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比我们想象的更难

有效沟通,比我们想象的更难

领读人|豆子 ·主播 | 李斌

在我开始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认为自己是公平而且理性的。但是阅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很多表达都是混乱的。

比如,我会跟伴侣抱怨“你这些天为什么无缘无故地不回我的消息?”这句话将个人情感和现实情况混为一谈,而且对话效果很差劲。如果我这么说:“这周我跟你发信息想商量一下买家具的事情,但是你都没有回复我,我觉得很难受,因为我希望能得到你的回应。

所以我们今天能抽出时间来讨论一下这个事情吗?”这样的话,对方能够知道我在谈论哪件事情,有什么感受,需求又是什么,从而作出针对性的回应。

如果你也和我之前一样,无法摆脱个人情绪的引导进行有效对话,那么就跟着我,来一起看看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吧。

各位有书书友,今天我们将共读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的第二部分,建议读完第26至83页。在开始阅读之前,让我们先思考和分辨四组词语,

分别是:观察与评论,感受与想法,真诚与讨好,请求与命令。

有效沟通,比我们想象的更难

有效沟通,比我们想象的更难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晰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结果。这就是组成非暴力沟通的第一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只是更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和叙述语言,都因为各自的经历与感受而不尽相同,在我看来,火光四射的思维碰撞,是这大千世界如此迷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如果我们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对方会更倾向于听到批评与指责,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最终阻碍了彼此交换真实的想法。

比如我们会说:“隔壁家的小孩花钱大手大脚”,或者是:“你怎么经常拖拖拉拉的”。

这样的话语都是把评论当作事实, “经常”这样的词带有的主观色彩也过于浓烈,对方无法获取到有用的真实信息,甚至会觉得受到了指责。如果我们这么说:“隔壁家的小孩昨天买玩具花了一千块”,以及:“今天的稿子你没有按时上交给我”。这样的话我们就是在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对方就可以了解到事情的真实情况,明白你到底在谈论什么事情。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后,做到真实而准确地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加以评判或指责。

有效沟通,比我们想象的更难

有效沟通,比我们想象的更难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清楚地表达自我感受,需要我们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很好”、“还行”这样的形容很难让他人明白你的实际状况。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具体的语言,比如,当你想表达自己得到满足的感受,可以试着用“我感到很幸福/欣慰”等等来代替“我很好”,当你想表达自己的需要被忽视的感受,可以用“我感到紧张/困惑”等等来代替“我感觉不好”。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需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很容易混淆的一个词语是“我觉得”。当我们使用“我觉得”的时候,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陈述想法。比如,“我觉得我刚才的演讲发挥得不好”,这句话里是在评价自己演讲的水平,而不是表达感受;“作为演讲者,我有些郁闷”,这样才是表达感受。

经常表达内心的感受,还可以促进家庭的和谐。如果妻子跟丈夫说:“我就像在跟一堵墙过日子,墙好歹还有回声,而你总是闷不吭声。”

这样的话很难提醒对方留意她的感受和愿望,反而会让丈夫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双方的关系会愈加疏远。如果妻子能够用感受来代替毫无原因的指责,比如:“我想和你讨论周末去哪里的时候,你默不作声,我觉得很困惑,因为我希望咱俩在这段关系里都能更主动一些”,那么有很大的概率对方会给予积极的回应。

在“观察”和“感受”之后,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三个要素就是“需要”。我们的需要与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最终形成了我们的感受。但是不再指责他人,承认我们的感受来源于自身,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失望呢?如果你说:“你昨晚没有来令我很失望。”这样自己的感受便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如果你说:“昨晚你没有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要和你说一些烦心事。”那么你感到失望,就是因为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把自身的愿望和期待说得越清楚,对方就越可能作出回应。

如果你进一步说:“昨晚你没有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要和你说一说我最近失业的事情,希望能得到你的指点和帮助。”那么对方会立即明白,应该在哪个方面开解你或者指导你找一份新的工作。

说出需求,会比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要困难得多,特别是在自己不顺心的时候,我们会更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误。而一些讨好型人格的人们,则宁愿委曲求全,责备自己,也不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在书中,卢森堡博士建议通过“我(感到)……因为我……”的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需要的关系,比如“你没有吃完自己碗里的饭,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够健康成长”。

有效沟通,比我们想象的更难

有效沟通,比我们想象的更难

最后我们要来学习第四个要素“请求”。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当人们认为我们是下命令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更加不会以积极的方式应答。

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更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首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反思,自己发起这场对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彰显权力或者宣泄情绪?接下来,我们明确地提出具体的请求,尽量避免抽象的语言。

比如,领导在开会时说“大家不要有压力”,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套话或者官腔,反而会更加紧张。如果领导这么说:“你们是否可以告诉我,我怎么样做,你们才能在和我谈话的时候放得开呢?”那么大家也许就会认为领导是真的想要听取意见。在提出请求后,我们就需要咨询对方的反馈,来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接收到信息,而且准确地理解了我们的意思。

亲爱的有书书友们,今天我们已经将《非暴力沟通》的第二部分读完了,这部分主要围绕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如何帮助我们表达自己,以及在表达的各个环节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想要熟练地应用这四个要素,就需要我们多加练习了。明天我们将继续品读第三部分,看看我们作为倾听者,该如何了解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恰当地给予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