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莫及!廣州學生深陷「校園貸」泥潭獲刑3年3個月,只因……

網絡貸款門檻低,放貸快,極具誘惑性!

近日,廣州有一名在校學生便鑽了網絡貸款的空子,拿多名同學的資料為自己貸款,敗露後離開學校躲債。該名學生的這一行為已經觸犯了刑法,構成詐騙罪,被天河區法院一審判刑3年3個月。

后悔莫及!广州学生深陷“校园贷”泥潭获刑3年3个月,只因……

謊稱兼職

借同學身份“刷單”

男生林某今年剛滿20歲。在校期間,林某找到自己同學,聲稱自己在貸款公司兼職,要刷單,希望同學能幫忙申請網上貸款。林某對幫自己忙的同學承諾,自己不僅會按時還貸,而且還會給同學一點費用表示感謝。林某的同學沒多想便將自己的身份信息和銀行賬戶信息告訴了林某。林某用同學的手機安裝了貸款軟件,以同學的名義和身份進行貸款,貸款成功後,便讓同學把貸款轉到自己的支付寶或微信賬戶。

“以貸還貸”落空

離開學校躲債

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間,林某用這類辦法騙了身邊許多同學。林某把騙來錢中的一部分拿來償還同學的前期貸款,並用來消費。一開始,林某還能“正常週轉”,沒過多久,林某便因為無法繼續償還貸款選擇關機,最後甚至離開學校來逃債。經鑑定,林某用他人身份一共貸了41萬餘元,沒還上的貸款數額達12萬餘元。

難逃法律追責

被判3年3個月

天河區法院認為,被告人林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詐騙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法院以被告人林某犯詐騙罪,對其判處有期徒刑3年3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追繳被告人林某的違法所得發還各被害人,不足以彌補的損失部分,責令被告人林某退賠。

后悔莫及!广州学生深陷“校园贷”泥潭获刑3年3个月,只因……

法官說法

嚴禁非法放貸公司進校園,防範網貸公司以“創業投資”方式“套路”學生,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對不良網絡貸款,要懲處!教育部與銀監會已聯合發佈了有關整改不良網絡借貸和加強學生教育引導的通知,但部分網貸公司升級手段,以創業投資等更隱蔽的宣傳方式套路在校學生。建議相關部門聯手提升甄別靈敏度,加大懲處力度。

對網絡貸款平臺,需管理!網絡借貸平臺應審慎審查出借人和借款人資質,嚴格核查借貸雙方身份信息、出借資金來源的合法性、借款用途等,適當提高用戶准入門檻,加強信貸真實性調查和貸後管理。

對在校學生,要引導!建議嚴禁非法放貸公司等在校園範圍內張貼網絡貸款廣告和海報,對確實有創業需求或需要資金週轉的學生,引導學生通過正規渠道進行網絡貸款,教育學生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和正確的維權意識。

后悔莫及!广州学生深陷“校园贷”泥潭获刑3年3个月,只因……

上述詐騙案中,男生林某借同學身份信息貸款,又無力償還貸款,無疑給自己和同學都帶來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物質誘惑容易使人失去判斷,當無力還款時,林某選擇逃避同學和學校,不僅失去了同學之間的珍貴友情,更錯失了自己在校園學習的寶貴時間。而林某的同學們因輕信而允許他人借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貸款,卻未曾想過,自己作為貸款人,需承擔還款義務。

此次天河區法院審理的“校園貸”引發的民間借貸案件數量多,涉及700多名在校學生,天河法院在審理高校大學生小額網絡貸款糾紛系列案時,依法審查證據,嚴格適用法律,公正處理案件;考慮到在校學生的特殊情況,將盡可能降低訴訟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影響,釋法答疑,促使學生知曉民間借貸法律規定和法律後果,避免再次陷入糾紛。

法官提醒,希望身陷“校園貸”民事糾紛的學生能夠真正樹立誠信意識和法律意識,積極應訴,早日迴歸到正常的校園生活。

校園貸亂象▶▷

據介紹,今年3月以來,廣州市天河區法院陸續受理了一批高校大學生小額網絡貸款糾紛系列案,法院以民間借貸案由立案。截至2018年7月31日,天河區法院共受理高校學生貸款案件708件,涉及到的700多被告均為在校學生,涉案總標的達100萬餘元。

后悔莫及!广州学生深陷“校园贷”泥潭获刑3年3个月,只因……

A、網絡平臺居間貸款,門檻低

學生們通過分期唄、A夢分期、微網貸、分期樂、愛又米、分期唄、零零期等貸款網站或手機APP平臺居間向出借人借款,借款流程皆為線上操作。在網貸平臺上,借款人只需要在居間平臺填寫身份信息、手機號碼及銀行賬號等基本資料即可完成註冊,平臺只認證申請人身份證照片等基本信息,留下了極大的違法犯罪隱患。

B、貸款總額低,隱秘利率高

在天河法院受理708件案件中,六成以上為200元以內的小額貸款;貸款5000元以上的佔案件總數的4.38%,其中僅1件為萬元貸款。出借人以其低額的月還貸金額,引誘學生蜂擁借款,雖然合同約定的利息不高,但加上平臺收取的手續費與管理費,最終的實際利率極高,具有誘惑性和隱蔽性。各案情況顯示,一旦出現逾期還款,借款人須按照每日1%至3%支付高額逾期還款違約金。

C、網貸背後亂象叢生

縱使媒體早已揭露非法放貸的牟利方式,但市場上依然保持著違規廣告易見、誘惑陷阱難防的“網貸熱度”,“無利息”“無抵押”“到賬快”字字直逼人心,悄無聲息地將學生拉入高息、高貸的漩渦之中,而債務背後可能衍生的民事訴訟,甚至是非法暴力追債問題則很可能讓學生及其家庭陷入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