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爲軍長守墓半生,40年後終見英雄後人

很多時候,令人感到的往往是默默無聞之事與人。在中條山下就有這麼一個人,他就是一個農民而已,他的名字叫張永新,但他做的一件事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他的情懷與素養。

八旬老人,為軍長守墓半生,40年後終見英雄後人

日軍在1941年3月,從華北、華中、中原3個戰場秘密抽調了25萬兵力,目標方向中條山。5月7日,中條山的東面、南面、背面受到來自四路日軍的猛烈攻擊,日軍期望能夠在黃河北岸殲滅中國的守軍。戰火開始後,軍長唐淮源帶領第3軍在聞喜縣、夏縣一區域於日寇大戰了一天一夜,期間由於在垣曲防守的43軍提前撤離,致使唐淮源所帶軍隊被切割。

八旬老人,為軍長守墓半生,40年後終見英雄後人

唐淮源因為援軍為至,友軍懈怠敷衍,只能讓全軍邊戰邊退,伺機等待突圍機會。5月12日,危機的情境出現了,在縣山附近有多於第3軍幾倍的敵人包圍了唐淮源率領的突圍部隊。在這樣一個瀕臨絕境,沒發突破重圍的狀況下,作為軍長唐淮源告訴麾下的三個師長:“軍人不成功,便成仁。中國軍隊只有陣亡的師長,沒有被俘的師長,第3軍千萬不要開這個壞頭!”

八旬老人,為軍長守墓半生,40年後終見英雄後人

在大雨盆潑的那一天,第3軍在湯軍長帶領下3次對敵人進行衝殺,企圖突圍,但都以失敗告終。在大家覺得都沒有希望突圍之時,就在縣山嶺上這樣一個大雨泥濘的地方,唐軍長用最豪烈的方式自己用槍自盡殉國了。犧牲後,唐軍長被追認陸軍上將。幾天之後,唐軍長的女婿也就是輜重營營長楊繼虞,在晚上帶著當時的張老偷偷上了山,秘密的將軍長埋葬。楊營長在臨走時給了1塊大洋,拜託張老暫時照及軍長遺體,表示他很快會來將軍長遺體帶回。

八旬老人,為軍長守墓半生,40年後終見英雄後人

張永新是當地村中一個簡簡單單的,有勇氣與骨氣的小老百姓、農民,他在當時的中條山之戰中,搬子彈,運藥品,與鬼子戰鬥,幾乎都參與過,比許多軍人都更勇敢。張永新沒有拿那大洋,他說:“能有這個機會我很幸運光榮,請您放心,軍長的遺體就交與我吧!”然而,楊繼虞營長一去不回。張永新卻一直堅守諾言,一守就是半輩子40年,就這樣無私等著軍長的後人。

八旬老人,為軍長守墓半生,40年後終見英雄後人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面,老人會去鎮上、到縣裡,去村邊路過部隊,探尋楊營長的消息。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營長還是沒回來,老人已經頭髮花白。到1988年,張永新已經是一個80歲的老人了,他告訴家人他此生最大的憾事:沒能找到後人讓軍長回到故鄉,他心裡有愧、沒做到營長的囑託。

八旬老人,為軍長守墓半生,40年後終見英雄後人

為了圓老人這個夢,張家人花了精力財力,通過多方途徑,最後終於找到了唐軍長的兒子的地址:河北省的邯鄲,通知了軍長後人。但當時唐伯華:軍長的兒子已經離開人世,慶幸的是消息到了他的女兒也就是軍長的孫女唐迦音手裡。其實唐家人也一直在找,在尋找了40年後接到信件,他們也是激動不已。

八旬老人,為軍長守墓半生,40年後終見英雄後人

同年8.26日,唐迦音與其丈夫等人去了中條山,也與大恩人張永新見上了面。軍長後人來的那一天是老人圓夢的一天,這天他穿上了平常不捨穿的新衣,迎接唐迦音一行還與之合影留念。魂歸故里是一種念想,上報組織,經過同意。1990年4月5日,雲南江川縣烈士陵園是軍長最後的居所,一切最後塵埃落定。張永新一生的最大的夢想:讓英雄回到故鄉,終於實現。軍長後人帶走將軍遺體那天,張永新放聲大哭,這是一種無法表達的的感情,是守護,也是釋懷。

八旬老人,為軍長守墓半生,40年後終見英雄後人

張永新是一個平凡人,但他言而有信,為一個諾言,堅守40年,這種堅持值得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