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爲何會與諾獎得主賽珍珠鬧翻

賽珍珠是在中國佈道的美國牧師的女兒,出生4個月後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在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前後長達18年之久。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林語堂為何會與諾獎得主賽珍珠鬧翻

兒童時代的賽珍珠

後來回到美國學習,畢業後仍回到中國,在南京大學擔任英語老師。,她曾在這裡寫下了描寫中國農民生活的長篇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1932年憑藉其小說 ,獲得普利策小說獎。當時,賽珍珠致力於向西方介紹中國,想寫一本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書,因自知對中國的瞭解還不透徹,想找一個合適的中國人來寫。自從與林語堂結識後,她便認定林語堂為撰寫此書的最佳人選。

林語堂為何會與諾獎得主賽珍珠鬧翻

1934年,林語堂用英文寫就《吾國與吾民》。賽珍珠讀完書稿,拍案叫絕,驚呼林是“偉大著作”。此時賽珍珠已與美國出版商約翰·黛公司的老闆R·沃爾結婚,《吾國與吾民》就交由約翰·黛公司出版。

林語堂到美國後,就住在賽珍珠夫婦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鄉間別墅。兩個家庭中西合璧,像是一個大家庭,經常在一起聚餐。林夫人廖翠鳳與賽珍珠經常用漢語聊天,廖翠鳳給她講中國故事,為她朗誦《水滸傳》,賽珍珠一邊聽,一邊用筆譯成英文。兩家的孩子也在一起玩耍,關係十分親密。

林語堂的次女太乙上學時,美國同學常問她:“你為什麼不裹小腳?”“你身後怎麼不拖一條辮子?”“你吸鴉片嗎?”“你吃鴿子白窠(指燕窩)嗎?”“你不戴碗形的帽子(指瓜皮帽)嗎?”等等。太乙回家說給父母聽,林語堂感到西方人對中國歷史文化偏見頗深,於是決定寫一本書,以東方文明的悠閒哲學來批評美國高度工業機械化下所造成的人的異化,為西方文化人生價值取向的弊端尋找療救的藥方。在賽珍珠夫婦的建議下,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的基礎上,將該書第九章“生活的藝術”進行擴展,用半年的時間,寫成了《生活的藝術》一書。

林語堂為何會與諾獎得主賽珍珠鬧翻

賽珍珠

1938年,賽珍珠反映中國生活的長篇小說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激勵起林語堂創作長篇小說的興趣。一年後,林完成了70萬字的長篇小說《京華煙雲》,仍由賽珍珠夫婦的約翰·黛公司出版。《京華煙雲》一出版就被譯成多種文字,僅抗戰期間在美國就熱銷25萬部。

林語堂在美國住了30年,用英文寫了近30部作品,由約翰·黛公司出版的還有小說《風聲鶴唳》《朱門》《啼笑皆非》(1943年版)、傳記文學《蘇東坡傳》(1947年版)《美國的智慧》(1950年版)等。

林語堂為研製打字機投入了十多萬美元,因為打字機沒有投入生產,成本無法收回,連家庭的日常生活也無法維持。不得已,林只好硬著頭皮向賽珍珠告貸。但賽珍珠斷然拒絕。

林語堂為何會與諾獎得主賽珍珠鬧翻

賽珍珠夫婦為林語堂出版作品,海外版和翻譯版都拿百分之五十的版稅,而且版權還歸約翰·黛公司所有,而一般情況下,出版公司的海外版和翻譯版只拿百分之十的版稅。1953年,林語堂才得知此事,他非常惱火,立即聘請律師向賽珍珠清算版稅,並要求收回作品的版權。賽珍珠打電話給林太乙說:“你父親是不是瘋了!”後經朋友調解,約翰·黛公司才將林著作的版權歸還。

林語堂為何會與諾獎得主賽珍珠鬧翻

賽珍珠美國故居一景

1954年10月,林語堂應邀去新加坡出任南洋大學校長,曾打電報告知賽珍珠行期,賽珍珠不僅沒有前來送行,連電報也沒回。林語堂說:“我看穿了一個美國人!”1955年,林語堂的《遠景》一書交由另一家出版社出版,從此,林語堂與賽珍珠的關係完全破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