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所宣說五戒之不飲酒,幾個能做到

佛陀所宣說五戒之不飲酒,幾個能做到

佛教也是國學中的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它對中國文化有不可磨滅的影響。然而,佛教是反對飲酒的,無論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飲用。

佛陀所宣說五戒之不飲酒,幾個能做到

嚴格地說,但凡有酒色,酒香、酒味,或僅具其一而能醉人的,不論為谷、酒、果(木)酒、藥酒、甜酒(蜜、糖、葡萄等釀製)、清酒,乃至酒酷、酒糟,皆在禁戒之列,飲咽則犯。原始佛教之根本經典《阿含經》即載佛陀所宣說五戒,即不飲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是為佛教徒所要遵守的五種基本行為準則,由此斷除惡因,進求佛果。

佛陀所宣說五戒之不飲酒,幾個能做到

關於飲酒的過失,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世間的在家人,多從一般現實生活、事業、財富的得失而言,以契合他們的層次。另一類是對出家眾人的開示,不僅止於世間善惡得失,進而更上升至飲酒對出世的終極解脫的極大危害。沉湎於酒,其失有六: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易生鬥爭,四者惡名流佈,五者悉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唯有加以避免,才會財業日增,生活和樂。總之,酒是昏狂之藥,一切嚴重的過失都因此而生。故經律中每每將酒譬喻為毒藥,甚至有寧飲毒藥不可飲酒的教誡。對佛教而言,不飲酒就是最完美的酒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