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有多大?

舊時光145963613


宇宙有多大?要從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上回答你這個問題。

在1000年的時間裡,我們人類的歷史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談論到宇宙歷史時,我們則要以億年為單位。我們知道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大約30萬千米每秒,光每秒可繞地球七圈半,而1光年就是光在空間中以直線傳播一年的距離,約94600億千米。在宇觀尺度上我們要用光年為單位。總之宇宙的歷史之長、尺度之大,遠超我們日常生活的想象。



通過最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發現,我們的宇宙自大爆炸以來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也就是說宇宙年齡已經有至少138億年了。地球誕生距今已經46億年了,地球上曾經的王者恐龍活躍於距今1~2億年之間,並且於6500萬年前滅絕。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連區區1萬年都不到,人類最長壽命也不過100多年。



如果把138億年壓縮為日曆上的一年,那麼每個月就代表約11.5億年。在宇宙日曆中的每一秒相當於438年,日曆上的一小時相當於158萬年,日曆上的一天相當於3780萬年。在這個宇宙年曆裡,一個人活到80歲,宇宙才過去了0.18秒。


最新的研究認為,可觀測宇宙的直徑約有920億光年,甚至可能更大。如果要寄一封郵件,我們地球在宇宙中的地址應該是這樣的:室女座超星系團>本星系群>銀河系>太陽系>地球。包括銀河系在內約40個星系構成的一個小星系團叫本星系群,直徑約1000萬光年;由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約50個星系團構成的超星系團叫做本超星系團,也叫做室女座超星系團,直徑約1~2億光年。


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據估計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而地球距離太陽僅一億五千萬千米,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大約八分鐘,也就是說日地距離僅七萬分之一光年。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它們之間的距離約4.22光年。以目前地球上最快的人造探測器,也需要幾萬年才能到達比鄰星。



根據普朗克衛星於2003年觀測到的結果,

人類所觀察到的宇宙,大約是由5%的普通物質、27%的暗物質和68%的暗能量構成。宇宙中的星系、恆星和行星都是由普通物質構成的,至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基本還屬於未解之謎。



科學探索菌


只要一談及宇宙,“浩瀚”兩個字總會率先浮現在腦海中。根據現代宇宙學,可觀測宇宙的範圍綿延930億光年。那麼,這樣的範圍究竟是怎樣一個概念呢?我們可以先從熟悉的事物開始。人的身高大都不到2米,地球的直徑大約是人身高的700萬倍。太陽則要比地球大得多,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10倍。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是太陽直徑的110倍,這個距離是天文學中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天文單位(AU)。例如,旅行者1號於1977年發射升空,現在與太陽相距大約140天文單位。

然而,宇宙不止太陽系這麼大,宇宙中還有很多像太陽一樣的恆星。由於宇宙尺度實在太大了,我們需要更大尺度的長度單位——光年,1光年約為9460萬億千米,或者相當於6.3萬天文單位。在跨度為10萬光年的銀河系中,至少包含著1000億顆恆星。雖然恆星的數量眾多,但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其實很遠,大約為4光年。比鄰星是與太陽相距最近的恆星,大約為4.24光年。如果以旅行者1號的速度(17千米/秒)飛向比鄰星,大約需要多達7.5萬年的時間。如果是飛到2.6萬光年之外的銀河系中心,這個時間需要4.6億年。

而在銀河系之外,還有上萬億個河外星系。與我們相距最近的星系是大犬座矮星系,大約為2.5萬光年。再遠一些是大、小麥哲倫星雲,與我們相距將近20萬光年。銀河系和數十個河外星系通過引力作用束縛在一起,形成了直徑為1000萬光年的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又與上百個其他星系群通過引力作用束縛在一起,形成了直徑為1.1億光年的室女座超星系團。而銀河系所在的超星系團又只是可觀測宇宙中1000萬個超星系團的其中一員。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宇宙空間還會在暗能量的推動下繼續膨脹,可觀測宇宙的範圍將會變得越來越大。


火星一號


宇宙到底有多大?看完絕對震撼!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12322652278836652891, "vname": "\\u7231\\u526a\\u8f91-\\u5b87\\u5b99\\u5230\\u5e95\\u6709\\u591a\\u5927\\uff1f\\u770b\\u5b8c\\u7edd\\u5bf9\\u9707\\u64bc\\uff01.mp4\

玩的就心機


看了這個視頻,也許就清楚了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91c001271600eeaefd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