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西岐和朝歌各有一位冤死鬼,一個盡忠職守一個無厘頭

在《封神榜》上,周武王和商紂王交戰雙方各有一位死得不明不白之人。尤其是第二位,堪稱是《封神榜》上最大的蠢材。

封神:西岐和朝歌各有一位冤死鬼,一個盡忠職守一個無厘頭

魯雄

魯雄為商紂王麾下的一員大將,官拜左軍上將軍。

當姜子牙大破張桂芳,黃天祥槍挑風林之後,汜水關總兵韓榮將敗報送入了聞太師手中。聞太師拆開一看,拍案大呼道:“我位極人臣,受國恩如同泰山,只因國事艱難,使我不敢擅離此地,今見此報,使吾痛入骨髓!”忙傳令點鼓聚將。

封神:西岐和朝歌各有一位冤死鬼,一個盡忠職守一個無厘頭

眾將到齊之後,聞太師說道:“前日我邀九龍島四道友協助張桂芳,不料死了三位,風林陣亡。今與諸將共議,誰為國家輔張桂芳破西岐走一遭?”

話音未落,左軍上將軍魯雄大喊一聲道:“末將願往。”聞太師抬眼一看,原來是已經蒼髯皓首的魯雄,聞太師當時就說:“老將軍年紀高大,猶恐不足成功。”

封神:西岐和朝歌各有一位冤死鬼,一個盡忠職守一個無厘頭

而魯雄卻說:"張桂芳雖少年當道,用兵特強,只知己能,恃胸中秘術。風林乃匹夫之才,故此有失身之禍。為將行兵,先察天時,後觀地利,中曉人和。用之以文,濟之以武,守之以靜,發之以動。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強,柔而能剛,危而能安,禍而能福,機變不測,決勝千里,自天之上,由地之下,無所不知,十萬之眾,無有不力,範圍曲成,各極其妙。定自然之理,決勝負之機;神運用之權,藏不窮之智,此乃為將之道也。末將一去,定要成功。再副一二參軍,大事自可定矣。"

封神:西岐和朝歌各有一位冤死鬼,一個盡忠職守一個無厘頭

聞太師暗想:這魯雄雖然年老,但聽他這麼一說似有將才。

聞太師當下便傳令命費仲、尤渾為參軍。費仲、尤渾一聽,當時就嚇的是魂不附體,連忙對聞太師行禮道:太師在上,我倆是文職不諳武事,恐誤國家重務。

封神:西岐和朝歌各有一位冤死鬼,一個盡忠職守一個無厘頭

聞太師說:“二位有隨機應變之才,通達時務之變,可以參贊軍機,以相助魯老將軍,都是為朝廷出力。如今國事艱難,當得輔君為國,二位豈可彼此推諉?左右,取參軍印來。”

費仲、尤渾二人雖然明知這次是死定了,但也只得掛印出徵。隨後聞太師發銅符,點五萬人馬與魯雄,一路出五關行來。當大軍到達岐山時,早有探馬報與魯雄:張桂芳失機陣亡,首級都被掛在了西岐的東門上,請軍令定奪。魯雄聞報大驚,忙命大軍在岐山安營紮寨。

封神:西岐和朝歌各有一位冤死鬼,一個盡忠職守一個無厘頭

當時姜子牙正在相府中品茶,而奉他之命建造封神臺的清福神來報說,咱們那個封神臺已經交活了,那個“封神榜”也已經掛好了,如今就差幾個人頭祭臺了。

恰好這時探馬來報魯雄、費仲和尤渾率五萬大軍正在岐山安營紮寨,姜子牙大笑道:送人頭的來了。當夜姜子牙便登臺做法,一個時辰之後,岐山就下起了四、五尺深的鵝毛大雪,隨即滴水成冰,很快就把魯雄、費仲、尤渾凍成了冰棍,五萬大軍也被凍死了大半。

封神:西岐和朝歌各有一位冤死鬼,一個盡忠職守一個無厘頭

姜子牙對南宮适、武吉道:帶二十名刀斧手下山,進紂營把首將拿來。

這二將只帶二十名刀斧手,就探囊取物般的將魯雄、費仲、尤渾三人捉上山來,最後被姜子牙砍頭祭了封神臺。魯雄堪稱是紂王軍中最大的蠢材,出兵之前牛皮吹的槓槓滴,雖然紂王軍中很多人最後也都死了,但別人好歹還在兩軍陣前廝殺過,武藝道術不如人家死的也不冤。可魯雄連用什麼兵器都不知道就死了,還連累了費仲、尤渾和五萬大軍。費仲、尤渾這二位人本來就不願意來,五萬大軍更是死於典型的“一將無謀,累死千軍”。

封神:西岐和朝歌各有一位冤死鬼,一個盡忠職守一個無厘頭

當然,死得不明不白的人不光是紂王這邊有,武王這邊也有,例如下面這位——喬坤。

話說在截教門人擺出“十絕陣”,闡教門人要破這“十絕陣”,但關鍵是每破一陣,都要先派出一人去探陣,好聽一點是進入陣中打探虛實,說白了就是去送死。當輪到要破“化血陣”的時候,闡教門人這邊正在為派誰去送死而發愁,突然跑出一位叫喬坤的散仙,他自稱來自於五夷山白雲洞,無親無友,無門無派,聽聞西岐大軍被“十絕陣”所阻,特來相助。

封神:西岐和朝歌各有一位冤死鬼,一個盡忠職守一個無厘頭

就在闡教門人蒙圈的時候,鎮守“化血陣”的孫天君便問誰來破陣,這時喬坤大喊一聲我來了,但喬坤剛剛進入“化血陣”中,就被孫天君的一把黑砂化為了血水。

雖然喬坤死後被姜子牙封為了“夜遊神”,但他同左軍上將軍魯雄一樣,都是死得不明不白。人家魯雄好歹還是為了忠於紂王而死的,可這喬坤既非周武王的臣子,也不是商紂王的仇人,他既不是闡教的門人,同截教也沒有過節,但大老遠的跑來送死,他為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