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禮與老莊

道家的思想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發 展過程中,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它與中華傳統文化渾然交融為一體,又具有自己的風骨與特色,猶如汪洋和大海,中國傳統文化是浩瀚的大洋,道家文化則是這大洋中的一片遼闊的大海。道教已經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道家與中國酒文化的關係,也大致如此。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之一,是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屬於世界文化名人。古人認為道家學派之人不僅煉丹,而且也釀酒,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長壽健康。老子走遍了很多有水源的地方,最終選擇了一個水勢較緩和的地方作為開坊之地,此處的水質清澈無比,且有微微的甜味,散發著自然的芬芳之味。並且此處是當今高爐家酒廠的地方。古時候的高爐家酒的所在地其實是個非常適合釀酒之地,且此地民風淳樸。老子特別喜歡此地,於是便在此地開始釀酒。此酒深受當地人的歡迎,老子與當地百姓相處地也特別融洽,覺得此地人都很善良,於是將多年的釀酒經驗,傳於當地百姓們,於是 “老君煉丹釀美酒,仙人相陪天上游”的美好傳說被代代相傳了下來。

酒禮與老莊

史載,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老子以自釀太清酒待之,孔子醉,謂弟子曰:惟酒無量,不及亂。事實上,儒家鼻祖孔子和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相遇,不僅是儒道兩種思想文化的碰撞與交流,也成就了我國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二人以太清酒為媒,成就儒道交融佳話。

莊子是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所以他對酒禮的看法自然也就是崇尚自然,少一些繁文縟節。朋友之間飲酒,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打擊喝得高興才是最好的禮儀。

酒禮與老莊

在《莊子·漁父》中,莊子借漁父之口表達了自己的飲酒觀,“忠貞以攻為主,飲酒以樂為主”,甚至為了“飲酒以樂,不選其具”。在莊子看來,人應當保持自己天賦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俗所拘束。飲酒以快樂為主,為了快樂,酒具怎麼樣都無所謂,以禮飲酒純屬多餘。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還用得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

莊子還是中國酒神精神的創造者,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就在於追求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注重人生價值之所在。莊子提出“醉者神全”的概念:一個人從醉酒中讓自身暫且回覆到些許的自然狀態,從而飲酒微醉、身心合一,放下內心的糾結,找到天人合一的感覺。這說明莊子不僅有過醉酒的經歷,而且得出“醉者神全”的高深認識。故自此名士競相仿效醉者神全,辛棄疾有“醉時拈筆越精神”的警句,無不體現出“酒神精神”。

酒禮與老莊

莊子學派的飲酒觀念是中國酒文化史上與《詩經》、孔子為代表的中原禮樂文化的核心相對的一種飲酒文化觀念。在考察整個中國文人與酒的關係、整個中國飲酒文化時,都不能不談到莊子,而且每每談起,都會讓我們輕鬆而充滿樂趣。莊子“以酒體道”,開啟了國人儒道並舉的處世哲學。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入世和出世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是數千年來探究不息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