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之前,先找到自己的陽光、空氣和水

關注我們,點亮智慧人生!

改變世界之前,先找到自己的陽光、空氣和水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社會企業要如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系,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第二天的大師工作坊「社企專屬支援前線」,邀請到泰國社會創業投資基金組織 Change Fusion 創辦人 Sunit Shrestha、印尼社會創新加速器 Instellar 的執行長 Romy Cahyadi,以及韓國社會創新加速器 MYSC 執行長 Jeongtae Kim 透過分享各國社企工作者的實作經驗,讓參加者認識建構完善生態系統的方法。

在社會創業的過程中,什麼是生態系?

「生態系就是生物互動所組成的系統,而網絡就是我們如何利用自己的工作,幫助到生態系裡面的其他人。」專職社會創新育成的 Change Fusion 創辦人 Sunit Shrestha,開場便說明生態系的概念,其實就是讓我們維生的網絡,社會企業就像人需要陽光、空氣與水一樣,也需要一個讓自己維生的環境。

對於社會企業來說,生態系的第一層通常會是投資人,投資人的身份可以是個人或是組織,但在創業初期很可能是親朋好友和天使投資人,或是由育成中心提供支持。第二層是技術層面,有些創業者自身就擁有可以支持自己創業的能力,甚至能夠回頭支持自己所在的網絡,但有些創業者則只有創新的想法,需仰賴其他夥伴的專業能力才能創業。

生態系到了第三層,則會需要各種法律支持,象是韓國就有明確的社會企業定義,並會給予符合定義的社企相關補助。生態系的最後一層,則是支持社會企業的群眾,在這個網絡裡面會有許多志同道合的人,以不同的方法協助、改善創業家遇到的問題。

Sunit 從過往經驗發現,生態系對於社會企業非常重要,無論是理論還是實務上都一樣,創業者需要全面瞭解社會企業的生態系統,才知道如何串連不同的資源支持自己的創業。

改變世界之前,先找到自己的陽光、空氣和水

(泰國社會創業投資基金組織 Change Fusion 創辦人 Sunit Shrestha。來源:社企流)

從生態系獲得支持力量,開啟改變世界的計劃

印尼社會創新加速器 Instellar 執行長 Romy Cahyadi 早在 2002 年就創辦了一間組織,提供教育課程給印尼偏鄉地區的學校,在 2012 年更決定運用過往社會創業的經驗,來協助其他也想改變環境的創業家,因此他開辦社會創新育成中心,培育並資助有理想的社會創新團隊,在 7 年間支持超過 70 家當地的社會企業。

對於 Romy 這樣資深的社會創新工作者來說,生態系同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Romy 分享自己創業初期,也曾在印尼遇到許多瓶頸,不但缺乏資金,也沒有專業能力互補的夥伴,而這樣的困境直到後來遇到韓國的團隊願意支持,才真正得以解決,並且在之後獲得穩定的投資。

Romy 事後反思自己為什麼能成功取得資金,才發現先前幾年在社會企業圈建立的關係網絡,讓他找到願意協助媒合韓國資源的朋友,當年正是藉由生態系統的資源連結使他取得了成功的機會。

改變世界之前,先找到自己的陽光、空氣和水

(印尼社會創新加速器 Instellar 的執行長 Romy Cahyadi。來源:社企流)

社會創業家如何建構自己的生態系?

相對於許多亞洲國家,韓國在社會企業的發展上相對完整,而在韓國創辦育成中心的 Jeongtae Kim 曾協助過許多組織創建自己的生態系統,並用實務經驗向聽眾說明生態系的重要性。

第一,假設缺乏一個完整的生態圈,社企很難靠自己的力量永續經營,因此社會創業家需要生態圈的協助,為自己的創業計劃尋找好的夥伴、環境、物流等資源。

第二,許多議題本身就有自己的生態系統,例如剩食、貧窮、空氣汙染、弱勢教育等,每個議題背後的結構都錯綜複雜。若社會創業者試圖改善議題的現況,就需要分析整個生態系統內部的問題點,才能找到更全面的方法,擊破生態系統裡的各種問題。

「我們時常發現許多事件,但這些事件並不是問題的本身,就像冰山一樣,底下有很大的結構,會有真正的背後根源。」Jeongtae 認為打造生態系其實就是讓自己成為有系統性思維的工作者,因為唯有能夠把自己放在系統裡面,思考結構性的問題,才能真的解構、解決問題。

改變世界之前,先找到自己的陽光、空氣和水

(韓國社會創新加速器 MYSC 執行長 Jeongtae Kim。來源:社企流)

用生態系遊戲,思考創業者需求

在工作坊的最後一個環節,3 個講者一起帶領參加者進行簡單的生態系練習。5 人分成一組,以小組交流來模擬生態系裡面的溝通和連結。

生態系遊戲一共分成 3 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我介紹」,試圖讓身邊的人知道自己的理念與背景。第二階段是「未來 3 個月目標」,讓身邊的人認識自己的執行力與方針,並且接受別人的質疑。第三階段則是告訴身邊的人「我需要甚麼支援來完成目標」,開始去剖析自己的現況,並且尋求其他人的協助。遊戲過程中,參加者得以對生態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瞭解到所謂建構自己的生態系,其實就是一個對自己需求與身邊資源進行整合與規劃的過程。

最後 Romy 分享了一個有關於宇宙中心的科學研究,科學家用各種方式進行計算,卻一直找不到宇宙中心點,直到近日才終於發現,原來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宇宙擴張的起點。他以此例鼓勵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當作改變世界的中心,停止擔憂自己是否能為世界做出貢獻,而是從自己開始,連結和運用身邊的資源,要產生改變世界的力量並不困難。

改變世界之前,先找到自己的陽光、空氣和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