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做人,盡心做事!

良心做人,盡心做事!

題記:

這篇文章是我2009年4月份所寫,今天心血來潮,也是閒暇無事,把它拿出來修改了一下,再次與自己共勉之!

最近出差,忽見路邊一企業廣告牌上寫著“良心做人、盡心做事”的廣告詞,不禁眼睛一亮,感慨系之。

企業,作為一個團隊,應該稱得上是一個“社會人”。作為社會人,提供給社會的是產品與服務。產品與服務的優與劣,與技術有關,與人品更有關。可以說,人品決定著產品,追根溯源也就是人品決定著企業的興衰。

良心者,善良、美好之心也。這種善良、美好之心,實質上就是古人所講的“四端”之心,即作為“仁之端”的惻隱之心,“義之端”的羞惡之心,“禮之端”的辭讓之心,“智之端”的是非之心(孟子語)。可以說,一個人,如果缺失這“四端”之心,或者視這“四端”之心為可有可無之物,要說有良心,只能是妄談;要說“其容良”,只能是偽裝;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謂仁義之心也。。

良心做人,並不是一個新提法。民間早有“做人要講良心”的說法。記得小時候見到街坊鄰居有了些磨擦矛盾,得理的一方總會講“為人要講良心”。若對方嘴硬不服軟,得理的一方還會痛罵一句:“你的良心讓狗吃了。”可見,民間早把良心視為做人的根本,視不講良心的人連豬狗都不如。

良心做人,實質上是做人要講道德。這種道德,流淌著傳統文化的血液,延續著風俗習慣的路徑,體現著理想信念的力量。這種道德,簡言之,就是要有仁愛之心、奮鬥之志、和諧之向。

人之所以稱作人,在於“有仁之仁當作人”。這種仁,面對父老兄弟有親情,面對同事同志有感情,面對工作責任有激情;這種仁,內不自欺,外不欺人,己所不欲,決不施人;這種仁,言不虛誇,行不做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種仁,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言到行到,行到果到,決不會掛著“羊頭”賣著“狗肉”。絕不會讓百姓“喝飲料,怕色素;吃食物,怕毒素”,甚至買住房,怕忽悠;開小車,怕失靈。

人之所以能進步,在於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這種奮鬥,是頭上冒著熱氣、額上流著熱汗的辛勤勞作,而不是坐而論道、海闊天空地誇誇其談;是面對順境不大意,遇到逆境不喪氣的風格風骨,不是有了成績趾高氣揚,出了問題一落千丈的作風做派;是日日耕耘力作、月月總結精進、年年似水長流的不懈精神,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太陽照進屋還不出窩的懶散作風。一句話,做人在勤,勤在力幹,幹在持久,從而使鐵樹開花、鐵棒成針。

人之所以能得到快樂,在於先難後獲,尊重人,成全人,達和諧。這種尊重,發自內心,而非口是心非;這種成全,竭盡全心,而非花言巧語;這種和諧,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相輔相成。可以說,這樣的快樂,是事先勞心焦思,事後愉悅無比的快樂;是人與人之間互不設防,相互關心關愛後精神舒展的快樂;同時也是依據理性良心,追求道德原則後的自律自由的快樂。同事間,朋友間應該坦誠相見、同心協力、披肝瀝膽、同甘共苦、肝膽相照、推心置腹、風雨同舟、開誠佈公;而不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離心離德、假仁假義、勾心鬥角、貌合神離、分崩離析、明槍暗箭。

孔子有言:“志於道,據於德”良心做人,說到底就是做人要有“道”:實現理想的人格,以道德來實現理想,靠品行去踐行信念;良心要有“德”:立身有根據,行為有準則,不做虧心事,不幹缺德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