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梟雄差點統一中國,三百年後,居然有人站出來自稱是他的後人

在古代,封建制度社會中的老百姓時常會遭受著官員甚至是政府的欺壓與迫害。沉重的苛捐雜稅使得老百姓民不聊生。因為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才會孕育出陳勝吳廣這樣的英雄揭竿而起,與統治者進行殊死反抗。只不過,我們會發現,古代歷史上所發生的這些揭竿起義,其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由於社會制度給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壓迫,而中國古代又以小農經濟為主,因此,廣大的農民自然成為了官僚壓迫的主要對象。然而,人窮思變,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揭竿起義的農民通過與政府的對抗來爭取自己的權益,然而在他們成功之後,卻止步不前了,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源於他們所處階級的侷限性。

此梟雄差點統一中國,三百年後,居然有人站出來自稱是他的後人

廣大農民的生活與統治者相比自然是兩個極端,因此,在農民揭竿起義並取得成功之後,自然而然是想過上統治者的生活,且對於國家的治理一竅不通,所以才會成為又一個腐敗的統治者。在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揭竿起義的農民,因為沒有卓越見識,在推翻政府統治後成為了另一個腐敗的統治者,並不得善終。

出生於陝西的李自成據說是西夏奠基者的後代,在年幼的時候,陝北地區鬧饑荒,再加上沉重的苛捐雜稅,他不得不被送到寺廟當和尚,並以放羊來維持生活。

成年之後的李自成成為了一名驛卒,可是粗心大意的他因為弄丟一份重要的文件而丟掉了這份工作,再加上他欠錢不還,遭人告發,被帶上鐐銬上街遊行視眾,幸虧有人出手相救才免去了刑罰。後來,他對報官之人心有餘悸而將其殺死,在加上聽說自己的妻子與他人偷情,一怒之下,手上又添上了幾條人命官司。

此梟雄差點統一中國,三百年後,居然有人站出來自稱是他的後人

在他殺人之後,李自成逃離到甘肅地區參軍,在邊疆風餐露宿,且時常吃不飽穿不暖,而就在此時,國家用兵之際,李自成率領王國軍向京師進發,可是在進軍的途中,因為軍餉的問題,士兵與將領發生矛盾,年輕氣盛的李自成殺掉了王國與當地縣令,揭竿起義,發起了兵變。

起兵造反的李自成在逃亡的過程中先後投奔了王左掛的農民軍和張存孟,但前後都時間不長,最終,他投奔了舅父高迎祥,在其舅父手下開始發揮他真正的才能。此時的李自成經歷了風風雨雨,越發成熟穩重。他開始制定更重要的方案來領導起義軍,在舅父去世後,李自成順理成章地繼承了他的位置。

剛剛即位的他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以此收穫人心,領導起了一隻更大的起義軍隊伍,並於1644年建立大順政權,先後攻克了西安與北京,擊潰了明朝政府。然而,正如我們前面所說了,農名起義的領袖都有其階級的侷限性,自然,李自成也未能擺脫這樣的侷限。

此梟雄差點統一中國,三百年後,居然有人站出來自稱是他的後人

在他成為皇帝之後,他不但沒有吸取前人的教訓,反倒是成為了一個腐敗的統治者,漸漸地也失去了民心,最終在他逃亡的路上被殺死。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原本大家都以為李自成被殺後並沒有留下後人,但在三百年後,甘肅的一位農民居然自稱是李自成的後人,並稱有李家的族譜。好奇的專家聽說有族譜為證,就前往甘肅一探究竟,而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族譜居然都是真的。

此梟雄差點統一中國,三百年後,居然有人站出來自稱是他的後人

此時此刻,我們不禁會疑惑,李自成不是在南下逃命時被殺了麼?怎麼還會有後人呢?原來,李自成在兵敗後潛逃到他哥哥所在的甘肅地區,改裝換面,再次過上了普通農民的生活,並將自己的血脈延續了下來。

自古以來,農民揭竿起義都未曾有過完全的勝利,即便是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也沒有能走出其階級的侷限性,最終只能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