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信仰不一定更善良!

各位朋友大家好,你有信仰嗎?在中國,大部分人都是沒有信仰的,因為在國人的認知裡,信仰屬於迷信,只有宗教徒才會有。有些人認為信仰不能當飯吃,信仰只會讓人變得愚昧。但是,心理學家指出,信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信仰,是指一種超越理性的信念,它是毋庸置疑的,不受邏輯的限制。擁有信仰的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往往能夠展現出常人難以企及的信心。因為信仰的存在,人們才有共同的價值追求,社會會更加和諧。

一個人有信仰不一定更善良!

這次俄羅斯世界盃,日本隊和韓國隊相比較,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隊在比賽中的各種表現,實在讓人驚歎不已。日本隊不會像韓國隊一樣,沒有那麼多小動作,也不會故意去犯規,他們憑藉自身的努力,在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成功出線。也許早就今天日本隊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關鍵的還是他們國家有信仰,他們非常注重秩序,以及禮儀。就連離開俄羅斯的那天,還專門寫下字條,感謝俄國提供的服務。那麼,信仰到底能不能促使一個人做好事呢?

一個人有信仰不一定更善良!

心理學實驗

心理學家曾進行了撒瑪利亞人實驗,關於撒瑪利亞人,起源於聖經,講述的是撒瑪利亞人拯救敵人的故事。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對象是一些有宗教信仰的學生,將其分為A組和B組,其中對A組講授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引導他們向善,而B組的就沒有。然後,告訴這兩組學生要到同一所大學進行佈道,而且時間非常緊迫,需要馬上行動。就在他們去目的地的路上,工作人員會假裝成一個路人,表情痛苦,需要幫助,以此來測試他們的反應。

一個人有信仰不一定更善良!

測試結果顯示,絕大部分都選擇了不理會這個路人,可能是這個路人演得不夠入戲。不過,還是能夠得出結論,信仰對一個人的善惡也不能夠起決定性的作用。真正約束我們行為的,更多的是來自於社會公德,以及相關的法律。回顧歷史,中世紀的那些天主教教主,他們的信仰可以說是非常強烈的,但是他們經常以宗教的名義去剝削百姓。在日本,他們之所以能夠那麼有禮貌,是因為這個社會有著各種約束,如果你不遵守,那麼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在中國,曾經有心理學家對信仰宗教的人進行調查,發現他們並不注重行善積德,而是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幸福,甚至能夠發財。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要去批判宗教,去否定宗教,畢竟宗教有許多讓人覺得深不可測的東西。在這裡要說的是,信仰不一定會促使每個人行善,但是,我們也不能夠說擁有信仰是錯誤的。總是,無論有信仰或者沒有,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要有一個向善的心,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