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褪去暴力的外衣,還能剩什麼?

當我們褪去暴力的外衣,還能剩什麼?

領讀人|豆子 ·主播 | 李斌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溝通方式是“暴力”的,但是我們的言辭卻常常會引發自身或他人的痛苦。如何避免因溝通方式有誤而引發的痛苦呢?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這種溝通方式可以有效地指導我們進行談話,讓對話雙方都能明白自己進行談話的目的,繼而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同時保留對他人的尊重。

這種溝通方式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非暴力溝通”。在“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兼顧了自己的想法與對方的感受,能夠最大程度地緩解衝突、化解矛盾、消解誤會,最終達到互相理解與包容。

各位有書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共讀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建議讀完第1至23頁。在閱讀過程中大家可以思考兩個問題:哪些交流對你來說非常重要?交流結束後你是否達到了自己最初設定的目標?

當我們褪去暴力的外衣,還能剩什麼?

當我們褪去暴力的外衣,還能剩什麼?

正如盧森堡博士在本書的開頭所強調的一樣,專注於我們追求的目標,是開展一段有效溝通的前提。牢記初心,意在提高對話交流的有效性,也能幫助我們減小不良情緒的干擾。同樣,我們學習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的初心,不應該是想要尋找溝通的捷徑來規避交流的風險,而應該是學會傾聽並表達內心的需求,與人為善,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與學習,盧森堡博士總結了構成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如何領悟和提煉出每一場對話中的這四個要素,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課程。

非暴力溝通的表達流程,是由內而外進行的。首先,留心觀察已經發生的事情,清晰、客觀地描述出觀察到的結果。其次,表達自己對於結果的感受,比如害怕、開心、難過、氣憤等等。接著,說出我們的哪些需求導致了那樣的感受。最後,提出具體的請求,表明自己的期待。

如果這樣談話,雙方都可以從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受益,一方是藉助這四個要素誠實地表達了自己,另一方是擁有了一次深入傾聽和了解對方的機會。所以不論你在這場對話中是表達者還是傾聽者,都可以將這看作進行真誠溝通的良好開端。

可能有人會問,非暴力溝通有沒有固定的句式或者模板可以直接套用,讓大家都能很快地熟悉起來呢?

答案是沒有的。這個世界之所以處處都充滿了驚喜,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大家經歷的文化環境不同,思維方式各異,經歷的困境也不一樣,沒有哪一種句式模板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對話情境。

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於我們自身對於四個要素的理解與感悟,只要你願意用真誠的交流去換取真心,加以不斷地嘗試,最終你都可以找到適合你的溝通方式,獲取非暴力溝通的巨大力量。

當我們褪去暴力的外衣,還能剩什麼?

當我們褪去暴力的外衣,還能剩什麼?

那麼我們可以在哪些場景使用這種力量呢?在你需要與伴侶互相理解,增進感情,或者你需要與上司和同事更加暢快地溝通,希望他們能夠理解、接受你的工作提案,以及你需要了解客戶或者其他服務對象的需求或感受時,你都可以用你習慣的方式來進行非暴力溝通。

當我們擁有進行良性溝通的意願,是否就能完整地表達和傾聽呢?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當我們從美好的願景出發後,難免會迷失方向,走錯路。也就是說,有一些語言和表達方式,雖然也是致力於滿足某種願望,但是往往會忽略掉其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交流雙方彼此疏遠和傷害。在書中,盧森堡博士將這樣的語言和表達方式稱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異化的溝通方式”就像一顆地雷,如果不小心踩到,就會傷及自己與他人。接下來,讓我們來挖掘一下,在我們周圍都存在什麼樣的地雷。

第一種地雷:“他什麼都好,就是太自私了。”這就屬於“道德評判”。在美劇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Don’t judge me”,實際上就是拒絕評價的意思。我們很容易將價值判斷與道德評判混為一談。什麼是可貴的品質,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相較於指責他人,直接說出自己的價值觀和需求,應該更能解決衝突。

第二種地雷:“你看看隔壁家的小孩,每次考試都是班裡第一。”這種溝通方式就是“進行比較”。無論你是想要獲得優越感,還是想要尋找打擊,都可以通過與人比較來達成。這樣的情緒波動,根源就在於內心的患得患失,最終導致我們無法公正地認識自己和觀察他人。

第三種地雷:“如果今天你不把作業寫完,明天我們就不帶你去公園了。”這個就屬於“強人所難”了。這樣的溝通方式是強者慣用的手段:對他人的要求裡暗含威脅,如果對方不配合,就會受到懲罰。作為父母,我們可能就會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管教孩子;作為前輩或者領導,我們覺得自己的職責就是約束後輩和下屬,讓他們遵守規定。

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會探討“請求”與“命令”的區別,這也是“表達需求”與“強人所難”之間的區別。

當我們褪去暴力的外衣,還能剩什麼?

當我們褪去暴力的外衣,還能剩什麼?

瞭解了地雷的種類,你應該知道如何避開異化的溝通方式了吧。

其實語言只是磚瓦,我們最終堆起的是橋樑還是圍牆,就要看我們如何設計了。讓理解、尊重、友善、欣賞、包容和感激,來主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而非偏見、憎恨、懷疑、貪婪、自私和敵意。也請你掌握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讓言語準確地傳達你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