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可放心使用”

看到著這樣的話,總覺得特別諷刺……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還記得此前,有媒體報道,加拿大一位華裔在超市購物時發現,他購買的狗糧上赫然印著“不含來自中國成分”的字樣。

華裔看到後義憤填膺,認為這是赤裸裸的“歧視”,於是憤憤的找商家理論。

結果被人家反駁得啞口無言。

寵物食品品牌Honest Kitchen的創始人Lucy Postins表示,這個標籤反映了品牌對食品安全的控制,是對食品安全的要求。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是因為中國的商品質量不太好,所以才會特別標註……

據悉,在2007年美國曾發生過大規模的寵物食品召回事件,而這些被召回的食品中,大部分都使用了從中國進口過來的食材成分。這些食材成分中含有三氯氰胺,對狗和貓來說毒性非常大,很多貓狗食用後死亡。自此事件後,人們開始擔憂使用中國食品成分的安全性。

要知道當時,三聚氰胺事件在中國也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

那個時候,整個中國都記住了這個等同於“毒藥”的化學名詞,據悉,因為三聚氰胺事件,澳洲的嬰幼兒食品就曾專門在產品中標明“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中國奶粉的熱度還沒被刷下去,醫藥行業又將中國推上世界的風口浪尖。

一夜之間, 一篇《疫苗之王》的網文刷爆大家的朋友圈,繼狂犬疫苗造假後,25萬支百白破問題疫苗曝光。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一時間所有人的家長都慌了,隨著這起事件的不斷蔓延,有留學生家長髮現,去年北京出國檢疫中心接種的疫苗正是來自於長春長生公司……

除了疫苗,還有一個“毒藥”也對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經歐盟抽查發現,來自中國浙江華海藥廠(600521)生產的降高血壓原料藥物纈沙坦(valsartan)中被檢查出含有一種致癌物質N-亞硝基二甲胺(NDMA),其含量超標200多倍。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華海藥廠的纈沙坦原料藥遠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量4億片以上,被全球各大藥廠採購,用來製作降壓藥。事件一出,22個國家和地區緊急發佈召回公告。

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患者感到心慌!單單加拿大地區就有將近440萬人受到影響!

7月10日,加拿大衛生部緊急召回了5個品牌、28種使用華海藥業生產的含致癌成分的纈沙坦仿製降壓藥,如今加拿大的病人已經考慮對這5家加拿大公司Teva Canada、Sandoz Canada、Pro Doc Limitee、Sanis Health 和Sivem Pharmaceuticals提出全國集體訴訟,指控罪名是製藥和質檢過程失職……

嬰兒奶粉尚有多種選擇,醫藥卻是人人必須,如此醜聞真的讓人心寒。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寫到這,不由想起前些天聽到的段子:一位火鍋店老闆看到網上關於“假疫苗”的文章,義憤填膺,立即轉發到朋友圈,然後往火鍋里加了一勺地溝油,說,早日發財,移民美國。

這位賣火鍋的,很可能打了“假疫苗”,賣“假疫苗”的老闆為孩子買到的奶粉,結果買到了“三聚氰胺”,奶粉廠的老闆攜家帶口去吃火鍋,吃了一口的地溝油……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 根據《溫哥華太陽報》近期的報道,一位華裔居民在超市購物的時候,感到被“歧視”了。原因是他在購買狗糧的時候,赫然發現狗糧的包裝上印著“不含來自中國成分”的字樣。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 這位華裔見到後,認為是“地域歧視”,找到這家狗糧生產商理論,結果被人家一席話反駁得啞口無言。
  • 其實,這款狗糧的生產商是美國公司,他們這麼標明已經很長時間了,這個標明還一直都是他們產品的“賣點”,因為有了這個標明,他們的產品才獲得了更多加拿大用戶認可。很多加拿大用戶認為,“不含來自中國成分”,就是相當於“食品安全”。
  • 這家狗糧的創始人說:“我們並不是針對中國或者華裔,只是在2007年的時候,因為使用了從中國進口的原材料,導致很多寵物吃了之後死亡,後來北美地區消費者就很擔心,狗糧的質量問題,希望狗糧中不要含有來自中國的原料,以免出問題。”
  • 不僅僅是在北美,在澳洲,這樣的情況也經常出現。
  • 澳洲嬰幼兒食品品牌貝拉米(Bellamy's Organic),就曾在一款新的產品中標明“本產品沒有任何成份來自於中國”。後來被人在澳洲的超市看到,拍下照片發在網上,呼籲大家抵制這個澳洲品牌。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 2
  • 是“歧視”還是“咎由自取”?
  • ------
  • 將“不含中國成分”當成質量的保障,這究竟是“歧視”,還是“咎由自取”呢?我們就事論事,以上的兩個例子,一個是寵物食品,一個是嬰幼兒食品,看起來似乎沒啥關係,其實它們都曾經因為同樣一件事,使得公眾喪失了信心,那就是“三聚氰胺”。
  • 2007年,讓加拿大大批寵物死亡的寵物食品,正是使用了來自中國的小麥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作為原材料,後經美國食品藥監總局檢驗,這些原材料中都含有三聚氰胺,從死去動物的腎臟裡,也檢測除了同樣的元素。
  • 當時這件事傳到中國,我們很憤怒,覺得這肯定是老美在搞事情,我們自己吃的怎麼就沒事,一出口到你們那裡就出事了呢?時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李長江,現在的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的副組長,大義凜然地斥責這是國外媒體蓄意炒作,製造中國商品威脅論。
  • 一年之後,“三聚氰胺”的大名就不僅僅在美國和加拿大傳開了,整個中國都記住了這個等同於“毒藥”的化學名詞,那家喊著“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奶粉廠家,往奶粉裡摻三聚氰胺,製造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嬰幼兒食品醜聞。
  •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中國的奶粉醜聞很快就在全球傳播開來。日本最大的食品公司丸大食品立即表示,全面回收五種有肉餡或奶油餡的包子和點心,原因是產品的成分包括中國的伊利牌牛奶,擔心可能受到汙染。韓國檢測出由天津嘉年華國際有限公司生產的“米之愛”產品中含有三聚氰胺,當局決定禁止進口含奶粉成分的中國產品。新加坡宣佈,全面禁止中國奶製品出口……
  • 儘管後來“三聚氰胺”事件得到了處理,各國陸續恢復了中國奶製品的進口,但是,被傷過的信心卻很難重新拾回。別說外國人了,就是中國人自己,有條件的,哪家不是優先給孩子喝進口奶粉?
  • 2
  • 總有一些“害群之馬”讓我們信譽掃地
  • ------
  • 只能說,這是我們“咎由自取”。並不是說中國生產的產品都是假的,是有毒的,
    而是總有一些“害群之馬”,讓我們信譽掃地。
  • 這些天聽了一個段子:“一位火鍋店老闆看到網上關於“假疫苗”的文章,義憤填膺,立即轉發到朋友圈,然後往火鍋里加了一勺地溝油,說,早日發財,移民美國”。
  • 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追求的是“市場經濟”,只要能夠賺到錢,能夠發展GDP,就可以不顧一切。連最淳樸的農民,都學會了造假。小時候在農村,我就不止一次親眼見到,親耳聽到這樣的故事:
  • 為了農作物能夠長得快點,用很多藥,當你去他們家做客的時候,他們給你吃的東西全都是為了自己家裡吃,留下來沒用藥的那些,還很自豪地跟你說:”放心吃,這是留給我們自己吃的,沒打藥。“
  • 面對這樣的”淳樸善良“,真讓人感動萬分。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竟成了這些產品的賣點


  • 這就是“互害型”社會。比如賣“假疫苗”的,很可能吃的就是毒大米;毒大米的生產商發了大財,去火鍋店吃火鍋,結果吃的是地溝油;火鍋店的老闆為孩子買到的奶粉,結果被添加了三聚氰胺,奶粉廠的老闆被狗咬了之後,打的是“假疫苗”……
  • “自己家的孩子,自己能說,但是別人說不得”。當在海外看到別人用“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來當成產品質量的保障時,身為中國人,多少都有些不舒服。但要怪,就怪“害群之馬”太多了,自己身上不乾淨,就別怪別人對你另眼相看。身為中國人,心中總是不舒服,卻也只能說,這是我們“咎由自取”。“不含中國成分”不等於“歧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