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果斯伊車嘎善村「訪惠聚」工作隊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霍爾果斯訊(通訊員孫偉霞報道)“公交車要通到咱村裡了。”4月15日,消息一傳出,霍爾果斯市伊車嘎善錫伯民族鄉伊車嘎善村村民何連軍高興得連聲誇讚工作隊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

據何連軍介紹,原來村裡只有小學,孩子們讀初中高中只能到市裡,從村裡到市裡還要繞道清水河鎮,僅一個單趟就30多公里,太浪費時間了。

據瞭解 ,伊車嘎善村是霍爾果斯市距離最遠的村,交通不便是該村最大的難題,不僅限制了這個村的經濟發展,甚至孩子求學都成了難事。

1月23日,霍爾果斯市委辦“訪惠聚”工作隊駐伊車嘎善村後,瞭解到群眾這一困難訴求,與相關部門對接協調,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積極去辦,目前霍爾果斯市已通過公交車直通伊車嘎善村的方案,線路站點的設置也已確定,同時還可解決鄰村喀拉塔斯村的交通難題,年底前徹底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

4月14日,小編在伊車嘎善村看到,村裡道路正在修建中。

“全村小巷道普及柏油路,剩餘5%的未鋪油路年底前全部完成。”駐該村第一書記、“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盧傳瑞說道,“要想富先修路”,工作隊駐村以來,首先解決的就是交通問題,其次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幫助村裡改善村容村貌、建強基層組織、發展經濟促農增收,真正把做好群眾工作落到了實處。

每週一參加升國旗儀式已成為牧民也爾卡孜·烏提孜汗的習慣,即便寒冷的冬天,59歲的也爾卡孜也會騎馬走5公里到村委會參加升國旗儀式。

“參加升國旗儀式是一件十分光榮和自豪的事,還能知道國家政策。”今年72歲的“三老”人員吳玉梅是村裡黨建工作的見證者。

在工作隊的帶領下,村裡建立了流動黨員微信群、設立了黨員先鋒模範崗,在村民中發展年輕黨員,發揮了黨員的旗幟作用。

“每月村裡都召開一次黨小組會議,村幹部、工作隊和村民黨員還開展公益性勞動,帶頭在村委會、路兩邊種花種草,幫助我們春耕生產。”吳玉梅說。

精氣神有了,也就有了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工作隊將目光聚焦到精準脫貧,結合實際制定脫貧計劃。

“集體有錢了,就能更好地為村民提供服務。”盧傳瑞介紹,伊車嘎善村以種植傳統玉米為主,沒有特色產業,集體經濟薄弱。

此外,工作隊與村委會商量後,充分利用伊犁州財政扶持資金20萬元扶持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做大蘑菇種植產業,確保年底前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並

加強技能培訓,發揮市委優勢,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加大轉移就業力度,增加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據伊車嘎善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勇介紹,伊車嘎善村嚴重缺水,灌溉用水也是村裡的一大難題。工作隊駐村後發揮後盾單位優勢,向市委領導反映訴求後,3月初通過了修建8公里防滲渠的方案,計劃投資120萬元。

截止目前,伊犁州、市配套資金已全部到位,屆時將解決全村4個村民小組5000多畝農田的灌溉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