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山亭區司法局創新「五有」提升社區矯正工作實效

為進一步加強社區服刑人員日常管理,提高社區矯正執法專業化、正規化、系統化,近年來,山亭區司法局探索社區矯正執法監督“五有”模式,實現執法行為全程監督、全程留痕、全程可查。

分級處遇有制度

依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山東省社區矯正執法工作規範》和《山東省社區矯正監督管理工作規範》,根據矯正對象的不同危險等級分別給予寬管、普管和嚴管,統一簽訂《分級處遇告知書》,分別給予有針對性的監督、管理和幫助,實行區別矯正。社區矯正嚴管對象,從日常報到、外出請假等方面予以重點監管,要求每週到所報到一次,每半月提交一次思想彙報,每月學習勞動時間不得少於12小時;社區矯正普管對象,嚴格執行司法所各項管理措施,防止脫漏管,要求每半月到所報到一次,每月提交一次思想彙報,每月學習勞動時間不得少於10小時;社區矯正寬管對象,綜合評定良好,適當從寬執行矯正措施,要求每月到所報到一次,每兩月提交一次思想彙報,每月學習勞動時間不得少於8小時。目前在管矯正對象267人,嚴管46人,普管80人,寬管141人,均按時報到、按時參加集中勞動、按時參加學習教育。 教育考試有試卷

為有效檢測社區服刑人員法律學習效果,增強社區服刑人員遵紀守法意識,山亭區司法局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山東省社區矯正實施細則》專門編印了《山亭區社區矯正考試試題》,內容涉及社區服刑人員在矯正期間必須遵守的規定、社區矯正的作用以及在矯正期間容易觸犯的有關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規等各個方面。各司法所利用每月集中報到時間,組織進行統一考試,現場作答,現場批改,對考試成績未達到80分以上者,勒令重考。今年以來,共組織考試79次,口頭訓誡13人次,有效幫助社區服刑人員進一步樹立“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公益勞動有記錄

針對山區面積大,交通不便,人員集中難的問題,山亭區司法局結合工作實際,探索實施了社區服刑人員參加所在村居公益勞動新模式。為確保社區公益勞動落到實處,社區矯正人員勞動改造真正有效發揮,統一印製了《社區服刑人員公益勞動證明》。由村居司法行政協理員監督填寫,詳細記錄社區服刑人員勞動過程,此外針對不同的矯正管理等級、公益勞動具體的內容形式,我們一一進行標註和說明。

組織社區服刑人員在村居進行公益勞動,一方面發揮了勞動教育塑造功能,確保完成社區服刑人員每月固定勞動時間,另一面通過服務村居,也進一步拉近了社區服刑人員與村居、社會之間的距離,有效的促進了他們更好的走向社會,被社會所接納。據統計,在全區美麗鄉村建設中,社區服刑人員共參與村居環境衛生打掃217次,為“五保戶”服務47次,打掃村居大院11次,贏到了轄區群眾一致好評。

自律承諾有約束

為進一步加強社區服刑人員在關鍵事件節點的管理,預防社區服刑人員重新違法犯罪,每當“春節”“兩會”“國慶”期間,統一組織全體社區服刑人員簽訂簽訂《自律承諾書》。要求社區服刑人員做到“六個保證”,即保證自覺遵守社區矯正相關規定,服從管理;保證手機每天24小時開機,嚴格彙報制度,自覺服從司法所監管,隨傳隨到;保證遵守國家各項法律法規,不參與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大規模群體事件;保證重大節假日期間不酗酒鬧事,不聚眾滋事,不違法上訪,妥善處理鄰里、同事、同學、朋友、家庭等關係;保證嚴格遵守節日期間請銷假制度,不得擅自離開其監控活動範圍;保證注意自身安全及財產安全、生活用水、用電、用火、用燃氣的安全。通過簽訂自律承諾書,對加強社區服刑人員在重點事件、節點管理起到良好效果,增強了社區服刑人員服刑意識,給他們戴上了“緊箍咒”,有效預防減少了違法犯罪。

日常走訪有痕跡

開展走訪工作,可以詳細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的最新動態,對於存在的安全隱患逐一排查化解,有效杜絕社區服刑人員重新違法犯罪。近年來,為發現社區矯正工作中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嚴防脫管漏管,山亭區司法局始終把隱患排查、定期走訪放在首位。為深入瞭解社區服刑人員生活動態、思想變化情況、遵守社區矯正相關規定的情況,統一印製了《社區矯正走訪筆錄》。筆錄總共分為四個部分,一是瞭解社區服刑人員近期表現,二是看社區服刑人員工作生活環境,三是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思想道德、法律法規教育,四是做好信息核實採集工作。通過走訪排查,累計幫扶社區矯正人員47人,提出幫扶建議247條,幫助化解糾紛321件,築牢了山區安全維穩的第一道防線。

(王維龍 劉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