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上石河村古墓葬羣已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時期文物

近日,河南省義馬市上石河村古墓葬群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初步進展。據河南省考古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前期3個多月的考古發掘,現已清理出春秋時期的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葬21座、馬坑6座,出土銅、陶、玉等各類文物近500件。

河南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已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时期文物
河南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已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时期文物

2017年7月,為配合義馬開祥化工有限公司廠區擴建,三門峽市和義馬市文物部門對該廠區進行文物考古勘探,發現位於廠區附近的上石河村有古墓葬文物遺存。報經河南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託,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義馬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該古墓葬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歷經數千年,馬坑中的馬匹遺骸仍清晰可見。

經初步探測,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在2萬平方米範圍內有90多座古墓葬。截至目前,已經發掘了20多座。目前考古人員正在加班加點挖掘,預計在10月初將剩餘的70座古墓葬全部挖掘完畢。

此次考古挖掘的21座古墓葬中,發現20座墓葬有槨有棺,方向基本為南北向,墓葬底部四周有熟土二層臺。6座馬坑共清出28具馬骸,馬坑均為南北向長方形,規模屬於中小型,有4座馬坑分別埋有6匹馬,2座馬坑分別埋有2匹馬,馬頭基本向北,側躺擺放,還有2座馬坑內出土少量銅馬器。目前,還有3個馬坑沒有挖掘完畢,估計還會陸續清理出戰車等隨葬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馬俊才告訴記者,該古墓葬與三門峽虢國古墓葬的出土器物特徵相似、紋飾相近,符合春秋早中期銅器的基本特徵。銅器上的竊曲紋、重環紋等是春秋早中期流行的紋樣,銅戈、銅矛、銅鏃等兵器以及銅銜、銅帶扣等馬器,也與三門峽虢國古墓葬出土的同類器物相同。因此,推斷上石河村古墓葬的年代應為春秋早中期。

據《左傳》等古籍記載,天子隨葬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關於該墓葬的級別,馬俊才說,從本次發掘情況看,列鼎有四鼎四簋、一鼎一簋等情況,器物組合與周禮的陪葬制度不甚吻合,但M93古墓葬陪葬四簋,且出土有銅鏃,表明墓主人應為大夫一級的男性貴族。由此判斷,該古墓葬應該是春秋時期的貴族家族墓葬。春秋時期,義馬處於虢國和王畿範圍之間,屬虢國勢力範圍。但其族屬還需要通過DNA檢測等手段,與周圍虢國古墓葬、洛陽東周古墓葬等出土的人骨進行比較研究確定。

據三門峽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楊海清介紹,此次考古挖掘出土的青銅器中,M35墓葬出土的銅鍑是目前三門峽市出土的唯一一件西北地區少數民族使用的青銅禮器,應為墓主人生前在戰爭中獲得的戰利品。據史載,虢國在西周至春秋時期,軍事力量非常強盛,虢國國君率兵或跟隨周天子多次對西北的犬戎發動戰爭。這件銅鍑的出土,對研究春秋時期虢國戰爭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該墓葬雖然銅器的隨葬器物組合不完整,有的墓葬無銅器,但沒有發現陶器,究竟是何原因,還是個謎,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楊海清說。

經考古專家初步分析,上石河村古墓葬排列有序、保存基本完整、佈局規律清晰,有著較為嚴格的埋葬制度,是三門峽地區繼虢國古墓葬之後發現的又一處較大規模的春秋早中期小型貴族墓葬,可以填補崤函古道上春秋時期中小型貴族古墓葬的考古和研究空白,為研究河南省豫西地區春秋時期的葬制和葬俗提供了珍貴的考古材料。

(原文標題: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已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時期文物 圖文轉自:中國文化報)

河南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已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时期文物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