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命令半身不遂的將軍上戰場,一開打就被部下擡進敵軍大營

大唐王朝的的輝煌讓不少中國人懷念,它強極一時,終究還是抵擋不住歷史的洪流,最後衰敗滅亡。或許是大唐平安了太久,導致君臣每天只顧著美酒肉慾,全然不知危機早就已經出現在身邊。安史之亂,就是大唐衰弱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皇帝命令半身不遂的將軍上戰場,一開打就被部下抬進敵軍大營

安史之亂的發起者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祿山了。安祿山是胡人出身的將領,身體肥胖,面相醜陋,看上去有點痴痴傻傻,但實際上,是一個心思縝密,詭計多端的人物。他為了密謀這次叛亂,足足準備了三年之久,期間還不斷向李隆基表現自己的忠心。以至於一旦有人敢提安祿山意圖造反,都會被李隆基罵的狗血淋頭。

755年11月,安祿山正式起兵造反,由於他之前的精心準備,兵力是李隆基的四倍,並且個個都是常年在邊疆廝殺的精兵。而李隆基這邊,精兵大都在西北戍邊,一時間難以抵達中原,只能臨時徵召一批農民軍,戰鬥力根本不堪一擊。

安祿山的攻勢兇猛,李隆基的軍隊一觸即潰,才短短六個月,就攻到了潼關城下。好在大唐還是有一些強將的,他們就是王仙芝和封常清。他們深知安祿山有備而來,不能硬碰硬,於是選擇退守潼關,成功阻截了安祿山的大軍。

皇帝命令半身不遂的將軍上戰場,一開打就被部下抬進敵軍大營

講道理,立下如此軍功的人,應該受到獎賞,但王仙芝和封常清收到的,卻是皇帝賜死的詔令,就因為他們惹怒了太監邊令誠。二人被冤死後,李隆基一看身邊竟然無人可用,只好把一個半身不遂的老將搬了出來,這人是誰?沒錯,他就是哥舒翰。

哥舒翰因為晚年縱酒過度,結果不小心得了腦溢血,落下個半身不遂,以至於進進出出都需要下人抬著。不過,哥舒翰年輕時候也是一名猛將,就有這麼一首詩“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胡馬,不敢過臨洮 ”。可以說,他早年未逢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大唐擎天之柱。

哥舒翰雖然年紀大了,腿腳不便了,但他的腦袋還是很清醒的,他也知道現在安祿山氣勢正盛,只能利用潼關天險,和他們打持久戰,拖到北邊的郭子儀和李光弼能夠前來支援。顯然,他的這一招效果顯著,安祿山在潼關前猛攻半年,都沒見成效。

皇帝命令半身不遂的將軍上戰場,一開打就被部下抬進敵軍大營

哥舒翰見此情況,變得成竹在胸,北線不斷傳來捷報,只要繼續拖下去,安祿山的大軍必定因為久攻不下,軍心渙散,這時候趁勢出擊,必定能夠打破叛軍。就在安祿山都打算退回老家的時候,李隆基又受到楊國忠的慫恿,下令讓哥舒翰出城決一死戰。

雖然百般無奈,郭子儀等人也不斷勸諫李隆基,但是李隆基還是被楊國忠忽悠得團團轉,哥舒翰無奈,只好引兵出關,結果可想而知,唐軍全軍覆沒,而哥舒翰本人,則直接被部下抬進了安祿山的大營。一代名將最終成為了一個階下囚。

本來能後名垂青史的他,最後竟然為活命向安祿山歸降求饒,還承諾要替安祿山招降唐軍將領,他的一世英名就這麼毀於一旦,著實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