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好戲》里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週末偷偷跑出去,看完了黃渤的導演處女作《一出好戲》。

都說黃渤的智商情商雙高,在看之前小匯就抱著非常高的期望值去的,結果依然超出了我的期待,整部電影讓人感覺意猶未盡,寓意深遠。

在電影的過程中,穿插了無數個: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的常識,讓我這個學經管的小學渣,看的十分過癮,我也不得不懷疑,黃渤是被演員和導演耽誤了的商業奇才。

接下來,小匯用一些簡單的點,和大家聊一下讓人印象深刻的瞬間,以及背後的經濟學和管理學深意,有輕微的劇透,多包涵。

《一出好戲》的開端是即將上市的公司老闆帶隊,公司全員出海團建,後來遭遇了不測,一群人被困在了孤島上。

有了人群,就有統治。但在孤島上,人物關係已被重新洗牌,原先的權力關係都不作數了,經濟學上說,這是因為個人能力估值因需而變,當一群人被巨浪拍在孤島上,一切價值重新評估。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小王是枚退伍軍人,他的野外生存能力最強,一開始大家都推崇他做領導。

作為退伍軍人,他的管理肯定是強勢的:工作中要有狼性,勞動中要喊口號,人人都要有貢獻,犯錯就要捱打,偷懶就沒有飯吃。

在小王的管理下,一開始處處體現著公平,什麼張總王總劉總,在孤島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小王任勞任怨給大家解決吃喝住的問題,在得到大家信任被推舉為領導後,獨裁強制也會帶來階級和壓迫,之後小王開始作威作福,徹底成了統治階級。

把自己變成了土皇帝,坐著熊皮攬著美女,也不幹活了,手裡拿著藤條儼然奴隸主姿態,性情都跟著殘暴起來,待人如訓猴。

為了鎮壓反抗群體,他還擁有一些打手,他們不需要勞動,只需要幫助小王進行暴力統治和階級壓迫。同時,也有大胸妹以身體換物的隱喻,達成美女經濟效應。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在島上,錢已經不值錢了,原有的統治力直接土崩瓦解。張總打開錢包撒錢,滿天飛舞的貨幣,卻沒有一個人追拾,就是最好的體現,另外狗腿子一般的老潘,就代表著眾生價值觀的倒向。

小王的管理能力,尚處於奴隸社會原始的野蠻驅動。和不少企業的管理相似,認為人性都是懶惰的,只要制定嚴苛的制度和條例,下屬就能服管。

這一套可能在工業革命之前管用,工業革命之後,就已經失靈了。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面對小王這一派的競爭對手,在商場經驗豐富的張總立刻縷清利益關係,與競爭對手在一個島上達成了共生。此外他還通過自己的領導力,建立了內部分工、管理體系以及激勵制度,讓所有人在島上能相對舒適地生存下去。

在這樣相對現代化的管理之下,張總的手下沒有一個叛逃至小王那裡,倒是小王的手下一個個都到了張總這裡,包括之前的狗腿子老潘,大家竭力維護張總,奉張總為首領。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當島上的物資的價值超過了紙牌額度,於是小興看到了四張紅桃A,是的,這就是通貨膨脹,與此同時富者更富,窮著更窮,可以說也是馬太效應和二八法則的完美體現。

是的,電影裡的節奏和生活中一模一樣,無論是誰手握大權,都被慾望和財富扭曲了靈魂。

電影中不斷出現的蜥蜴,切換著情節。從小王到張總,再從張總到黃渤,它每一次眨眼,就是一次實力的此消彼長。

電影的第三階段,到了黃渤統治了,他的辦法就是囤積貨物,製造稀缺,而稀缺正是經濟物品的顯著特徵之一,也是黃渤成功的基礎。

通過觀察,他還製造了張總和小王的衝突,消耗他們的實力。在這三方角力中,他才是贏家,當他站在船上的燈前發表演講的時候,靠的是販賣希望,販賣“文明的意識”,這一點看起來就比小王的土匪式統治和張總的經濟統治高明多了,這種“信仰式”的社會讓大家看起來都變成了文明人。

可以說在劇中,小王是小頭目,張總是管理者,黃渤在演講後就變成了領袖。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總結起來,這部電影就是一部人類發展史的濃縮版,三個階段代表了生存→物質→精神的進階,內核表達有三點:

1、文明是人類獸性的遮羞布;

2、真相才是一部分人最害怕的東西;

3、多懂點知識準沒錯,否則永遠被利用;

一出好戲》裡的管人用人激勵人的方法,比劇情深刻多了!

最後我想說,黃渤真牛,舒淇真美,張藝興的演技100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