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書記增梯工作親歷記:細節不少,必須放下身段、沉下去!

老舊住宅小區增設電梯,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一個縮影。

近日,《群眾》雜誌“民情手記”欄目刊出中共南京市玄武區委孝陵衛街道工委書記朱明勇的文章,講述做好老舊小區增梯工作的感悟。

他感慨,增梯工作雖小,但細節不少。有大量的群眾工作需要做,有大量的現實矛盾需要化解,必須放下身段、沉下去

對了!文末附徵稿啟事,不容錯過哦!

街道書記增梯工作親歷記:細節不少,必須放下身段、沉下去!

從2017年開始,南京將老舊住宅小區增設電梯作為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自此,我每週都會安排時間過問這項工作,除了召開增梯工作例會外,還多次到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各類問題。這種工作方式既快捷有效又事半功倍。

1

一個週六上午,我和街道增梯辦、城管中心以及電力技術顧問等做增梯工作的同志一道,去社區進行現場辦公

我們的第一站是江蘇省農科院住宅小區。農科院社區增梯工作走在街道乃至全區、全市前列,先後被多家媒體採訪報道過。看到小區裡竣工的“整齊劃一”的電梯,我感到我們的工作已顯現成效。

在最初研究增梯工作時,我們將增梯工作重心放在省農科院、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就是為了可以集中做好宣傳引導,爭取院所領導和機關的支持,還能產生示範帶動的效果。

進入社區會議室,南京市增梯工作協調推進小組授予的“增梯工作優秀社區”獎牌映入眼簾,牆上還掛著社區居民贈送的錦旗。

社區書記唐春紅自豪地介紹說:“2017年農科院將增梯目標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目前已經建成了25部電梯,還有8部正在建設,後續還將有增量。”從這個情況看,農科院社區的增梯成果是喜人的,也讓我們一行人都為之振奮。

隨後,農科院增梯工作志願者老肖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89棟1單元基坑開挖後需要打樁,但單元樓間距有限,大型樁基設備無法進場,目前施工進度停滯。

雖然停工的是個別單元,但是如果不能及時化解問題,則有可能激化低層住戶和建設者的矛盾,給增梯工作帶來負面效應。

考慮到這一點,我立即與城管中心樊主任商量。樊主任電話聯繫了幾家樁基施工單位,他們聽說現場情況後都表示施工難度大,幹不了。

幾經周折,最終有一家表示下午可以來看現場,根據現場情況再製定具體的施工方案。事情雖然棘手,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操作。

我隨後囑託唐書記,一定緊盯施工隊,遇到問題隨時溝通。

2

我們又來到衛崗21號小區。該小區建成年代較早、房齡較長,目前有3部電梯項目在建

社區主任周玲在週五的增梯例會上提到,有業主反映施工方運來的輕質混凝土板質量不過關。增設電梯需要由設計單位對每個單元進行具體勘測,並拿出規範可行的設計方案,各項技術和施工標準均由設計單位設定,包括使用符合規範的材料。

考慮到施工材料事關工程質量,我在會上提出由社區召集業主和施工方開會協調,由工程總承包方對施工材料進行檢測,並出具相應的檢測報告。到達小區時,協調會正在進行。

聽說街道領導帶工作組來現場辦公,該單元業主王女士對我們說出了她的顧慮和擔憂:“我們感覺輕質混凝土板重量很輕,中間有很多小孔,擔心強度不夠,請領導幫我們確認核實,這樣我們才能安心。”

聽了業主的質疑,我跟她解釋:“省建工設計院王清文副院長是我們工作組的特邀專家,也是為你們單元設計方案的設計院負責人。我們去現場看看材料,請王院長先判斷一下,另外我們也請施工和監理單位人員一併去。”

隨後,我們前往放置材料的地點。王院長初步判斷材料符合施工標準要求,並向業主講解了ALC輕質混凝土板的製作工藝和優缺點。業主對王院長的專業講解非常認可。

事後,我鼓勵業主代表,作為電梯的受益者、建設者和使用者,應該多參與電梯施工的監督和管理。發現問題是好事,解決問題是關鍵,確保工程質量才是重中之重。

3

我們的下一站是南理工社區,現場有三個單元正在施工,兩個單元處於停工狀態,停工原因是面臨高壓電線路改造。這兩個單元的施工方向我們反映線路改造困難重重,解決方案造價較高。

“我們很感謝政府幫助提供的增梯申報一條龍服務,我們這兩個單元也取得了兩證並且開工,但是高壓電改造電力部門答覆高壓線要下地,而且給出的報價很高。我們業主是外行,不知道高壓線是不是必須這樣改,有沒有其他解決辦法。”七樓業主王老師有些無奈。

我安慰道:“增設電梯工作我們一直在摸索,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幫助協調解決。今天我們的增梯電力技術顧問繆所長也來了,他是專家,會幫助你們協調高壓線改造事宜。”

繆所長是供電所退休所長,街道此前聘請他為增梯工作電力改造技術顧問。繆所長現場查看了高壓線路情況,認為高壓線下地確實造價過高,但是在單元對面再豎一根電線杆重新佈線也能解決問題,且改造成本大大降低。他給電力部門的老同事打電話詢問,對方表示該方案聽起來完全可行,週一可以派人來看現場。

社區主任李菁聽了高興地說:“只要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還是有不少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增梯工作開展以來,管線改造和樹木、車棚等移改問題成為施工進度遲滯的最主要原因。這就需要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特別是黨員幹部,一定要能沉下身子深入現場、深入群眾,具體準確地瞭解掌握情況,才能找出協調解決的對策。

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看似五花八門,但歸結起來不外乎幾種,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準問題的癥結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並從專業的角度輔以說明,就能讓問題迎刃而解,從根本上解決。

4

下午,我們來到南農大社區。

南農大社區主任陳躍武剛剛把“玄武區增梯工作感動人物”榮譽證書送到何煥男老人家中。何老今年82歲,家住一樓,在單元增梯初始階段,她持強烈反對態度,怕影響通風和採光。經過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不斷努力做工作,她轉變為增設電梯的支持者。

“朱書記,這個單元街道領導下了不少功夫,何老師老兩口兒子不在身邊,現在樓上業主經常到何老師家噓寒問暖,鄰里關係很融洽。何老師最近還幫助其他單元業主協調增設電梯。”社區陳主任說道。

據我所知,南農大社區自開展增梯工作以來,街道增梯辦收到不少異議信和幾十次群眾來訪。正是有了街道增梯辦和社區同事吃的苦、跑的路、流的汗,才有瞭如今增梯工作的和諧局面。

5

在我看來,增梯工作雖小,但細節不少,是一項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系統工程。

簽約報規是一切增梯工作的起點,施工是工程開始的起點,竣工驗收使用則是後續管理的起點。這些都決定了增梯工作不能一蹴而就,絲毫也不能鬆懈。

作為街道幹部,我認識到做好增梯工作是檢驗為民服務辦事能力水平的重要標尺。當前,增梯工作還有大量的群眾工作需要做,有大量的現實矛盾需要化解,必須放下身段、沉下去。

群眾工作無小事。瞭解群眾訴求困難,為群眾排憂解難,強化服務,把群眾工作做細做實,便是我們基層黨員幹部的應盡之責。

徵稿啟事

《群眾》雜誌“民情手記”欄目火熱徵稿中。

本次徵稿面向江蘇各地各部門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

希望文章結合實際,記錄工作生活中所見所思所感,反映群眾關切,闡發思考認識。來稿應以第一人稱講述真實故事,觀點鮮明,文風鮮活,打動人心。文章篇幅控制在3000字左右。建議參考往期文章(附後)。

稿件將擇優刊發在《群眾》雜誌及“群眾雜誌”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一經採用將支付稿酬,優稿優酬

來稿請發送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郵件主題註明“民情手記投稿”,並在文末留下通聯方式。

如有其他疑問,可添加關注“群眾雜誌”微信公眾號(ID:qunzh_1937),在後臺留言諮詢。

有幾雙眼睛,時刻鞭策著這位縣委書記(走心之作)

高郵市委書記的走心之作:時刻提醒自己別成“村外漢”(好文)

縣委副書記與一位普通農婦的故事,令人深思!(走心之作)

縣委組織部長任村第一書記後,對“實幹”感觸更深(走心之作)

民情手記丨這樣的鄉村旅遊,想不火都難!

這位街道書記的想象和實驗,真乃神來之筆!

摘自《群眾》2018年第16期,原標題為《做好老舊小區增梯工作的感悟》

作者:朱明勇(作者系中共南京市玄武區委孝陵衛街道工委書記)

街道書記增梯工作親歷記:細節不少,必須放下身段、沉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