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非遺工程《守望非遺》——(四)世界道教音樂的「活化石」

邢臺市非遺工程《守望非遺》——(四)世界道教音樂的“活化石”

國家級非遺授牌

太平道樂是是河北省邢臺市珍稀的傳統宗教音樂文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世界道教音樂的"活化石"。它起源於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輿論發動過程中,邢臺人張角把宣傳統治階級不勞而食、應當人人平等、預言社會要發生大變動的思想和對神的祈禳禱祝一起編成經文,讓徒弟們詠誦,為使詠誦韻律整齊化一,開始先加入打擊樂,使詠誦有了輕重緩急的節拍,為進一步壯大聲勢引更多的人接受教理教義,以後又逐漸增加了管絃樂器。

邢臺市非遺工程《守望非遺》——(四)世界道教音樂的“活化石”

太平道樂展示

太平道樂的曲譜吸收融合了比太平道創道早三、四十年的“天師道”道樂;特別是中國地方戲曲和民間音樂素材。邢臺中國民間音樂源遠流長,積澱豐厚,《史記》載,早在商代,這地方就“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為倡優”商紂王在這裡設“酒池肉林”、“大聚樂戲於沙丘”,因此,太平道樂表現出獨有的地域特色。

邢臺市非遺工程《守望非遺》——(四)世界道教音樂的“活化石”

太平道樂展示

古邢臺的廣宗歷來為窮鄉僻壤,相對閉塞的地理環境使太平道樂受外界文化影響較小,其演奏一直在中國民間打醮、超度亡靈等場合進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邢臺市非遺工程《守望非遺》——(四)世界道教音樂的“活化石”

太平道樂展示

演奏太平道樂要有很純熟的技巧,演練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出徒有“三年管子兩年笙、笛簫天天起五更”之說。廣宗成熟的樂手大都從十幾歲練起,技巧達到爐火純青程度的不為少數。

太平道樂保持著原有古樸的韻律,這是因為樂譜流傳下來的均是傳統的文字譜,即工尺譜。工尺譜只記寫了旋律的音高關係,沒有時值和強弱拍的劃分標記,所以只能靠師傅口傳心授,這是太平道樂沒有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和徒弟特別尊敬師傅的原因所在,又因師祖的曲譜在後人的心目中具有神聖性,雖經無數次口授傳抄,沒有妄自更改,道曲主旋律遺風流韻尚存。

邢臺市非遺工程《守望非遺》——(四)世界道教音樂的“活化石”

太平道樂展示

太平道樂從產生至今,在比較閉塞的廣宗民間經過1800多年的薪火相傳,仍原汁原味地保留著其獨特的古樸的韻律,在國內傳統民間音樂及宮觀道教音樂中絕無僅有。

太平道樂不同於“正一”派和“全真派”道樂。中國各宮觀道院中的演奏,非“全真”即“正一”道樂,而太平道樂獨樹一幟。太平道樂是在農村,演奏者均是傳統民間藝人,追求演奏技藝,因此,演奏水平很高。邢臺太平道樂演奏團能演奏演示70多首曲子、8種道舞圖案,現流傳下來的曲譜主要有《太平十八番》及“三仙曲”《朝天子》、《經堂樂》、《玉芙蓉》等,還有大型傳統民間舞蹈《抬黃槓》等。

邢臺市非遺工程《守望非遺》——(四)世界道教音樂的“活化石”

太平道樂展示

小邢臺,大歷史。有著三千年建成史的邢襄古都,流傳下來的不只是這些。你身邊還有哪些讓你興奮、讓你感動、讓你銘記的“非遺”項目呢?關注我們,並給小編留言,我們一起為邢臺“非遺”添個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