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书|《山海经》鯥鱼是箱豚吗?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今天,我们来看《山海经》南山经的第五座山——柢山,先看看这段话的翻译:

往东三百多里地就是柢山了,这座山水资源丰富,但是草木不生。山上有种鱼,模样像牛,住在礁石中,尾巴像蛇,还长者翅膀,翅膀长在肋骨下,发出的声音类似于“留牛、留牛、留牛”,这种鱼叫做鯥,冬天消失,夏天出现,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肿痛这些疾症。

大家先认识几个字:

柢山的柢,这个字念作di,三声,还有其他读音,咱们先不了解了,主要看《山海经》中需要用到的就行,本意是树根的意思;

魼下的魼,这个字念作qu,一声,这个词的意思还是挺多的,看字的模样也看得出来是和鱼相关了,我们这里用到的是它的“肋骨”的意思;

鯥,就是念作lu了,四声,就是《山海经》里写道的这种鱼的意思。

这段文字还是比较简单的,是实地考察,如实记载,笔记员也没有发挥想象夸大或者玄幻几笔。在这里尤其指出的就是,《山海经》中凡是说可以吃的东西,无论是多么奇葩,后人又是觉得如何的奇形怪状,但是都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物,古人就是这么实在。

读点书|《山海经》鯥鱼是箱豚吗?

喀斯特地貌

再来看看这座山,水资源丰富,按道理来讲,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是植被茂盛的,这里确实恰恰相反了,根据书里的记载,这里是草木极其稀少的,所以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里虽然有水源,但是地质并不适合草木的生长,用大禹浅薄的知识面里总结一下,难道这座山是传说中的盐碱地?!想想盐碱地的特点,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是有点相像的,但是话说回来,咱们在 里大概定位到《南山经》的地理位置大概是在云贵地区,这边盐碱地并不丰富,反倒是喀斯特地貌较多,结合南山经之前的地理状态,这种多水而少植被的地貌应该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也并非是全部多植被的,这要看主要的土壤成分和机构。

读点书|《山海经》鯥鱼是箱豚吗?

鯥这种鱼类是生活在山上的。想想我们身边的鱼类,哪一种是长的和牛似的,还长了翅膀啊,叫起来也是“留牛留牛”的?而且这种鱼还有一定的中药消肿的功效。关于鯥,很多人说就是箱豚,这个我就没法考证,但是就山海经的描述而言,也不是全无道理的。箱豚本来就有个名字叫做牛角鱼,不仅仅是模样和牛有那么点相似,就连身体也是非常坚硬的,和牛皮很像。而且这种鱼类喜欢穿行在礁岩之间的。至于说的那个冬死夏生,应该是这种动物是有冬眠的习惯,又或者说是这种鱼类在冬天是消失,这就有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迁徙。箱豚倒是有洄游的习惯的,鯥到底是不是箱豚现在也没有真正的历史可以考究了。虽然鱼有相似,但是真要追究起来,在外貌形状和生存地理位置方面又有些不同了。

读点书|《山海经》鯥鱼是箱豚吗?

箱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