滴滴亮劍!建立最強大的跨境科研網絡和吸引最頂尖的全球技術人才

成立僅僅6年的滴滴意圖實現更大、更豐富的場景探索,構建出行的新生態。這也就意味著,滴滴需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才能足夠強大支撐起這個夢想。

滴滴亮劍!建立最強大的跨境科研網絡和吸引最頂尖的全球技術人才

"滴滴希望成為一家世界級的科技公司"。8月16日,滴滴技術開放日,滴滴產品技術管理團隊與高校學生、專業技術人員展開面對面交流。

那麼,如何定義世界級的科技公司呢?在張博看來,成為一家世界級的科技公司有兩個標準。第一個標準,就是它做的事情是對於全世界有非常底層的影響,第二個標準,這個團隊是一個世界上最領先、最優秀的人心嚮往之的團隊。

去年,《福布斯》網站發佈了"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其中排名前十位的科技公司分別為:蘋果、三星、微軟、Alphabet、IBM、英特爾、思科、甲骨文、富士康和Facebook。當我們仔細分析這些頂尖科技公司有什麼共同特點的時候,其中兩條共性慢慢浮現了出來,這些頂尖的科技企業往往擁有超強的跨境科研網絡和全球頂尖的技術人才。

為了離世界頂級科技公司更近一步,滴滴在大手筆加大人才攬入的規模,全力搭建AI人才體系的同時,並著手建立一個開放合作的跨境科研網絡,持續吸引並培育頂尖科研人才。

滴滴亮劍!建立最強大的跨境科研網絡和吸引最頂尖的全球技術人才

說到跨境科研,滴滴在去年已經邁出了一步。2017年3月,滴滴在美國成立DiDi Labs,重點發展大數據安全和智能駕駛兩大核心領域。不到一年時間,今年1月,滴滴成立AI Labs,主要探索AI領域技術難題,重點發力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運籌學、統計學等領域的前瞻技術研究及應用,將科研網絡進一步擴展。

兩大實驗室的設立,不僅為滴滴"籠絡"了全球頂尖的技術研發人才,更為滴滴積極佈局下一代技術,不斷提升用戶出行效率並且優化出行體驗累積了豐富的科研經驗。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截止目前,滴滴先後與密西根大學、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同濟大學、中國計算機學會、香港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等國內外十餘家學術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從去年10月開始,滴滴便開始啟動蓋亞數據開放計劃,面向學術界免費提供部分真實的脫敏數據資源,以開放協作支持科研工作者進行更廣泛學術研究。

此次滴滴在北京舉行的技術開放日,其意義和目的更也在於此,滴滴多位技術高管更是在演講中直言歡迎技術牛人加入滴滴。種種跡象顯示,滴滴正在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向頂尖科技公司邁進。

滴滴亮劍!建立最強大的跨境科研網絡和吸引最頂尖的全球技術人才

令滴滴和張博最引以為傲的是,是滴滴背後擁有的一支強大的技術"夢之隊"。在交流會上介紹起他們,張博一臉驕傲與自豪。

事實上,滴滴員工中有近一半為大數據科學家和工程師,匯聚了來自硅谷、墨西哥、澳大利亞、日本等全球化人才,比如滴滴產品高級副總裁俞軍,被稱為百度貼吧之父;滴滴副總裁、智慧交通負責人章文嵩,曾是阿里雲的CTO,也是中國最早開源軟件LVS的創始人;滴滴智能出行負責人Tiger,曾於Google工作多年;滴滴數據科學部負責人宋世君,曾於Facebook工作多年;滴滴美國研究院的院長弓峰敏,被稱為硅谷的安全教父……

滴滴不斷吸引著人才的加入,而這些人才,也推動著滴滴像"滾雪球"般不斷強大,從而慢慢滲透並改變我們的生活。

滴滴亮劍!建立最強大的跨境科研網絡和吸引最頂尖的全球技術人才

比如,廣為熟知的滴滴智慧信號燈。目前,在濟南、武漢、成都、深圳、南京、蘇州等超過20個城市,智慧信號燈已經服務了超過1300個紅綠燈,平均降低了10%-20%的擁堵時間。

2016年11月,張博第一次見到了Henry Liu,當時Henry Liu正用密歇根大學的100輛校車來收集GPS的數據,已經優化了整個密歇根大概十幾個紅綠燈。張博聽聞後,告訴Henry Liu,在中國也有幾十萬的紅綠燈等待改造,滴滴在做這樣的努力和嘗試,並向Henry Liu拋出了橄欖枝,最終才有瞭如今超過1300個紅綠燈的成果。這也說明,一方面滴滴對人才的"求賢若渴",另一方面則體現了滴滴的魅力,足以吸引、聚集一批高精尖的人才。

如今的滴滴,已然成為中國新經濟領域最亮眼的一張名片,發展勢頭方興未艾,正憑搭建跨境科研網絡和吸引最頂尖的全球技術人才兩個"抓手",努力成為全世界最頂尖的科技公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