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貧窮,我真的說不出「感謝」二字

關於貧窮,我真的說不出“感謝”二字

河北女孩王心儀以707分的成績考入北大,家庭貧困的她,一篇“感謝貧窮”讓廣大網友感動。

她寫道,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貧窮可能動搖許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

這是一個勵志的姑娘,但是,她不應該感謝貧窮,應該感謝的是自己,是她的勤奮堅韌改變了她的命運,而不是貧窮。

不是所有貧苦家庭的孩子都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更多窮苦出身的孩子不過是重複著父輩們的貧窮,一如既往。

作為一名農家出身的女孩,我很慶幸自己可以通過知識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村子裡同齡的女孩大都初中未畢業,如今早已嫁為人婦,和村子裡的大媽們一起家長裡短,未曾看過外面的世界。

我很感謝父母一直支持我的學習,供我上學至研究生畢業,我也感謝自己一直的努力和拼搏。可是,我不感謝貧窮,貧窮帶給我的是無休止的掙扎、不安和迷茫。貧窮,讓我的視野狹窄,隨之而來的是不如人的自卑,這深深刺傷我的自尊。

有研究顯示,部分學生由於出身貧寒,生活困難,與別的同學相比,會覺得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實在太差而感到自卑。這幾年,由於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學生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電視劇《金秘書怎麼突然這樣》中的高貴男,小時候和家人擠在一間屋裡,他一開始以為大家都是這樣,並不覺得丟人。隨著逐漸長大後,人們讓他感到臉紅。大家卻給他貼上家庭困難卻學習成績出色的高貴男的標籤,他是大學同學中最先就業的,別人卻說他是家庭困難終於熬出來了。這些經歷是他內心深處的痛,讓他的自尊心深受傷害,以至於他把這些經歷當成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認識這樣一個人,因家庭條件不好,大學的學費靠的都是助學貸款,生活費是靠自己平時和寒暑假打工賺的,幾乎沒從家裡拿一毛錢。他的性格有些激進,涉及到金錢利益時尤為敏感。他看不慣富人家孩子花錢的大手大腳,也許是刺痛他的自尊了吧。

關於貧窮,蕭伯納這樣說。窮對一個人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讓他虛弱,讓他無知,讓他成為疾病的中心,讓他成為醜陋、骯髒的典型,讓他們的住所使城市到處是貧民窟,讓他們的兒子使國家的男子漢變得無尊嚴,變得膽怯、虛偽、愚昧、殘酷。

物質上的貧窮往往會導致精神上的貧乏。盧克萊修說過,甘於守貧是一個人的最大教養。可是當研究他的經濟基礎,卻發現他自己從不曾被貧困所囧過。他的言語,不過是富人拿來對窮人說教罷了。

在《幸福三重奏》中,陳建斌夫婦討論過“創作者是否該與生活保持距離”的話題。陳老師講,隱居真的沒那麼容易的。比如說,地裡還有莊稼呢,到地裡幹了一會活,回來哪還有心思搞什麼創造。“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寫詩的也不是農民,他只不過是個觀察者罷了。貧窮真的會限制住人的想象力,沒有溫飽,談何創作。

只有經濟達到一定水平,才會去考慮精神上的追求。之前有加過兩個微信群,一個是大學的校友群,一個是老鄉群。從群裡聊天的內容可以看出兩類人不同的追求。校友群裡談論的更多是關於國家發展、關於教育探究、關於人生追求等事。老鄉群裡則時不時會發一些無傷大雅的搞笑段子、搞笑視頻,談論的更多的也是吃喝玩樂那些事。

作為普通的大多數,我們的生活大抵就是這樣。大學畢業後找一相愛的人結婚。以共同的收入和父母的支持,貸款買下100平米居住面積的商品房,以後20年內還清貸款。有剩餘的錢存起來,以防父母和孩子的大病急需。這種普通人的人生對我們而言,已經讓我們深深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和不適。

所以,關於貧窮,我真的說不出“感謝”。與富足相比,貧窮更容易使人性情惡劣,更容易使人的內心世界變得黑暗,而且充滿沮喪和自卑。

如果你恰好稀罕我,歡迎關注gongzhonghao:簡爾讀書,等你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