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大學生拍公益片述說家鄉四十年巨變

奇台大學生拍公益片述說家鄉四十年鉅變

圖為劇照。 劉豔 攝

奇台大學生拍公益片述說家鄉四十年鉅變

圖為拍攝時的場景。

昌吉新聞網訊(記者王薇、通訊員劉豔)今年暑期,奇臺縣的4名大學生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情,通過精心策劃,自導自演拍攝了一部反映農村變革的公益片,依靠影像的力量,藉助互聯網的傳播力,反映改革開放40年帶給鄉村的鉅變。

“《改革,與豐收同行》第1幕,1鏡1次,開始!”8月15日上午,隨著大學生劉子豪的一聲令下,4名返鄉大學生自導自演的公益片在奇臺縣農耕文化博物館開拍。

晨曦中,紅衣女孩挽著奶奶的手臂,靜靜地走入農耕文化博物館,兩人觀看展品,微笑交談,老人在一個陳列著鐮刀的展櫃前駐足。奶奶今年76歲,務農60年,她想起了自己那把相伴40年的鐮刀,老人就是帶著它,第一次收割完自家田裡的麥子 ……

公益片《改革,與豐收同行》通過女主人公和奶奶對一把鐮刀的記憶描述展開,展現出奇臺縣傳統農耕方式在科技進步與各項惠農政策的推動下,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力收割,到半機械化收割,再到21世紀全程機械化收割,一個個生動場景展現出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帶給農民的美好生活。

該公益片主創、導演劉子豪就讀於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是一名大二學生。他告訴記者,公益片長約3分鐘,拍攝時間為4天,後期還需剪輯配音,預計24日可完成所有工作,將在奇臺縣微信公眾平臺上播放。

公益沒有門檻,關鍵是一顆願意付出的心。值得一提的是,該公益片參演人員中,不僅有大學生,還有10餘名當地農民。奇臺縣半截溝鎮農民魏玉林參加了拍攝,他感慨地說:“以前我們收割莊稼的時候確實辛苦,一邊幹農活一邊帶孩子,在地頭搭個小涼棚讓孩子自己玩,收麥子的時候聽到孩子的哭聲也顧不上。現在好了,實現了機械化,一個人就能將幾百畝地莊稼收割完,這是我們以前不敢想的事。”

這群大學生為什麼會拍攝這樣一部公益片?劉子豪說,在一次聚會上,同學們談到家鄉的變化都十分驚喜,為家鄉做點什麼的想法就更加強烈。“我們學了一肚子的專業理論,如果不能用於實踐,對個人和社會就沒有益處,將所學運用到宣傳家鄉建設的提議當時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

這個提議也得到奇臺縣外宣辦和當地村民們的支持。劉子豪希望通過這個作品,號召更多的年輕人,不忘祖輩的奮鬥,不忘來路的艱辛,不懼未來的坎坷,一同建設美麗家鄉。正如公益片尾的臺詞所述,4000年農耕文明,40年滄桑鉅變,改革與豐收同行,奮鬥攜幸福而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