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看科技與戰爭

人類出現以來,戰爭便相伴而來。縱觀中華文明歷史,幾乎征戰不斷。

從歷史看科技與戰爭

歷史來到了近代,更是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其規模之巨,慘烈程度讓以往的戰爭都黯然失色。

科學技術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使得戰爭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早期的原始人拿著石塊和折斷的樹枝當作防衛和進攻的武器。冶煉工藝的產生和發展,使得青銅製武器和鐵製武器登上了歷史舞臺。

從歷史看科技與戰爭

冷兵器時代,戰爭多采用人海戰術,哪一方人數多,勝利的希望就大。再後來,火藥出現了,一種新形式的戰爭來到了現實。火銃,火槍配發軍隊,訓練一隻使用火槍的軍隊要比一直使用冷兵器的騎兵部隊要簡單的多。諷刺的是,作為火藥的發明者卻在近代被西方殖民者的洋槍洋炮打的丟盔卸甲,一觸即潰。

近代西方通過工業革命,科學技術有了巨大進步,武器裝備領先世界。坦克,驅逐艦,巡洋艦,航空母艦,飛機等一大批新式武器在西方率先出現並裝備軍隊。

從歷史看科技與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閃電戰”在戰爭初期橫掃歐洲大陸,蘇德的坦克大戰,太平洋上美日之間的航母大決戰,機械化時代的戰爭上演了鋼鐵的較量。

從歷史看科技與戰爭

推動這類戰爭樣式出現,科技的力量功不可沒。科技在推動戰爭變革時,戰爭也推動科技的前進,雖然戰爭很殘酷。德國為了挽救敗局,開發了原子彈(德國未研究成功,美國在曼哈頓計劃中研究成功並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使用),V1、V2飛彈,防空導彈,無線電制導炸彈等一系列新式武器。而在德國戰敗後,這些新科技被戰勝國接受,並不斷改進。

從歷史看科技與戰爭

從歷史看科技與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世界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兩極對峙格局。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蘇聯和美國為取得對對方的優勢,在科技領域你追我趕。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造衛星的發明也為從太空進行軍事偵察提供了手段。蘇聯將人類第一次送上太空。蘇聯建造了人類第一個空間站。人類的航天時代到了。美國第一次將人類送上月亮,發現月亮上沒有廣寒宮,也沒有嫦娥哦。美軍為計算彈道,定製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由此開啟了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戰爭呼之欲出。在海灣戰爭中,現代工藝做出的隱身飛機,制導炸彈,巡航導彈,改變了傳統戰術,展示了信息化戰爭的威力。

從歷史看科技與戰爭

從歷史看科技與戰爭

二 十一世紀來臨,各類新概念武器也漸漸列裝部隊。電磁軌道炮,激光武器,無人機,層出不窮。

從歷史看科技與戰爭

美軍在2017年10月發佈了一段從超級大黃蜂釋放無人機群的視頻,無人機群像蝗蟲般飛向目標,飽和打擊,新的戰爭樣式又要出現了。

戰爭殘酷,科技只會把戰爭變得更加殘酷。人們祈願和平,希望和平鴿飛過硝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