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南陽人才知道,這裡曾經多麼臭、多麼髒、蚊蟲如何多……

只有老南阳人才知道,这里曾经多么臭、多么脏、蚊虫如何多……

遊園公園生機盎然、道路綠意漸濃、河道岸清水綠……隨著城市綠量大幅增加,綠化品位顯著提升,市民家門口的綠色福利越來越多。趁著2019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在南陽舉辦之東風,城市的綠色將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靚麗南陽的底色。

以前荒蕪的河灘,變成一個個遊園

“以前這裡是河灘,一片荒蕪,小時候常常在河灘上玩耍。後來市裡開展綠化,這個地方就利用了起來,變成了遊園。”提及臥龍大橋南的遊園丹青苑,在附近居住的老南陽人李先生表示。丹青苑始建於1995年,面積一萬餘平方米,是一個集遊樂、休閒、觀賞、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遊園。

只有老南阳人才知道,这里曾经多么臭、多么脏、蚊虫如何多……

提及丹青苑的由來,與我市大力開展城市綠化密不可分。上世紀90年代,隨著南陽撤地設市,連續開展“城市綠化年”活動,丹青苑應運而生,成為新建遊園之一。在1997年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後,我市又提出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奮鬥目標。此時全市動手,以公園、遊園、廣場街頭綠地建設為重點,全市開展如火如荼的綠化工作,新建、擴建多個遊園、綠地,於2005年獲得國家園林城市榮譽稱號。腳步不停歇,我市開始著手2018年申報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在這個過程中,提升改造遊園公園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丹青苑由於使用年限久、遊人量大,使得廣場、道路破損、建築小品老化,2014年10月進行了提升改造。增加林蔭廣場、噴灌照明,增建、翻新管理用房,新建木質廊架一座、廣場兩處。還新建竹箋文化牆一處,其上體現“智聖”諸葛亮文化,成為設施功能更加齊全、環境條件更加舒適的新型遊園。丹青苑的發展變化成了南陽以綠靚城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近幾年,為建設充滿生機活力的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淯秀遊園、漢苑遊園,改造提升梅城公園、月季公園等綠化景觀,四區建成泮池公園、漢苑遊園、仲景遊園(孔明路)、馬武遊園等10個區級公園遊園;白河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圍繞創建4A級景區目標,以月季洲際大會月季景觀帶提升項目為抓手,全面提升景觀水平。

建設林蔭道路,開展河道綠化

提及上世紀的南陽,市區道路綠化比較好的當數人民路、梅溪路了,法國梧桐長得高大茂盛,盛夏走在路上也依然涼快。

只有老南阳人才知道,这里曾经多么臭、多么脏、蚊虫如何多……

如今,我市以打造“一河兩岸多元、八縱九橫一環”600裡林蔭路系統為目標,在打造文化路、光武路、孔明路月季大道等特色街道的同時,加強林蔭路建設,增加了法桐、銀杏、欒樹等喬木種植比重,初步達到“有路就有樹、有樹就有蔭”的效果,相繼完成了信臣路、兩相東路、迎賓大道、百里奚路、范蠡路等林蔭道路建設任務。

此外,中心城區將建設濱河東路51米綠化帶綠道、邕河綠道,貫通白河左岸濱水綠道,把梅城公園、全民健身廣場、南陽月季公園、主體育場、溫涼河沿河綠道以及擬建的李寧體育公園實施串聯,形成以白河為軸,基本貫通的150公里都市型綠道。

為打造滿城綠色半城水的景觀,不斷開展河道綠化。溫涼河、漢城河、邕河月季特色景觀提升工程已完成,尤其漢城河兩岸修建了6個精品小遊園,串珠成線,綠化亮點不斷。

屋頂綠化拆牆透綠,打造綠色空間

鋪草坪植月季,建廊道涼亭,安裝自動噴淋設施……這是宛城區漢冶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屋頂綠化景觀的寫照,漫步在屋頂小花園,感受工作之餘的美好。“原來屋頂都是光禿禿的,可謂是素面朝天,如今變成小花園,滿眼綠色,讓人心曠神怡。”

近年來,中心城區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樓房,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都要實行庭院屋頂綠化。拆牆透綠、公廁綠化和橋樑綠化工程也在加快推進。今年以來,38家單位完成7660米拆牆透綠任務,92家單位完成屋頂綠化,新增綠化面積4.76萬平方米,完成拆牆透綠2600餘米、40個公廁綠化。為迎接世界月季洲際大會,對市區光武大橋、仲景大橋、雪楓大橋進行橋樑綠化美化,打造橋樑景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空間綠化,做到能綠盡綠,見縫插綠,立體植綠,把城市裝點的更加美麗、舒適。在不遺餘力擴大城市綠量,優化綠地佈局時,《南陽市城市綠化條例》於今年3月1日正式頒佈施行,這在我市園林綠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報記者 高雪丨責任編輯 蔡鮮丨監製 於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