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來自網絡:
POS機低於0.6%費率?能不能刷?現在就給大家講講
現在市場上各種"刷"可以說是氾濫了,各種免費送,而且各種費率都有,這其中是否有什麼"貓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不能刷費率低於0.6%的POS機,知道為什麼嗎?
大家如果想系統的瞭解為什麼,想成為一個專家不被忽悠,就請花幾分鐘看完。
首先,普及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你去消費,當你結賬時,店員會隱晦地和你說,"今天POS機正好壞了,所以請你付現金吧。" 為什麼? 因為你刷卡,商家是要付一定比例手續費的。 比方:你今天晚餐吃飯,在飯店刷卡消費了1000元錢。但其實,商家是拿不到1000元的。商家拿到手的是994元,付了6元手續費。
這也是有些商家會要求顧客加收手續費的原因之一
那所謂的"手續費"去哪了呢?分別是髮卡行、銀聯和收單機構這三方收取的那所謂的"手續費"去哪了呢?分別是髮卡行、銀聯和收單機構這三方收取的
也就是說,費改之前,商家會支付0.78%的手續費,三家分錢的比例是7:1:2
發 卡 行:0.55%
銀 聯:0.08%
收單機構:0.15%
但是,刷卡手續費的費率在2016年9月6號以後進行了調整。並且整個系統分成比例也有變化,原先發卡行,銀聯,收單機構,三方7:1:2的分成比例已經被打破。
費改之後,這一比例變為:
發 卡 行:0.45%
銀 聯 :0.065%
收單機構:0.085%
下面繼續分析這三個機構的成本和利潤:
一、銀行(髮卡行)
這是"手續費"裡最大的一塊,0.45%是分給銀行的。看似銀行拿得最多,但其實銀行也沒賺錢。
因為銀行要提供三大福利:
1)積分兌換禮品;
2)免息期;
3)各種權益、羊毛
其中,"積分兌換禮品",雖然各大銀行吹噓得眼花繚亂,但總體平均下來大致上就是0.2%,每家銀行可能有細微差別。各種權益、羊毛,銀行有自己的營銷費用預算,暫且不放進成本討論。這樣銀行拿到手0.45%,扣除了禮品0.20%,則還剩下0.25%,這0.25%要負責你的"免息期"。一般情況下,普通客戶賬期卡得不緊。平均免息假設42天,則"資金成本"大約年化3%。也就是你在商戶刷了卡,銀行借給你3%年率的資金,借一個半月。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這點費率,銀行也不賺錢。
二、銀聯
早在90年代刷卡的時候,不知各位是否仍有印象。如果你去"第一百貨"買東西,收銀臺前擺了十幾個POS機。
如果你刷的是中國銀行卡,收銀小妹掏出一箇中銀POS。
如果你刷的是工商銀行卡,收銀小妹掏出一個工商POS。
如果你刷的是建設銀行卡,收銀小妹掏出一個建行POS。
直到搞了《金卡工程》裡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互聯互通"。此後的店裡,收銀臺就只有一個"銀聯"POS機了。
現在的流程變成了: 刷卡 ----- 銀聯 ----- 銀行。這其中,銀聯收取0.065%的費用。
銀聯的收費看似是三個環節中最少的一個,但是相應來說,銀聯付出的勞動和成本也最少。所以銀聯是最賺錢的一個。(依託著政府"壟斷牌照")
當然,不信邪的人也有。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支付寶"。
當2004年你剛開始看支付寶Ver 1.0的界面。他是沒有今天"統一"的支付寶盾形界面的。當時如果你淘寶買件衣服,支付寶付款。頁面一打開,譁,是幾十家網銀。真的是幾十家。幾乎每一家有名有姓的大銀行。他上面都有了。
馬雲是基於這樣的想法;
"辦十幾個POS機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但是Web上給你十幾個按鈕,那還不容易"。所以支付寶一出來,銀聯就"跳掉"了。無論你哪一張卡,支付寶支持的那三十幾家銀行,你都可以刷。繞過了銀聯。
支付寶後來也問客戶收費,但收得還是比銀聯便宜,這就是現在流行的掃碼支付。
三、收單機構
收單是一個龐大人力的行業,養著幾十萬從業人員。 你去購物,營業員拿出一個POS機讓你刷卡時,你有沒有想過,這個POS機要多少錢?這個POS機是怎麼到每家店鋪裡去的?
幹這一行的,就叫做"收單"。 收單就是一個苦哈哈的小夥子,揹著十幾部機器,跑到各家店鋪,"爺爺啊,奶奶啊,求求求你裝一部機器吧"; 每個月回訪一次,如果你打印紙用完了,免費給你新的紙卷墨盒。 放眼中國幾千萬家商戶,這是靠"人力"一家家鋪過去的。 此後的運營維護,也是每個月要上門的。
"收單"是一件人力密集型的工作。大街小巷一個個小店鋪掃過去,籤協議,磕頭拜禮。 在整塊佣金蛋糕之中,"收單"拿走那一點點,天公地道。所以收單是一件利潤菲薄的事,掙點辛苦錢。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支付" 這條鏈條,利潤十分微薄 ,你在海鮮大酒店吃了飯,刷了1000元,龍蝦、象拔蚌的毛利可能有數百元之巨,可是"支付"環節,你一共才掏了6元給:收單+銀聯+銀行這三家機構分。每一個機構,賺的都是幾分幾釐的沙粒。
因此,"不付佣金"的交易,是沒有積分的。這也是公平的,合理
比方說:一張白金卡,額度200000元,一個半月免息期。哪怕按照銀行內部核算,也要近750元的資金成本。你刷封頂機才收80元手續費,再按照2/1/7比例劃分,銀行到手56元。所以銀行怨氣非常大。
按照銀行內部"大數據"的核算方式,如果你刷0.6%的銀聯標準機,則銀行可以分到0.45%,扣除積分回饋,還有0.25%,勉強支撐成本。因為銀行內部會算,當你的"虧損額"達到一定程度。銀行會找一個藉口"封"你的卡,藉口什麼不重要,反正你無法申述。
還有一種情況,跳碼機、線下跳線上:你明明刷的是0.6%標準機。但是最後卻沒有拿到積分。 這有可能是"跳碼機" 因為現在的競爭十分激烈。支付公司的利潤也非常之微薄。甚至低到虧本,所以他們就會想辦法吃掉你的錢。明明你刷的是0.6%機器,線路切換時卻切到低費率甚至0費率的機器(如公益類);這樣他就吞掉了你一筆錢。你明明刷的是餐飲類商戶,最後小票顯示"XX學校""XX醫院"
套碼跳碼一直存在,現在很多套用網上交易,即線上快捷支付通道,有卡友稱:最近某刷5000元以上交易跳優惠類,5000元以下跳線上快捷。線下費率高於線上太多
其實很多手刷公司如果不跳就沒法去和市場同類產品做競爭,代理會嫌棄產品費率太高不好做市場,無法快速拓展市場,所以這就引起了低費率競爭的惡性循環。
有部分手刷公司,很早之前就開始佈局"跳線上快捷通道",在系統記錄下用戶的信用卡四要素,有了四要素,不要刷卡,交易額度小(一般在大幾千左右)甚至不要密碼【理論上想扣款就能扣款】但為了怕用戶擔心太不安全,也為了防止監管部門發現,所以技術人員就要做到完美的讓用戶感覺不到"線下刷卡交易"變成了"線上快捷交易"。
自96費改後開始,明文規定刷卡費率不能低於0.6%的,但是很多公司為了搶佔市場,推出低費率來使用戶註冊使用,殊不知背後的陰謀,為了自己的用卡安全,遠離低費率(羊毛出在羊身上)。
===================================
看了上面三個機構分錢的具體原因和數量,相信你已經明白,費率固定了0.6%,銀聯的費用不可能減少,固定成本;銀行的費用如果減少了,對卡不利,降額封卡;收單機構硬性支出的成本,改不了。以上兩項硬性支出加起來,不算收單機構的成本就是0.52%左右了。那麼市面上低於0.6%費率的POS機是什麼情況?
我們在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0.58%、0.55%甚至0.50%的機器,可以想象他們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單和代理商們不僅完全沒有利潤,還會虧錢。加上公司運營成本、人員成本、售後服務,這些都是要資金的。商家不是慈善家,不賺錢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低費率的機器,都會悄悄跳到公益類、優惠類的商戶來減少成本,從中獲取利潤。他們擠走的是銀行的利潤,歸根結底是銀行的收入變少了,所以最終商家仍然有利可圖,而受到傷害的只能是卡的使用者本身!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銀行,免費給客服辦了卡,提供了各種活動、羊毛以及免息期,結果客戶天天刷這些優惠類、公益類商戶讓銀行虧錢,你會怎麼辦?
收單機構、支付公司、代理機構不是慈善家,銀行也不是,所以降額、封卡才是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結果。所以低於0.6 的機子刷多了容易傷卡、降額、封卡、關黑屋
其實pos機比的不是誰的費率低,再低一萬塊錢也差不了幾塊錢;也不是比誰的機器便宜,再便宜也抵不上資金安全的事。
便宜的機器和費率,出現問題沒售後真的很麻煩,尤其是跟錢掛鉤,要是不到賬就不是幾塊錢的事了!這點錢跟你的信用卡封卡降額相比,孰輕孰重自行斟酌!至於那些尋找"無損"路子的,我只說一句,最後受損的都是自己。
閱讀更多 pos圈支付每日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