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憑什麼被專家稱在2030年取代日本成爲第三大經濟體?

女神劉濤的粉絲


提起印度,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什麼印度人開掛了,一個摩托車上能站N個人,火車上能掛無數人。就是這麼個提起來略帶笑點國家,要在2030年取代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是很有可能的,主要因為其軟件實力、領土和人口。

首先印度的科技實力尤其是軟件實力很強,甚至都超過了中國。歐美國家在印度開設分公司,尤其是IT行業,很多歐美巨頭都選在印度,不是沒有原因的。這也同時促進了印度IT的迅速發展,班加羅爾也迅速成為印度的硅谷,一舉躍為世界信息技術的中心之一。科技能帶來巨大的生產力,將來可以促進印度各行各業的發展。

印度還有比較大的領土,是南亞最大的國家,領土大了發展潛力就大了,而且帶來的礦產資源也多,不像日本那樣需要大量進口,還因為領土太小導致發展處處制肘。印度還挨著印度洋,海岸線長港口也多,離中東石油國家近,遠洋航運方便。

最重要的一點,印度具有巨大的人口優勢。龐大的人口帶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所以導致印度勞動力又多又廉價,這些都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非常重要環節。近些年來印度的發展速度也逐年提高,印度本身經濟實力也不差,世界GDP排名去年是在第七,作為金磚國家也體現了它不菲的潛力。據統計印度2016年和2017年各取得7%的發展速度,而中國分別取得7%和6.9%的發展速度。而排名在印度前面的,除了中美之外都是像日本一樣的小國家,由於領土和人口受限發展前途並不大。而日本人口雖然多,但是近些年來老齡化嚴重,人口總量四分之一都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它的年GDP增長速度常年在1%左右徘徊,有時還會出現負增長,所以被印度超上也是遲早的事。


楠竹一


憑什麼?《我不是藥神》看了麼?印度政府能給老百姓用得起的仿製藥生產大開綠燈。

不談什麼人道主義的責任和什麼專利過期問題,光憑這個行為,就可以讓印度的勞動生產率和GDP增加多少?這就是印度製藥企業仿製藥發達給國家貢獻利潤的一面,同時老百姓也獲得了實惠,生命健康得以延長,整體上延長了人口紅利期。就在這個問題上,日本都沒辦法與印度相比。

當然這只是木叔舉出來的一個例子,為了說明人口的重要性。這是印度能夠超越日本的一個重要原因。

日本的老齡化、少子化是不斷加劇的。而一個社會要發展要進步,人是決定因素,目前人類社會還沒發展到完全依賴機器人的程度,所以人口紅利對一個社會經濟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日本社會老齡化嚴重,老人70歲了還在做工)

木叔去日本的餐館吃飯,很多地方只能使用40歲以上的阿姨甚至更老的大媽了,因為年輕人太少,勞動力又太貴,僱不起。在印度甚至還有童工現象,雖然違法,但從另一個側面也能看出哪個國家有朝氣,哪個國家昏昏欲睡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印度龐大的市場。

經濟發展需要投資、消費與出口三駕馬車來拉動。印度未來如果要超越日本當然在這方面也要比日本強。

所謂的投資,印度潛力很大。日本地方狹小,已經是一個發達的成熟社會了,很多地方的基礎設施也好,公共設施也好,都沒有再投資的必要。印度則不然,是一個大工地,類似我們80年代90年代的樣子,到處都是在修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特別是城鎮化率只有20%,所以一旦房地產市場大發展,很可能複製我們的模式。日本的城鎮率已經80%左右了,基礎投資上沒有太多餘地。

(不要以為這是上海外灘,這是印度的孟買)

木叔也說了,作為12億人口的大市場,而且2030年將成為第一大人口國家的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這點不用多說。印度人口是日本的10倍,消費水平也會隨著印度經濟發展而不斷提升。

出口上,印度可能比日本要差一些。不過還有10多年的發展,印度在高科技領域的出口應該會在全球佔有一席制度。目前包括谷歌、微軟等重要的科技公司都在印度硅谷之稱的班加羅爾設立研發機構或者“挖人”,充實研究團隊。印度的科研實力在未來的爆發應該不是一個夢。


畢竟印度的科技投入逐年增大,比如在探月方面一度走在我們前面。這是全球新興市場國家裡很少見的現象。看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俄羅斯南非等所謂G20或者金磚成員吧,印度的條件比他們好太多。

第三,政治穩定保障了印度的潛力發揮。

木叔剛才提到了印度城鎮化率很低。這一方面說明落後,但另一方面說明有潛力。但是光有潛力還不行,也要有發展經濟的保障。不然非洲很多國家城鎮率化更低,為什麼沒人說他們能發展的好?

(國際主流經濟分析機構預測,2030年印度會成為GDP第三強國)

印度這種潛力保障就體現在其民主制度基本維護了全社會的穩定。對這樣一個12億人口的大國而言,沒有陷入非洲那種種族或者部族乃至宗教的分裂,是一件挺了不起的事情。至少比鄰國巴基斯坦強多了。

巴基斯坦動不動就軍事政變,國家被所謂的塔利班勢力實際上分割統治,給鄰國和全世界帶來了很多麻煩。而印度之所以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就是因為該國獨立70年來沒有軍人干政,政局基本在民主選舉不同政黨間流轉。

任何一個國家經濟要發展,穩定是必需的。不可能在一個今天槍殺明天動盪的環境下發展好經濟。印度的政治制度對該國經濟發展的保駕護航作用功不可沒。

此外印度政府這些年也有錢了,畢竟每年7%左右的發展速度很驚人。於是投入大量財力來刺激該國經濟騰飛。比如木叔去印度的時候,和他們政府部門接觸,很明顯的感受到所謂的“MakeIn Inida”計劃的活力。這些都是一個有責任感的政府為國家未來作出的正確選擇。因此印度經濟超越日本,不是問題,只是時間。


你怎麼看印度?


木春山


2030年印度的GDP超過日本,至少美國人是有信心的。我們先來看看美國摩根公司的預測:


再看看2015年美國農業部的預測:

以美國人的權威,似乎2030年印度GDP超過日本幾乎沒有什麼懸念。

印度憑什麼超過日本呢?

是憑著他們勤勞善良會祈禱的農民?


是憑著他們多才多藝會跳舞的工人?


是憑著他們會作弊的學生和擅爬牆的家長?


是靠高種姓的美女?

抑或堅忍的賤民?

有人說這就是人口紅利:

有人說這就是法制社會:

有人說這是世外桃源:

有人說這是人間仙境:

印度GDP靠什麼趕超日本?

靠莫迪的大嘴?

還是靠神牛的大便?
是想改就改的統計數字?



還是想廢就廢的印度盧比?


我一直在想,如果明年的哪一天,索羅斯心血來潮要拿印度盧比開刀,印度靠什麼抵擋?


周志宏glee


按照匯率計算,2017年印度經濟總量為2439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日本,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為48845億美元,目前印度的經濟總量約為日本的1/2。但是,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印度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PPP),2017年印度經濟總量為9459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是其以匯率計算GDP的3.88倍。2017年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日本的經濟總量為54288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日本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印度的57.4%。



其實體量越大,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總量基本上會比其以匯率換算的GDP大很多。舉個例子,以匯率計算,2017年中國大陸經濟總量為122503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而美國經濟總量為193621億美元,中國經濟總量相當於美國的63.2%,但是以購買力平價計算,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高達23159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由於是以美元為準,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美國經濟總量不變,中國GDP是美國的1.2倍。再如印度尼西亞,以匯率計算,2017年印度尼西亞經濟總量為10109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6,但是以購買力平價計算,2017年印度尼西亞經濟總量為32429億美元,位居世界第7。所以像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體量大的國家,雖然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但經濟總量要比很多發達國家大。

當然國際上一般以匯率計算(即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的GDP為準,那麼以匯率計算,包括2018年在內,目前距離2030年還有13年,筆者認為印度在2030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首先印度的體量比日本大得多,印度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人口達13.2億,印度預計未來7年其人口總量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日本國土面積約37.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7億,所以日本的體量遠不如印度。印度憑藉其體量優勢以及較高的經濟增速在未來2年內就有可能超過英法兩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其次印度的發展潛力和發展速度都比日本大得多,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發展中國家,過去幾年印度年均經濟增速超過7%,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而日本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已經多年來持續的低迷,更有被人成為“失去的二十年”。再者,2017年印度經濟總量已經相當於日本的1/2,以印度的經濟增速,未來13年完全可以翻一番甚至更多。所以筆者認為,印度在2030年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當然印度能否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仍然很難下定論,因為印度也面臨著很多挑戰。比如人口膨脹、就業壓力、貧富差距、社會腐敗、種姓制度、環境問題等等。

總的來說,印度在2030年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挑戰也不少。即使印度經濟總量超過日本,因為印度人口超過日本的10倍,所以它的人均GDP仍然不足日本的1/10。


錦繡中源


本來差的,一怒力就變好是較容易的;已經是比較優秀了,要變得更為優秀,好上加好就不容易了。

只要政治上能保持穩定,經濟增速穩定,印度在2030年取代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是必然的。雖然如此,屆時印度的人均GDP依然還是不到日本的1/10,屆時依然還是保有巨大的增長髮展空間,會繼續在經濟總量上甩開日本。

印度經濟總量(GDP)超過日本並不是難以想象的,考慮到印度的人口是日本人口的十倍以上,每一個人在衣、食、住、行上的不斷改善,就會使得印度經濟增長處於持續高速的狀態。再考慮到印度還是一個目前還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因此顯然改善進步的空間巨大;而只要能夠保持政治穩定,就能使這種改善進步持續發生。反觀日本,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所以反而再進步的空間就小多了,因此經濟增速自然就不可能與目前的印度比較。

印度目前GDP的增速超過7%,而日本還不到1%;而印度目前的GDP不到25000億美元,日本不到5萬億美元,印度大約是日本的1/2。因此,再過十年以上,在2030年以前,印度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大概率事件。

畢竟未來十幾年,印度繼續維持經濟高速增長是很可能的。隨著印度人口衣、食、住、行上的改善,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導致勞動力素質及生產效率的提高,印度經濟目前的高速增長勢頭的維持是必然的。

而日本由於老齡化嚴重,國內的勞動力人口持續減少,能繼續維持目前緩慢增長的態勢就不錯了,幾乎不可能突然轉向高速增長。

也就是說,其實正是因為印度目前經濟落後,又體量巨大,所以增長空間反而巨大,發展難度並不大,只需基本的政治穩定為前提。而印度目前的基本政治制度及運作還是能保持總體的社會穩定的,這就給經濟增長的持續帶來了保障。

而日本經濟發達,想要再取得突破式增長,必須在政治、社會結構上再進行非常深層次的調整才有可能實現。然而日本目前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層面的既得利益集團都已經基本固化,因此還難再度生出變革社會的發展動力,因此想要在發達基礎上再上一層樓突破非常困難。


建章看世界


印度媒體預測2040年世界GDP最高十大國家,印度超中美登頂榜首!



1.印度 86.97萬億美元



2.中國 80.02萬億美元



3.美國 39萬億美元



4.印尼 13.93萬億美元



5.巴西 11.58萬億美元



6.尼日利亞 9.51萬億美元



7.俄羅斯 7.77萬億美元



8.墨西哥 6.57萬億美元



9.日本 6.48萬億美元



10.埃及 6.02萬億美元


六維空間


個人非常看好印度經濟的前景。印度的確存在很多短板和問題,但是人口紅利是未來最大的財富

題主覺得印度“低端人口”比例太大,這個的確是一大問題。但要知道,人口的結構是可以隨著經濟發展而優化的,是一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而人口數量的增長一旦放緩,趨勢是難以改變的

在莫迪治下,印度正在嘗試搭上全球產業轉移的快車,推動“印度製造”,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低廉的勞動力、龐大的消費市場,是印度敢於做“世界工廠”夢的最大資本

另一方面,要想承接全球跨國公司的製造業轉移,實現經濟大國夢想,印度必須改革幾個方面:政府效率、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

為此,莫迪政府採取了三個基本步驟。

第一是用“鐵腕手段”,建立高度集權的政府決策模式,抑制懶政、官僚競爭、腐敗等痼疾,從根本上保障改革的政治勢能。莫迪命令,所有部長級官員每天上午9點都要報告目前的工作進度,沒有完成工作進度的官員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去年5月,莫迪以“效率低下”的名義,開除了印度財政部33名高官的職務。

第二是實施經濟自由化改革,如推行旨在降低土地和稅收成本的法律改革。廢除政府計劃和干預並大量出售國企,強化外國投資鼓勵機制等。2017年7月,商品與服務稅務法案正式實施。此舉將消除商品和服務流通環節中各邦名目繁雜的地方稅種,只徵收統一稅率的消費稅。有助於印度真正成為統一市場,減少物流和時間成本,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便利外國投資。

第三是力度空前地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和擴建電力、鐵路、高速公路、金融、移動網絡等基礎硬件,達到促進經濟轉軌和改善社會治理的雙重效果。

2015年印度高速公路新建里程達到過去10年的1.5倍 。2016年,印度已建成50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而2017-2018財年的規劃目標將達到15000公里 。另據估計,2017年,印度將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國內航空市場,僅次於美中兩國 。

在莫迪政府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刺激下,石油天然氣、鋼鐵、煤炭、電力等行業的需求持續增長。2015年印度成為全球發電量增長最快的國家。2016年印度煤炭產量比預期生產目標增產1億噸。2016年印度電信設備行業增長迅速,主要電信運營商已競拍獲得了4G-LTE波段,為大規模建設4G網絡奠定基礎。根據梅森分析公司的評估,未來幾年印度電信運營商的總資本增長將保持在10%-12%的高水平 。

上述改革措施的成效有高有低,但是毫無疑問,

莫迪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這與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有很多相似之處。印度未來的發展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萊茵的黃金


印度強大是必然!不要小看13億人口的中國。也不要小瞧13億人口的印度。

沒有不好的國家也沒有不好的人民,只有不要的制度,不好的法律。中國每年都會出臺多項政策,多項法律法規,使國家一步一步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印度也是一樣。

印度是一個能吃飽飯的國家,人口13億的國家,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多百分之四十的國家,印度土地能承載的人口還可以遠遠多於中國,經濟體量也是可以的。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印度也會一步一步改革進步。經濟總量超越日本從來都不是印度的目標。

科技,經濟,工業,軍事,都有被追趕超越的時候。未來大國必定是擁有雄厚固定資產的國家: 土地、人口、地理、氣候、所決定。

能成為未來大國預估 : 中國、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阿根廷。國土大,土地好,能承載的人口多,都不傻。


__蝌蚪_


印度在2030年取代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只有一種可能!其他的都是空談!

那就是審時度勢,立即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一路一帶——海上絲綢之路”!趕上21世紀最大的也是最後一次的“發展快車”!



為什麼這麼說?原因有以兩點:

1,中國正由製造業大國向“智造業”強國邁進,隨著這一進程的加快,勢必會逐漸造成人力成本的上升。因此國內大多的低端製造業將會慢慢向低成本的地區轉移。環顧整個中國周邊,只有一個印度具備完全快速吸納的能力!如果印度國家和人民能夠放下不恰當的思想包袱,堅決不受其他國家的蠱惑和慫恿,真正站到中國這一邊來,無異於坐在家裡等著大把的投資進來!



有人說,印度有著大量的人口紅利,只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愁經濟上不來!其實這樣的思想是大錯特錯的!人口再多、勞動力再廣,沒有投資進來,就跟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階段一樣,只能靠自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過程艱難而緩慢,效率也不高。再說句難聽點的,印度人再怎麼看,也不像那種不怕吃苦,不畏艱險的主!想要靠自己進步,真的要等母豬上樹了!


2,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一站是印度,印度坐擁地利之宜,所有通往亞洲的貨運基本要經過印度洋,如果印度不選擇與中國站隊,那麼目前正在巴基斯坦開建的瓜達爾港口,一旦建成,印度將錯失一半良機!再等到瓜達爾港至中國新疆的高鐵完工,印度剩下的另一半機會也將永久失去!反過來講,如果印度能夠抓住這個風口,印度同意中國在印度最南側共同建立海港,立馬幾千億美元的投資就會進來,這是什麼概念?僅僅一個海港,將會盤活整個一個國家,而且帶來永久的持續不斷地收益!區區日本,想要超越,根本不在話下!


可是,這種戰略,草根問天覺得,阿三是沒法實現的!因為歐美、俄羅斯、日本他們老早就看懂了,為了避免以上情況出現,故意挑撥印度和中國的矛盾,誤導民眾的輿論導向,支持激進主義者當權,天天鼓吹印度的進步,給印度戴上一個又一個虛榮的高帽!

於是印度人也覺得自己很強大,為了讓自己表現得更強大,在一片恭維聲中不斷地買買買,其他國家高興地賣賣賣(沒有自己全面的製造工業,人家都喜歡高價賣給你,反正你也學不會),然後印度不斷地摔摔摔!如此往復,復而再來,大家都很滿意!



印度超越一個經濟數據長期不動的日本,只是時間問題,但是,即使哪一天你超越了,那麼印度這個國家的支柱產業也會被其他國家“掏空了”,這是必然的!

你要華麗的數據,人家會造給你(索羅斯狙擊泰國貨幣導致亞洲金融危機),然後時機到了,像割韭菜似的,一輪一輪收割你!

這會比戰爭還恐怖,到時找哭的地方都沒有!再來找中國,你已經沒有了討價還價的籌碼了!只能跟韓國學,把老百姓家裡的、身上戴的黃金貢獻出來,去還債!



一句話:你被賣了!賣的個底朝天!

草根問天(原創),2018.02.27

學習杜子建老師,先從互關開始!


草根問天


現在距離2030年還有13年的時間,印度能超過日本是最最最樂觀的估計,在大部分人的腦海裡認為印度有幾項優勢,第一就是人口優勢,並且人口年齡很年輕,會像中國那樣擁有無盡人力資源…。但是呢?我們已經進入了工業文明,國家發展需要的是工業人口(現在不是農業社會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只會搬磚可不行),也就是要具備 工作願望、工作技能、工作紀律這三個要素,具備這仨要素的印度人有多少?根據統計不會超過1.5億(指的是超過18歲具備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就這麼一點人從事基礎工業(鋼鐵、石油、化學、橡膠)的人又有多少?再往其他工業部門分流的人又有多少?總之印度處於前工業化時期,基礎教育薄弱(我國改開初期有5億人具備小學文化)、工業配套不全,這一項就落後了日本非常多。

第二,就是所謂印度語言優勢英語,但是印度官方語言不僅僅是英語,他們有30多種語言是官方語言(見印度盧比上面),所以能用英語交流的人口也就在2.5億左右,甚至對於印度人來說出了自己所在的邦根本聽不懂其他人在說什麼。英語好不代表國家就可以強大,日本人英語普遍不好但是沒有妨礙他們是發達國家的的事實。

第三由語言引出了印度的軟件厲害,事實是如此嗎?世界上十大網站平臺沒有一個是印度的反而中國BTA位列其中,這說明了印度的軟件產業是僅僅外包工作,未在本國信息化建設當中發揮作用,最多就是程序猿或者網絡民工罷了!

第四,印度要想國家進步必須有強大的資金保障,但是印度的外債水平極高,其規模幾乎等同於我國,但是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和最大外貿順差國,外債償還能力根本不是印度可以比擬的!另外,印度外債的利息極高,甚至政府的財政收入50%以上都要付給外債的利息(這是他們借了華爾街的錢),這樣的外債水平和這樣的政府財政收入還哪有錢來投資國內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

僅僅這四個栗子就能看出印度要想發展有難以客服的障礙,當然這樣的栗子還有許多!要想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所以在13年以後趕超日本這樣的說法過於樂觀了,如果把這個時間定在2050年前後也許更能穩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