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上黨已是秦國領土,趙國為何敢虎口拔牙?

在春秋戰國後期,最為關鍵的一戰就是秦趙長平之戰,45萬趙軍被坑殺。從此,六國再無能與秦國抗衡之國。而引起這場戰爭的就是上黨地區。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而當時情況下,韓國已經將上黨割讓給秦國,為什麼趙國還要搶奪,明知是燙手山芋,還要虎口拔牙?這到底是為什麼?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一、戰略要地:上黨

上黨(如今山西省東南部的長治一帶),號稱“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屬於太行山脈,它是當時秦趙兩國都在覬覦的一片戰略要地。上黨這個地區,歷來就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

當年張儀也曾說:“上黨為天下脊”,認為上黨地區是秦國東進中原的門戶,這種戰略思想也徹底影響了秦國幾代君主,白起就曾數次攻打上黨周邊地區,為的也是最終拿下上黨,秦國可謂是深謀遠慮,對於上黨是垂涎若渴。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二、攻佔野王,上黨成為“飛地”

公元前262年春,秦軍一舉攻破韓國野王(河南省沁陽縣),這一次攻擊,令韓國朝野上下極為驚慌。野王是聯繫上黨郡與韓國內地的樞紐,一旦野王掌握在秦軍手裡,不僅僅上黨孤懸外境,而且對於此時的韓國,失地事小,國亡事大。韓桓惠王決定將上黨割讓給秦國,以此來換求暫時的安靜。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三、轉讓上黨,轉嫁“災禍”

  就在韓國做出割讓上黨的決定後,新任上黨郡郡守馮亭卻不想讓上黨落入秦軍之手,。便想出將上黨獻與趙國之策。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馮亭面見趙王

在馮亭看來,趙國君臣一旦接受上黨,那麼,秦國一定不會放過這次進攻趙國的機會。這樣一來,就將戰爭轉移到趙國,秦國和趙國必然會拼死一戰,對於韓國的休養有著一定的好處。就是馮亭的“嫁其禍於趙”計謀。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四、上黨,要,還是不要?

當馮亭的《獻上黨書》送到趙王手裡的時候,面對著這封充滿誘惑力的信。趙國君臣立馬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到底接不接受上黨郡。

朝廷裡分成了兩派。一派以平陽君趙豹為主,認為不能接受。

趙豹說:“平白無故地得到重大的利益,天下間哪有這麼便宜的事!說不定會帶來什麼災禍呢?”

趙王不服氣地說:“什麼平白無故!因為我平日仁義寬厚,所以上黨的民眾就願意降順我。”

趙豹堅持說:“強大的國家尚且不能輕易從弱小的國家手中奪取城市,弱小的國家又怎能從強國手中奪城呢!當今秦國兵強馬壯,不可一世。我們千萬不要惹它。”

孝成王生氣了,他說:“我們動員了千軍萬馬,成年累月地攻城作戰,也很難攻取一座城池。如今不費一兵一卒,唾手而得十七座城,這樣的便宜事上哪兒去找!我們為什麼要坐失良機!”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平原君

趙豹出去之後,趙王又徵求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意見。平原君說:“好極了!往日損兵折將、勞民傷財也很難攻佔一座城池,如今不費吹灰之力卻得到十七座城池,真是福從天降!”

於是,孝成王就派平原君去接收上黨郡,封馮亭為華陽君。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四、上黨幾乎成了絞肉機,趙國前後損失近60萬軍隊

趙國接收上黨,秦王大為震怒,下令秦軍進攻趙國。隨後,就發發生了震驚古今“長平之戰”,趙括統率的四十萬趙軍全軍覆滅。

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評論這件事說:“鄙諺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五、歷史學家的爭議

關於趙國該不該接收上黨?爭議了一千多年,對此,臺灣歷史學家學者柏楊進行了直截了當的評論:

“上黨,不但是個燙手的山芋,簡直就是個點燃了引信的炸彈,拋出去都來不及,趙國卻緊摟入懷中,認為天縱奇福。趙豹先生的分析,入骨三分。而趙勝先生卻象一個白痴。這個以‘江湖義氣’自誇和被誇的貴族,不過是浮誇之徒,希望借上黨郡之功,名垂青史,是眼睛只看到蟬,沒看到黃雀。只看到土地,沒看到秦國大軍。弱小的國家,有弱小國家立國之道,那就是萬萬不能橫挑強鄰。違反這個原則,一定會招來血腥挫敗,甚至滅亡,接收上黨是一項錯誤的決定,結果,可憐的戰士和人民——多達四十五萬人之眾,為高階層這項錯誤決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拉開了慘烈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