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下一個時代,屬於全能後衛們!

無緣全明星正賽,當然也還有很多方法讓人記住你的名字。

比如德文·布克。太陽隊的頭牌選擇了三分大賽,28分的得分著實讓那些場邊的對手加觀眾們,當驚世界殊。

比如多諾萬·米切爾,爵士隊的新紮師兄選擇了扣籃大賽,雖然小南斯搶走了不少話題,雖然米切爾玩不出那麼多花樣,但冠軍終是他的。

NBA下一個時代,屬於全能後衛們!

又比如丁威迪。籃網隊的看守核心後衛在常規賽裡已經證明了他擁有嫻熟的穿針引線技巧,又在技巧賽中證明了自己有不錯的心理素質,這下子真還不好說,往後他是退回替補的角落裡,還是拉塞爾就此要給他讓位了。

甚至比如,盯著“史上最高薪新秀”帽子亮相的博格丹·博格達諾維奇,也替近年間積弱不振的國王隊掙足了面子。新秀挑戰賽MVP固然不那麼惹眼,對於一名國際球員而言卻可能,日後方顯超值效應。

他們參加的都是單項賽,他們都抓住了機會。

他們都很年輕,他們將來只會有更多機會。

重要的是,他們還都是,後衛,一專多能的後衛。

我們習慣用的一個定義詞,叫做“雙能衛”(combp guard),通常就是來形容那些,你說不清是打一號位還是二號位的球員。最典型的,艾弗森和弗朗西斯都算,前些年很風光的蒙塔·埃利斯也算,本賽季初一度失業的特雷·伯克也算。他們的特長,在於能組織進攻、也能攻城拔寨。他們的缺陷,在於往往缺少二號位的身高、又缺少一號位的隱忍。放在大學裡,他們可能是通吃贏家;進了NBA,他們往往先要自己跟自己鬥爭。所以,多少年裡,這類球員都屬於特殊群體,能打出名堂來的必然要天賦異稟、還要有伯樂賞識。

我們前面提到的這幾位後衛,當然不能用“雙能衛”一概論之,米切爾和丁威迪的確有“雙能衛”的基因,米切爾作為去年的第13號新秀,目前高居新秀得分榜首,但1米91的身高讓球隊主帥施奈德還在掂量究竟把他放在什麼位置上為好,就在全明星週末前,爵士隊首發控衛盧比奧受傷休戰,施奈德就直接把米切爾安排在了首發控衛位置上。

NBA下一個時代,屬於全能後衛們!

丁威迪本賽季接著林書豪和拉塞爾紛紛受傷異軍突起,如今儼然成為籃網的組織核心,可身高1米98的他大學時代就以得分見長,當初選秀時也明確標註了“控衛/得分後衛”,甚至上賽季在籃網隊打替補時,主帥阿特金森也從未把他當作一名純粹的控衛使用。

至於另兩位,布克同樣是13順位被選中,沒用多久就被人拿來跟科比做比較,他也被認定是新生代得分後衛的領軍者。可就是這樣,本賽季太陽隊趕上控衛不得力,布克也一度也改行打起了控衛。博格達諾維奇同樣是標準的得分後衛出身,但塞爾維亞人本賽季至今場均助攻達到3.2次,很好地扮演了球隊潤滑劑的角色,越來越受到主帥喬爾格的喜愛。

有意思的是,新秀挑戰賽結束後,擔任美國隊主教練的羅伊·羅傑斯還專門誇獎了博格達諾維奇,乍聽奇怪的評價稍微一琢磨也就頓時釋然。“這批新秀中有很多傢伙運動能力很強,你可以看到像博格達諾維奇這樣的球員從外線發起攻擊”,很顯然,在凱爾特人擔任助教的羅傑斯對博格達諾維奇的慣性認知只是“一名投手”,可後者卻做到了能夠持球攻擊,能夠給隊友創造空位投籃機會,自然會讓他有些驚訝—其實他如果前兩年多看看歐冠比賽的話,就該知道這是博格達諾維奇的一貫風格,當然也的確有別於傳統歐洲得分後衛的風格—何況,美國本土這樣的後衛也越來越多。

NBA下一個時代,屬於全能後衛們!

未必就是,一定能徹底變身放在並非自己本分的位置上。至少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很多“分外”的事情。羅伊·羅傑斯所說的“NBA的前進方向”之一,其實就是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全能後衛。

所以,有時候很難界定,到底是近幾年的“小球風潮”給了更多全能後衛展現自我的機會,還是全能後衛的大量湧現推動了“小球風潮”。·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球隊主帥們在排兵佈陣時,一個個都更加開放和包容。如果打量一下本賽季的助攻榜,排第一的威斯布魯克整天被大家議論“出手次數要不要少一點“,排第二的哈登倒是毫無爭議地被封為”聯盟第一得分後衛”,這種“模糊”如果使用得當,難受的只能是對手,而自家主帥只會越來越大膽。

NBA下一個時代,屬於全能後衛們!

沒看見嗎,火箭隊首發陣容裡同時擺著場均助攻9.0次的哈登、場均8.3次助攻的保羅,然後德安東尼常用的替補陣容裡竟然就沒有一個控衛!

這麼想,當詹姆斯、杜蘭特們引領風騷的“全能前鋒時代”略微勢弱只是,只怕就要看米切爾、布克們聯手推動的“全能後衛時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