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文字回顧

2018年8月文字回顧

據說金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那麼人的記憶是否又會更加持久些呢。其實,那些我們以為的深刻記憶,大多都已經偏離了當初的軌跡。所以,這些文字承載過後所能留下的痕跡, 其實是對記憶竭盡全力的截取。

每個月份,都是由一個個二十四小時連接而成,週而復始、無所遁匿。然而,時間的物理組成沒有任何改變,但是每一個物理組件的背後,卻是有著千奇百怪的生物屬性。所以,在這個夏末秋初的銜接裡,我留下了這些文字。

1、2018年7月文字回顧;

2、蒂姆·庫克的後喬布斯時代蘋果,市值突破1000000000000美元;

3、與其糾結如何抵達,倒不如堅定即刻出發;

4、退卻夢想身上的那一套霓裳;

5、我到不了的,是刻著你名字的那株菩提;

6、七天,每一天掙扎的背後都是倔強與希望 ——讀餘華的《第七天》;

7、人一生的本質是一段時間;

8、閒言碎語;

9、時間,只是時間;

10、《你好,舊時光》,固執矜持的念念不忘;

11、《合夥人》,打著創業名號的情感鬧劇;

12、你是我的四季,卻穿越了一生;

13、生活在別處;

14、愛情的模樣;

15、《白鹿原》,原始慾望下的人性掙扎;

16、“燈式認知”與“鏡式認知”;

17、渡過盧比孔河;

18、《老人與海》,一部藏在時光中的故事;

19、單田芳老師,那個刻在我童年耳朵裡的聲音;

20、眼裡寫滿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

21、《當幸福來敲門》,一場中年危機的裸露與逆襲;

22、等待,是我站在不知名的路口;

23、那些我在十八歲沒來得及做的事情;

24、“滴滴”的共享經濟之殤。

八月,做了一次心理上的告別,與一段六年時光做了一次告別。每種離別,都會帶來感傷,無論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然而,人這一生,本質上就是在一場場的告別中學會成長的。所以,學會從容的告別,才能夠坦然的迎接下一次的相遇。

有些經典,也只有在流經了歲月之後,才會慢慢體會到其間的各種五味雜陳,文學作品、影視都是如此。

觸動最深的就是讀《白鹿原》。可謂一氣呵成,用了三個晚上一口氣讀完的。特別是在最後一晚上,一直讀到凌晨四點,合上kindle之後心中有一種淤積久久未曾釋放。恰巧第二天是週日,於是在上午九點從床上爬起來,一口氣寫下了那篇《《白鹿原》,原始慾望下的人性掙扎》。

當鍵盤敲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那種淤積感才開始逐漸消散。

本來在電腦上下載了《白鹿原》的電視劇版,但是在看過小說之後,匆匆瀏覽了一集電視劇之後就果斷放棄了。這個時候,才真正體會到文字的力量,那種一點點浸透心底的力量。

一直聽說過有一版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是余光中先生翻譯的。很好奇,那麼柔軟溫潤的餘先生,翻譯出來的《老人與海》該是怎樣的一種感覺。於是找出來仔細看了一遍。

最初讀《老人與海》時,太過年輕,那時的文字沒有穿過心底,只是在眼前做了一次波光瀲灩。而今再讀時,特別是余光中先生的譯本,別有一種感覺。彷彿聖地雅哥的形象,就是一個倔強的老頭兒,沒有英雄氣概,沒有足智多謀,也沒有乘風破浪的英姿颯爽,只是我們身邊那個倔強的老頭兒。在連續八十四天出海捕魚無果之後,於第八十五天開始了一次意外的收穫與歷險。

其實,這個老頭兒,就是我們每個讀者自己。我們在自己人生的這片海域上,每天對抗著的無聊、疲倦、失望、意外,尋覓著屬於自己的馬林魚。這次再讀,全然沒有讀出老人的英雄氣概,反而是看到了他疲憊與倔強背後對生活的孜孜不倦。生活哪有容易二字,每天的日出日落,夾裹著的都是時間對生活最不可捉摸的嘗試。

還有一個意外就是讀到了餘華的《第七天》。每個作家都有屬於自己的話語體系,所以你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能找到他的敘述痕跡與表達慾望,餘華就是這樣的作家。餘華的每一部作品,都試圖掀開時代鮮豔亮麗的幕布後面,那些我們早已忍受了千年卻始終不願醒來的苦難甚至是醜陋。

見縫插針的看完了兩部內地劇,其製作水準就暫且不議了。只是,因為他們曾經試圖穿越時光,帶我回到某一個光影片段的時間中,哪怕只是匆匆一瞥,也好回望到當年自己步履匆忙時遺落的那些感傷與眷戀。

關於八月的相遇與告別,在漸起的秋風中,一點點遠去。或許,最終,它們會如同以前的七月、六月、五月一樣,慢慢地變作過往,只在這些文字被再次翻起時才會逐漸清晰。然而,時間與文字,就是這樣,慢慢的鐫刻成流經身體裡的時光,換取歲月的一段徜徉。

如同七月的結束語一樣,此刻說一聲:再見,八月!你好,九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