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爲了保護國寶,慘遭日軍毒打,最終用一個仿製品換回一條命

自古以來,銅鼎都是國之重器,所謂“問鼎九五”就象徵著銅鼎至高無上的地位。直到現在,銅鼎依舊是青銅器時代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不過,在研究金石文字的業內,有一句習語:“長銘銅器一件,可抵《尚書》一篇!”由此可見青銅器銘文對研究古史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史料價值是何其的珍貴!

西周晚期,政局動盪,周厲王荒淫無道,引發了“國人暴動”,厲王被驅逐。周宣王繼位後,吸取先前敗亡的教訓,勵精圖治,使得走向衰敗的王朝再次出現生機。期間,周宣王對大臣毛公委以重任,命他執掌朝綱,監管內廷,甚至給予了他一票否決權。而毛公為了感激周宣王,就鑄了一個寶鼎,名為“毛公鼎”!

葉家為了保護國寶,慘遭日軍毒打,最終用一個仿製品換回一條命

清朝道光末年,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董生春在耕地翻土時,無意中挖出一件青銅器。經鑑定,這就是沉睡了2000多年的驚世之寶“毛公鼎”,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擁有銘文字數最多的青銅器。然而,毛公鼎的命運卻和整個中國的命運緊緊聯繫了起來,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的“見證者”!

農民董春生將寶鼎挖出來後,整日愁眉苦臉,因為他深知這將會是個炸彈,引來無數人瘋搶,而自己根本沒有保護它的能力。不久後,一個名叫蘇億年的古董商前來收購此鼎,董春生以300兩的價格將寶鼎賣給了古董商。清朝末年,300兩對於一個農民來說已經很多了,董春生知足了,不過古董商卻賺大發了!

葉家為了保護國寶,慘遭日軍毒打,最終用一個仿製品換回一條命

咸豐二年,毛公鼎被古董商運到北京,隨後就被陳介祺用1000兩白銀夠得。要知道,陳介祺是翰林院編修,1000兩可是他3年的俸祿,反觀古董商直接賺了700兩。寶鼎在陳介祺手上秘藏了30年,直到他死後,後人還藏了20年。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20世紀初,兩江總督方端方聞知陳家有個寶鼎,決定用兩萬兩白銀買走!

端方死後,端家家道中落,毛公鼎被抵押給了銀行。然而,一個名叫福開森美國人看出了寶鼎的不凡,想要出錢贖回毛公鼎。最終,還是在眾多中國人的籌資下,才將毛公鼎留在中國,粉碎了外商的不軌圖謀。幾年後,毛公鼎又成了葉恭綽的私人藏品,隨即被運往上海保存。不過,接下來的事卻讓所有中國人為之捏一把汗!

葉家為了保護國寶,慘遭日軍毒打,最終用一個仿製品換回一條命

1937年8月,日本進攻上海,葉恭綽決定去香港避難,臨走前秘密地將毛公鼎藏好。不料3年後,葉恭綽的一個姨太太為了侵佔財產,和葉家人打起了官司。為了打贏這場官司,姨太太將毛公鼎的藏匿地點告訴了日本人。日本人為了得到毛公鼎,把葉家翻了個底朝天,隨即將葉恭綽的侄子葉公超抓了起來!

面對日本人的嚴刑拷打,刑訊逼供,葉公超誓死不從,沒有透露一個字。最終,葉家送來了一個偽造的毛公鼎才矇混過關,保住了葉公超一條命。出獄後的葉公超立即將毛公鼎送到了香港。自始至終,葉恭綽一直帶領葉家與日本人鬥爭,不幸身染重病,家道中落,才將毛公鼎抵押給了銀行!

葉家為了保護國寶,慘遭日軍毒打,最終用一個仿製品換回一條命

最終,毛公鼎被巨賈陳詠仁出資贖回,並捐獻給了國家。戰爭結束後,毛公鼎跟隨一批批國寶重器漂洋過海運至臺灣。1965年,毛公鼎被臺北故宮博物館收藏,成為鎮館之寶,供世人觀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