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吟,鄉村往事之「晚茶」

麵條配雞蛋,好像是中國人的傳統吃法。記憶中,這也是當年農村人待客時的招牌美味,俗稱“下面打蛋”。不過當年這下面打蛋是有標準的,通行的做法都是“一碗麵三個蛋”。

巢湖吟,鄉村往事之“晚茶”

上溯五十年,鄉下人的日子幾無例外都是一窮二白。因而對一般人家來說,那麵條配雞蛋無疑就是一種上等美食了。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平常只有在招待貴客時,才會放此大招——事實上,許多人家那用以招待客人的麵條或雞蛋,往往都是借來的呢。

巢湖吟,鄉村往事之“晚茶”

當年的鄉下人純樸,所以只要是客人不論親疏都視為貴賓。尤其是對那些被請進家裡來的匠人,就更是優禮有加的。因為當時在我們鄉下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做“慢親不慢匠”。基於這種傳統,鄉下人不僅要盡最大的努力,保證一天三頓都讓匠人吃好、喝好,每天的下午還要給他們準備一道“晚茶”。這道所謂的“晚茶”,其實大多是一碗手工掛麵,外加三個雞蛋。

巢湖吟,鄉村往事之“晚茶”

鄰村有個名叫傅後道的人,是個裁縫。印象中的那位傅師傅,不僅外表不俗,做手藝也很講究的。他的裁縫手藝在我們當地的方圓數十里內,都是首屈一指的。所以講究一點的人家,寧願排隊等候也要請他來家做衣服。

但講究的人在當時條件還相當簡陋的農村,就比較頭疼了。因為據傅師傅自己說,最讓他感到頭疼的就是坐在那裡吃東西時,一旁卻站著一個掛著厚厚鼻涕的小孩子,在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然而這種情形在當年的農村,卻並不罕見呢。

巢湖吟,鄉村往事之“晚茶”

當年的手藝人,雖然普遍都能受到主顧的尊重,但他們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矩,是要遵循的呢。比如他們在吃晚茶時,如果顧主家有小孩子,就不能把那碗裡的三個蛋全吃完了而必須要留下一個。

巢湖吟,鄉村往事之“晚茶”

由於這個規矩的家喻戶曉,所以儘管我從不掛鼻涕但母親還是要求我,不管家裡來的是客人還是匠人,吃飯不準上桌子而且吃晚茶的時候,也不準在家裡玩。母親如此做的初衷,第一是為了讓我早點“懂事”,但主要還是表示主家“不慢匠”的誠意。因為孩子不在家裡,主人就有理由堅持讓客人或匠人,把碗裡的東西吃完。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