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本書是不合理的?

三秦風A



在這裡我主要發表五點看法:

一、河南不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而是交匯地。河南古稱“豫州”,剛好位於古九州的中間位置。俗語說“金邊銀角草肚皮”,這種形象的比喻恰恰決定了河南的尷尬地位。中國文明的起源可以說滿天星斗,但核心起源地是甘肅的大地灣文化,由此衍生出河北磁山文化、漢中的李家村文化和裴李崗文化。這是中華大地上的第一波次的文明傳播。後來逐步形成了以關中為核心的仰韶文化、以山東為核心的龍山文化和以太湖為核心的良渚文化的三大文化中心。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最新發布的國家最重要的三個夏代遺址分別是“良渚遺址”“石峁遺址”和“陶寺遺址”,從考古發現看這三種文化之間互有交通甚至有戰爭的發生。

二、河南不是中原文明的核心而是附屬。“中原文明”之所以能夠興起是與其核心關中分不開的,其代表作就是周秦漢隋唐,中國歷史上最為鼎盛的五個王朝都發端於關中,這不是歷史的偶然。關中地處北緯34度上下,海拔500米左右,南倚秦嶺,北撫渭河,四季分明,富甲天下,處於四關之中,是著名的“天府之國”,也是中國第四大平原,可以說是從古到今中國環境最為優越的地區,沒有之一。“關中自古帝王州,長安自古帝王都”,因為關中平原地理人文的不可複製性,其作為中華民族核心發源地也是一種歷史必然。在歷史的絕大多數時間裡,河南一直是關中的附庸和中央王朝征服關東的通道,河南的地理面積只有“中原”的1/5,從社會學角度講河南屬於中原文化的延伸。


三、河南不是黃帝故里而是炎黃集團的和東夷集團的交融之地。河南不是“黃帝故里”是史學界的共識,以前論述太多在此就不多論證了。炎黃部落在大約5000年前從渭水流域發跡,逐步東進融合東夷部落,第一次使華夏族滲透到整個黃河流域。據研究,炎黃部落是原始西羌的一支,也是藏族和我們華夏族的共同祖先。黃帝陵位於陝西黃陵縣的橋山之巔,蒼松翠柏,氣勢磅礴,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標識。“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也將於2020年正式開園。按照華夏族落葉歸根的喪葬習俗,陝西姬水流域被史學界公認為軒轅黃帝的出生之地。

四、河南不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源地而是擴散地。中華姓氏誕生於周王朝的故土周原,隨著周公分封諸侯開始東進關東大地,一直髮展到西漢時期,中國人基本上才有了比較完整的姓氏文化。“姬姓”“姜姓”等中國八大種姓全部來源於陝西,隨著周人的腳步傳遍全國,河南人百分之八九十的祖先來自關中,這是民族學研究所論證過的。現在好多河南朋友愛說反話,說河南人是陝西人的祖宗 ,這是經不起推敲的。“河之南”史前洪水氾濫、野象橫衝,是真正的荒涼之地,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模樣。中國的百家姓也好,堂號也好,絕大多數發源於陝西,這是不爭的事實。

五、河南歷史不是中國歷史的主導性因素。河南的整個歷史脈絡一直不是中華主流,既不是發源地,也不是文明的策源地。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從河南起兵而統一全國的嗎?一個也沒有。在河南建都的也就是東漢、西晉和北宋,可以說都非盛世。最要命的是伴隨著這三個王朝沒落的是中華民族無盡的屈辱和混亂,歷史上很著名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靖康恥”都發生在豫州大地。每一次中華民族的崛起,不是靠關中,就是靠南京和北京,豫州文化缺乏民族的韌性和強度,這是被好多歷史事件所證實了的。


“中原文明”脫胎於“渭水流域”,“河洛文化”濫觴於“三川地區”,渭河既是黃河的最大支流,也是中華民族真正的母親河。所以說,“一部河南史”代表不了半部中國的歷史,因為中國除了河南還有3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部書裡的言論是不能成立的。

探尋歷史,正本清源,我是清樂堂,歡迎交流指正。


清樂堂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存在即合理吧。況且很多社會現象,不是一句“合理”不“合理”就可完結了。鼓吹歷史文化的背後是經濟作祟,只是與歷史事實相距太遠,從而讓這夲書永遠活在網絡話題裡,成為全國人民茶餘飯後的談資。

再說,“理”字從“王”,也易歪,是由組織威權定的,普羅網民議論有什麼意義呢?組織的錯誤,必須由上一級組織審視才能糾正。


但公道自在人心,通觀這個話題的所有回答,不難發現,從地域來看:凡認為合理的,都是這部書的受益者、擁躉,皆河南籍;凡認為不合理的,都是這部書的傷害者,皆河南鄰近的中原省份。而且河南答者多言詞閃爍,立論牽強,難於服眾:我們要發財,關誰什麼事兒?而非河南答者多以該書謬誤為據,旁證博引,可謂力道千鈞

,雖言詞多激烈,但不失為頭條好文,全國網民點贊即是明證,因為群眾眼睛是雪亮的。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實質上是搶奪中原的歷史文化,去發展河南旅遊業呢?果如此,這夲書的發行、存在夲身就是不合理的。

下面,我談談讀這夲書的幾點體會,以具體解釋這夲書為什麼不合理:

①這夲書嚴格上說政不政、史不史的。它其實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時任省委書記的講話,核心是大篇幅論述河南區域史在中華歷史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從而落實到“建設文化、旅遊強省”戰略。第二個部分則是從九個歷史時期對講話的印證、解讀。

②它開創了一個先例,即非史學專業人員對國學師生髮表關於歷史文化的學術講話。查講話人履歷,通訊員、記者出身,代表作《業餘攝影實用手冊》曾獲全國優秀圖書“金鑰匙”獎。一直從事的是宣傳工作,可以說對歷史學研究並無涉及,為何要對鄭州大學國學院“嵩陽書院”的師生作幾萬字的學術講話呢?我參加過很多碩士生、博士生的論文答辯,也拜讀過很多學術論文,皆言出有據、論證嚴謹、觀點科學,其講話稿純粹從學術角度來看,夲人不敢置評。

③半月之後,該講話即與九篇解讀結集出版。我納悶的是,諸多治學篤行半生、碩果累累而桃李滿天下的學者尚出書無門呢!省委書記出版重要講話單行本,沒什麼問題,但這篇講話主要談河南區域史,就不正常了吧。而且令人不解的是,該講話多筆桿子隊伍代筆,充斥著地域吹和道聽途說、憑空臆斷,為何還有那麼多“專家、學者”捧腳呢?學術貞操、為人底限在哪兒呀。


④發展文化旅遊沒錯,但混淆了歷史文化與文化產業的區別,暴露了宣傳幹部的知識缺陷。

文化產業,是以傳播和輸出信息、知識、技術、管理為鮮明特徵的實體經濟,因而在經濟生活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歷史文化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重視歷史文化,不僅不可能立杆見影、一蹴而就,甚至還需要巨大的遺址、遺存專項保護資金的投入。講話的第三部分《河南歷史的價值一一勵志壯行》中所說,歷史文化是“精神源泉”、“金字招牌”、“戰略資源”,對歷史文化的急功近利可謂一覽無餘。




⑤吹響了同鄰近省域爭搶歷史文化的號角,提供了歪理邪說和政府支持。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作為華夏文明發源地的中原地區,湧現了眾多有不可替代影響的歷史名人、文化名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遺產,當然也是有地域性的。但數千年的行政區劃演變,加上史載不詳,很多存在著爭議。有爭議不可怕,由專業文史工作者去考證,此書最惡劣之處,在於由河南地方政府出面,把十餘省市的“中原”安給河南,把“九州之首”的“中州”、“中土”冀州(山西、河北等地)安給河南,而且公然給眾多歷史名人安河南“故里”,從而被很多不明真相的河南群眾奉為圭皋,成為歷史文化爭議的生力軍。
最為經典的是,“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和戰旗,它竟然敢生造出個“新鄭黃帝故里”,以發展旅遊為名動搖國夲!


太多了,限於篇幅,不一一細說了。總之,歷史文化爭議,以河南與所有鄰省為最,這是不用掩飾的事實。比如,新鄭黃帝故里之爭,洛陽古都之爭,夏都之爭,曹操故里之爭,老子、孔子、墨子故里之爭,諸葛亮躬耕地之爭,不一而足,總是佔據悟空問答版面。

我們是否可以說:以旅遊業蠅頭小利損害自身省域文化形象,製造地域吹和族群地域分裂,《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不是功不可沒嗎?


嘉會花藝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肯定是有誇張的成分,

如果改成一部中原史半部中國史,我想或許會更合理一些,

但是,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如果要拉出來一個代表中國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或許河南是最合適的,

中國在世界上什麼樣,河南在中國什麼樣,河南就是中國的縮影,

或許你在網上肆意謾罵河南或者河南人的時候,外國人也在像你一樣說中國人,

歷史就在那兒,搶不走也奪不去,內心強大的人不會以攻擊別人獲得優越感,而且這種攻擊別人,只會存在於網絡世界中,因為,現實中,這些人會付出慘痛代價


唐河水果批發零售


說實在的,第一次在央視的廣告上看到“老家河南”的時候,心裡充滿了疑惑。小時候外婆不是一直告訴自己,因為腳的小趾甲是復甲的我們,都是山西大槐樹下出來的嗎?要說老家,山西大槐樹還能和代代相傳的傳說連在一起,老家啥時候跑到河南去了?


後來才知道,這句口號的提出是有人給背書的:

2009年10月13日,中共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在鄭州大學嵩陽書院開學儀式上,作了一場題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歷史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彩演講。演講立足穩、站位高、思考深,依據堅實,言之確鑿,既回溯歷史,又審視現實、展望未來,以其獨到的觀點、多維的視角、豐富的材料、深邃的思想,為河南跨越發展打開了寶藏之門,為中原崛起拔亮了航行燈塔,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這是這本書的來歷。看重點:徐光春之所以以一個省委書記兼人大常委會主任的身份,作了這樣一個學術性很強的精彩演講,目的是“為河南跨越發展打開了寶藏之門,為中原崛起拔亮了航行燈塔”。

這真是醉翁之意不在文化歷史,在乎經濟發展也。

我們在看一下徐書記演講的第三部分的目錄,這是醉翁真正的意義吧?

三、河南歷史的價值——勵志壯行
1.激勵中原兒女的精神源泉
2.提升河南形象的金字招牌
3.促進文化繁榮的戰略資源
4.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
5.實施旅遊立省的強力支撐
6.推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動力

大家還是看重點,真是“字字珠璣,句句真理”呀。

前五條,基本都有效應了:

第一條,給中原兒女的精神打了一支強心劑,中原兒女們為了演講中提到的在這塊土地上活動的祖先,和周邊的“少數民族”什麼“西戎”呀,“東夷”呀,“南蠻”呀,口舌不斷。敢情精神的源泉在這裡呢?

第二條,央視廣告上的“老家河南”一出,全國人民都注意到了河南。這也算是河南的“金字”招牌了吧?

中國可是一個五十六個民族一家的大家庭,你說“老家河南”,讓我們的其他民族的同胞,該怎樣理解?

第三、四、五條和在一起看:主旨很清楚了,就是通過這驚世駭俗的演講,生生的把一個農業大省,華麗的轉身為旅遊強省。第五條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個演講就是“實施旅遊立省的強力支撐”。

俺只怕,僅僅就一篇演講,就白手起家撐起一個“旅遊強省”,有點太單薄了。能撐起嗎?果然撐的真辛苦。為了把黃帝從陝西黃陵搬到河南新鄭,花了不少錢吧?可是結果就是這樣了:

新鄭黃帝故里最醒目的搖錢樹。

我個人認為這是新鄭新建成的黃帝故里最“成功”的一個景點建設。它深諳現代“老家人”的心理:衝著這棵金光燦燦的搖錢樹,大家也會掏錢去旅遊強省河南膜拜黃帝的。這充分說明,黃帝他就是一顆搖錢樹。不知天國的黃帝會不會哭?

這比他的鄰居省強多了,他們只會有千年蒼柏:
這是陝西黃陵千年古柏。

可是,即使如此,作為旅遊強省,現存的文化資源還是太少了,於是,駕輕就熟,仿照黃帝陵模式,讓名人們都搬家,搬到他們原來的老家來。例子太多,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演講的第六條,“推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動力”,這點沒能按原計劃實現。原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這麼重要的河南老鄉,有了這個演講,看了這本書之後,那是精神倍增(第一條起作用了),其後,鬥志昂揚的和自己周邊東西南北的少數民族,口水仗不斷,江湖從此起風雲了。

一個領導的演講,沒有必要用學術精神一一批駁,他本來就不是學術論文,不用多爭辯。我們只要知道它的目的,心裡明白,就好了。


煙花三月09


為什麼有專家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是吹牛?

根本沒有這樣的專家。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是吹牛的基本都是陝西的地域黑。河南地處中原腹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有無數著名的戰役在此發生,所以就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

中國的八大古都有一半在河南,洛陽、開封、安陽、鄭州。自原始社會起就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最早的夏商周都在此建都,直至宋末才退出政治中心,所以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並無誇大其詞。

陝西的地域黑們為了標榜陝西的歷史,不斷通過篡改史實來打擊和抹黑河南。其實河南燦爛的歷史本不用多說,憑建都比陝西早兩個朝代,就能證明河南歷史更悠久。就憑長安自唐未衰落後,五代十國及宋、金依然以河南為中心就可證明河南比陝西的輝煌史更長!陝西都自稱半部中國史,而河南有何不可?

陝西地域黑把長安、洛陽共創輝煌的漢唐標榜為陝西獨有,即然陝西獨自輝煌了那麼多年,為什麼沒有陝西“普通話”誕生?中國有史至今的三大普通話“河南官話”、“南京官話”、“北京官話”無一誕生於陝西。至今陝西“我”的讀音e不但沒有推向全國,反而成了陝西區別於全國的一大特色!

河南和陝西的歷史同樣輝煌!可陝西的地域黑們即使為了突出陝西的歷史,也沒必要處處針對河南吧?看看網上黑河南的帖子有幾個沒有陝西地域黑的身影!


隨心所欲127929471


當然是吹牛。別說半部中國史,一部河南史就連十分之一中國史也勉強。天道向來拿證據說話,我們來看幾千年來影響中國歷史格局的重大事件,有幾件是和河南有關的。大家自己看看河南的分量有幾分。

華夏民族的形成 ~與河南無關
夏王朝~山西陶寺(有爭議)

盤庚遷都的分界線~與河南有關。

西周滅商~策源地關中。

春秋爭霸 ~河南五佔其一

百家爭鳴 ~稷下學宮.山東,與河南無關。

戰國七雄爭霸 ~河南七佔其二。

商鞅變法 ~與河南無關

秦始皇統一中國~策源地關中。

設立郡縣制~策源地關中。

修築長城 ~策源地長安。

陳勝吳廣起義 ~大澤鄉,安徽。

楚漢之爭 ~策源地與河南無關

文景之治 ~策源地長安。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策源地長安。

漢武帝抗擊匈奴 ~策源地長安。

張騫出使西域 ~策源地長安。

趙過創立“代田法” ~策源地長安

鹽鐵會議 ~長安

司馬遷寫《史記》~長安

羈絆匈奴~策源地長安

王莽改制 ~長安。

東漢建立~河南。

外戚和宦官的爭戰 ~河南。

黃巾起義~河北。

三國鼎立~河南三佔其一。

統一三國~河南。

五胡亂華~河南有部分關係。

淝水之戰 ~安徽。

魏孝文帝遷都 ~河南。

隋文帝統一南北~長安。

科舉制的創立~長安。

隋朝大運河的開掘 ~河南佔部分。

李淵起兵~山西。

佛教傳入中國~伊存受經.長安。

玄武門之變~長安。

貞觀之治~策源地長安。

玄奘西行求經~策源地長安。

武則天改唐為周~ 河南。

文成公主入藏 ~策源地長安。

開元盛世~長安。

安史之亂~策源地河北。

牛李黨爭~長安。

黃巢起義~ 山東。

五代十國的分裂 ~部分與河南有關。

陳橋兵變 ~河南。

澶淵之盟~策源地河南。

靖康之恥 ~河南。

岳飛抗金~策源地杭州。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蒙古。

元朝的統一 ~北京。

明朝的建立~南京。

鄭和下西洋 ~南京。

戚繼光驅逐倭寇 ~與河南無關。

一條鞭法改革~策源地北京。

李自成起義~陝西。

清朝的建立~北京。

吳三桂降清~北京。

鄭成功收復臺灣~福建。

康乾盛世~策源地北京。

清代文字獄~策源地北京。

三藩之亂 ~與河南無關。

馬嘎爾尼使團來華 ~北京。

林則徐虎門銷煙 ~廣東。

鴉片戰爭 ~與河南無關。

太平天國運動 ~廣西。

英法火燒圓明園 ~北京。

辛酉政變 ~北京。

洋務運動~策源地北京。

中日甲午海戰~與河南無關。

戊戌變法 ~北京。

八國聯軍侵略~北京。

辛亥革命爆發~武昌。

天道歷數幾千年來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請大家給河南公平公正的打個分數。

倉促之間如有不周敬請海涵。


天道TD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不請自到。

因為有幾個騙流量,賺昧心錢的地域黑在冒充陝西人,詆譭河南人和河南的歷史,挑撥豫陝之間的關係。對於這樣的害群之馬,希望豫陝兩地的網友擦亮眼睛,不要被這些“浮雲”遮住了眼睛。這幫人的代表人物就是“情樂堂”,TD(土狗),大唐“倭都”(為什麼稱他為大唐倭都,是因為他說他的網名是根據青龍寺碑得來的,而青龍寺碑的碑文就是日本僧人寫的。一個否認歷史上的女皇帝而去屈就一個日本和尚的做法,而稱自己為神都,確實有崇洋媚外之嫌)。

其次,覺得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本來不想說什麼,但既然今天有點時間,就閒聊幾句。我首先覺得這樣寫是有一定的誇張成分,畢竟中華民族是多元化文明和文化共同發展,融合的結果。但這句話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開始到北宋時期,河南這塊土地一直是中國的核心區域,這個核心區域不僅僅有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的,也有思想等等方面。河南的衰落也就是從北宋末年開始的,大批中原士子南渡杭州,把中原文化進一步傳播到江南地區。

在中國有八大古都之說的時候,河南佔了四個,佔了中國古都數量的半壁江山。這裡有被司馬遷稱為“昔三代之居”的“華夏第一王都”的十三朝古都洛陽;有為中國把文明史提高600多年的安陽;有中國歷史上科技、文學、經濟輝煌一時的開封;有默默無聞,卻驚豔世人的商都鄭州。這還沒有把許昌,禹州,商丘等等算入在內。雖說朝代有強弱之分,但這些古都在當時的王朝裡,卻是獨一無二的。

再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句話,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把河南從中國的王朝史去掉。那麼你們將要看到一部怎麼樣的中國史呢?首先,沒有了夏商,因為夏商的核心區域和國都就在河南附近。中國的歷史就要從西周開始了,也就是說要減少至少1千年的時間。其次,沒有了成康之治的成周洛邑,也就是沒有了何尊銘文上的“宅茲中國”。也就沒有了東漢,因為東漢的核心區域也在河南,沒有了經營西域幾十年的班定遠,也就沒有了羅馬帝國三次遣使入貢洛陽。也就是沒有了曹魏,沒有了西晉,北魏也就剩下遷都洛陽前在山西大同的那段歷史。隋唐也就剩下一半,隋大業遷都洛陽;唐立國後,唐高宗到玄宗初期一直在洛陽。玄宗後期才重回長安。也就沒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方認可的女皇帝——武則天。

也就沒有了宋,有人說宋是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朝代。但兩宋300多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處於和平時期,給異族的歲幣也僅僅是宋朝收入的冰山一角。沒有唐朝的國都六破,天子九逃。沒有了作為開國皇帝的李淵也做了不光彩的事情。劉文靜勸李淵與突厥相結,資其士馬以益兵勢。淵從之,自為手啟,卑辭厚禮,遺始畢可汗雲:“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復與突厥和親,如開皇之時。若能與我俱南,願勿侵暴百姓;若但和親,坐受寶貨,亦唯可汗所擇。”如此拿百姓命運做籌碼,確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唐軍屢次大敗燕軍才不得不求助於回紇,唐肅宗竭力討好回紇不惜與回紇兵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同他先祖李淵對突厥的“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同出一轍。其無恥程度歷朝莫及,這種話也只有唐朝的皇帝能說得出來。 “回紇大掠東都三日,奸人導之,府庫窮殫,廣平王欲止不可,而耆老以繒錦萬匹賂回紇,止不剽。” “初,回紇至東京,以賊平,恣行殘忍,士女懼之,皆登聖善寺及白馬寺二閣以避之。回紇縱火焚二閣,傷死者萬計,累旬火焰不止。及是朝賀,又縱橫大辱官吏。” “回紇登裡可汗歸國,其部眾所過抄掠,廩給小不如意,輒殺人,無所忌憚。” “回紇入東京,肆行殺略,死者萬計,火累旬不滅……回紇悉置所掠寶貨於河陽,留其將安恪守之。” “及收東京(洛陽),回紇遂入府庫掠財帛,於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所掠)財物不可勝記。” “肅宗用回紇矣,至略華人,辱太子,笞殺近臣,求索無倪。所謂引外禍平內亂者也。(回鶻)夷狄資悍貪,人外而獸內,惟剽奪是視。”

沒有貶低唐朝的意思,但宋也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不堪。終宋一代,沒有主動和親。如果說有靖康之難,但唐朝也有安史之亂,王孫公主不也被剽掠侮辱?!更主要的是宋亡於外患,而不是農民起義,這也是得人心的一種表現。

中華文明史目前被認可的也就是4000年左右,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說法差不多就從3700年開始的。你們算算,如果去掉河南,還有多少年的能夠留下來的?咱就不說史前歷史了,比如賈湖文化,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等等了。

最後說一句:如果非要找一個最能代表中國歷史的省份,最符合標準的也就只有河南。引用謝靈運的一句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謝靈運說的有點誇張,但曹子建也確實有才。有才就會遭一些魑魅魍魎之徒妒忌,就會遭一幫鼠目寸光之人詆譭,謾罵。但這些都掩蓋不了曹子建的才華,就像烏雲遮不住太陽。某些詆譭和謾罵也遮不住河南曾經的光輝,就像一些螳臂趟車之徒阻止不了河南人奮勇向前,努力發展的步伐一樣。


三戶老人


河南作為中華髮源地之一,應該是不可辯駁的事實。河南眾多的文化古蹟和遺址。訴說著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源遠流長的歷史。

現在很多地方對河南人有一種天然的排斥。甚至於喊出了防火防盜防河南。現在很多人對與,河南作為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都會哼之以鼻。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更是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贊同者寥寥無幾,反駁者數不勝數。更有謾罵之聲不絕於耳。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河南作為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很多的姓氏都是發源於河南。可能很多人刨根問祖之時,就會發現自己也是半個河南人。

河南的歷史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興盛,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衰落!廣大河南先民既參與了歷史,又見證的歷史。

河南作為中國的中原腹地,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就有傳說,得中原者得天下。所以善良淳樸的河南先民們被迫的參與到歷史的進程當中,飽受苦難。

河南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濃縮。


躺著看驢


把我屏蔽了我可以回答問題,陝西的天道,大唐神都,等,不知道你們是陝西人不是,但是裝孫子挺有本事。自己作題你們幾個人答,把別人屏蔽了,你們是真孫子,比孫子還孫子,歷害。


風中飄雪156805447


哎 某省人 又造歷史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43a1c04ba09da15726315a0178631e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