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前,她突然決定要去看一看西湖

副標題:張愛玲的西湖之旅

去香港前,她突然決定要去看一看西湖

新中國成立以後,海派名家張愛玲自知不會寫“無產階級”故事,不能成為“革命女性”與要求進步的左翼作家,所以就準備離開大陸。她選擇的目的地是香港。因為她搞到了香港大學開的證明,去港理由是“繼續因戰事而中斷的學業”。

去香港前,她突然決定要去看一看西湖

離開大陸之前,張愛玲突然想著,要到西湖邊走一走。在後來寫的隨筆《談吃與畫餅充飢》中,她這麼記錄自己的西湖之旅:離開大陸前,因為想寫的一篇小說裡有西湖(原來如此,為小說而來,編者),我還是小時候去過,需要再去看看,就加入了中國旅行社辦的觀光團。”

跟著旅行團,她終於看到了被中國文人千古詠唱的西湖:“湖水看上去厚沉沉的,略有點汙濁,卻彷彿有一種氤氳不散的脂粉香,是前朝名妓的洗臉水。”她要把西湖的那種詩意,哀愁,統統藏到回憶裡。

去香港前,她突然決定要去看一看西湖

解放初期的西湖

解放初期的張愛玲,衣著打扮樸素了許多。然而,走在西湖的長堤上,還是和周圍的人顯得格格不入,一如她對西湖的感慨:“西湖在過去一千年來,一直是名士美人流連之所,重重疊疊的回憶太多了。遊湖的女人即使穿的是最新的衣服,映在湖光山色上,也有一種時空不協調的突兀之感,彷彿是屬於另一個時代的。”

張愛玲在“樓外樓”吃了頓飯。在她的印象中,有“油膩的桌子”,樓外樓的螃蟹面倒的確是美味,湯麵“澆頭的確好吃”。然後,她居然就把澆頭吃了,湯潷幹了,然後就放下碗筷。面是一口沒吃,這真是張愛玲吃法。連她自己都感覺在當時的情形下(1952年,建國初期),這樣做是暴殄天物,有點造孽。

去香港前,她突然決定要去看一看西湖

樓外樓的螃蟹面

從杭州返回上海之後,她很快就辦好了去港手續。1952年7月,出發時,她只帶了個簡單的行李,連小說手稿都沒帶,先乘火車到廣州,又從廣州乘火車到深圳出境。後來,她從香港去了紐約。1965年,她在美國用英文發表了一篇以西湖為背景的小說,題目叫Stale Mates,翻成中文,就是《五四遺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