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名馳全國的松滋八寶棉花

曾經名馳全國的松滋八寶棉花

在荊州有“金松滋,銀公安”之稱,在松滋又有“金八寶,銀大同”之說。即若說松滋是一塊寶地,八寶則更是寶中之寶了。那麼,“金八寶”之名由何而來呢?這與曾經名馳全國的“八寶棉”是密切聯繫的。

曾經名馳全國的松滋八寶棉花

“八寶棉”久負盛譽。早在乾隆年間,就有“株大如樹,桃大如卵,色白如銀”的記載。民國初年,“八寶棉”因色澤潤白,纖維細長而被譽為“優質棉”,暢銷沙市、漢口、上海、重慶等地。滬、漢各紡織廠都將松滋的“八寶棉”與河南的“靈寶棉”相提並論列為上品,爭相購買。在沙市、漢口等大中城市的市場上,常常出現刷有“真八寶”、“正八寶”、“真正八寶”字樣的細絨棉花包。在《申報》、《大公報》等大型報紙上,每日都載有“八寶棉”的購銷行情。由此可見,“八寶棉”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今日“白雲邊”在人們心口中的份量。

曾經名馳全國的松滋八寶棉花

“八寶棉”為何能成為名馳全國、遠銷中外的“優質棉”呢?這得從“八寶棉”的產地八寶垸的形成說起。

八寶垸位於松滋河東西支河之間,四面環水,垸內地勢北高南低,是松滋縣的主要棉產區,是荊州地區的三個特大鄉之一。

八寶垸內有一條長壽河縱貫南北,全長9.4公里。民國以前,此河系松滋河主流,河寬數百米,水勢平穩,是當時水上通公安、湖南的交通要道,同治9年、12年因黃家鋪(大口)兩度潰口後沖刷而形成。潰口後,八寶垸內江河橫流,一片汪洋,當時也曾被人們稱為澤國西鄉(大同垸稱澤國東鄉)。民國以來,松滋河東西支流逐漸擴展變寬。長壽河因泥沙淤積,部分河床漸次變為洲田。1920年至1922年,八寶垸堵築了長壽河上下南宮,使之斷絕了外水,長壽河從此變成了一條內河。

曾經名馳全國的松滋八寶棉花

在堵築長壽河前,八寶境內就已先後圍築了天星院、三星垸、保興垸、天德垸、聚寶垸、長壽垸、三合垸等十來個獨立的小垸,主產水稻、雜糧,棉花也有零星種植。在行政區域上分別劃歸八個保,故名為“八保垸”。

從光緒26年起,連續三年江水較小。八保垸人民自發要求圍築八保垸堤。又分片推選了四大垸首具體分片負責領修事宜。光緒28至30年,八保垸堤合龍建成,總長51公里。東為松滋河東支右堤,長26公里;西為松滋河西支左堤,長25公里,從此,由三合、長壽等獨立小垸合併成為個統一的大垸。這個統一的大垸當時在行政體制上已不再分屬八個保了。同時,垸內零星種植的棉花因色白線長已在新沙一帶小有名氣,被人視為至寶,故決定將原“八保垸”更名為“八寶”。

八寶垸的土質為河流沖積物和湖泊沉積物,油砂土居多,土壤肥沃,適合各種作物生長,尤宜種植棉花。加之氣候溫度適宜,水源光照充足,這都為優質“八寶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質地優良的“八寶棉”就應運而生了。

當然,除了自然地理優勢外,“八寶棉”也還有其自身的發展歷史。明洪武27年,朝廷頒佈種棉免稅法令後,縣內植棉面積逐年有所擴大。時八寶垸內,棉花也有零星栽培。黃家鋪潰口後,八寶垸內被淹沒的土地漸次淤積成為洲田(如中洲、未洲),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八寶垸形成後,由於自然地理的優勢和棉花價值的優勢,棉花就開始大面積種植。棉種除原從朱家埠一帶引進的“土字棉”外,還從外地引進了少量的“東洋籽棉”、“脫字棉”等優良棉種。栽培技術上注重了精耕細作、施肥育苗。當時就有“棉鋤七道白如銀”的農諺。

曾經名馳全國的松滋八寶棉花

“八寶棉”問世後,成為紅極一時的搶手貨。每到收花季節,一些花販子就紛紛到八寶垸走鄉串戶地爭相收購。但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八寶棉”,在當時每畝僅產籽棉一百斤左右,卻以其優質而享譽省內,名馳全國。

1953至1955年,省,地(當時的荊州地區)、縣三級組織棉花工作組在八寶研究解決棉花生產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推廣植棉新技術。1956年在全國農業合作化商潮中,縣委做出了把八寶垸辦成棉花豐產示範區的決定,要求畝產皮棉達到100斤,並同時決定在八寶區設置棉花生產工作指導組,率先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站。這些都為“八寶棉”的發展、提高提供了組織保證和領導保證。

1956年,八寶東嶽鄉17600餘畝棉花,畝產皮棉達到124斤。1963年,全垸9萬畝棉花首次突破了百斤關。1984年,全垸75000畝棉花單產達到164斤,總產122800擔,佔全縣棉花總產的30%。

曾經名馳全國的松滋八寶棉花

回顧歷史,“八寶棉”棉種經歷了“土字棉——脫字棉——岱字棉——珂字棉”等品種的更新演變過程。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自育良種更顯示了豐產性好、適應性強的優勢。1984年,全區75000畝棉田使用自育良種面積達74236畝,其中“鄂沙二八”、“鄂荊九二”、 “三二四七”型號種普遍推廣,當年單產、總產都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對“八寶棉”的高產,穩產、優質發揮了巨大用。

1984年全區有八個科技示範村單產在180斤以上,其中有兩個村戶售1000斤,有96戶戶售皮棉2000斤,有543戶棉花科技示範戶單產在250斤以上,其中單產在300斤以上的有13戶。

“八寶棉”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道路。上世紀八十年代,其單產、總產而言,成績是令人驚歎的。但是,由於後來災害頻繁,地力下降及其他各個方面的原因,八寶棉有後勁不足之勢。如今,似乎名氣也大不同往昔,但還是衷心希望八寶棉重新崛起!

感謝您光臨松滋映像!

您的閱讀、點贊、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拓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