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應鹿樓鎮邱莊行政村的邱淑典老書記、邱祥峰書記、王磊主任盛邀已久,一直瑣事冗雜、未能抽身。遂於8月28日赴約,感悟邱莊村厚重的歷史、人文文化,探尋道教遺風。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邱莊,距沛縣城西南22公里,南靠豐縣華山,東臨大沙河,緊鄰豐縣新城快速通道、濟徐高速出口。邱氏為其大姓,堂號“奉先堂”。明朝中期,邱氏先人邱敬,蘇州崑山縣人,為明朝進士,後任沛縣教諭。因沛西蕭何廟內,有他的一個老鄉,他看到沛地風俗純樸、人情渾厚,決定在廟東建宅立業,故名“邱莊”。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邱莊村黨支部邱祥峰書記、王磊主任、中華邱氏宗親聯誼會沛縣分會會長邱淑典老書記、副會長邱兆席先生等,早已等候多時。老書記介紹說:“國家大力提倡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我們邱莊村委會以歷史為依據,旨在挖掘歷史文化,講好鄉村故事,搞好農村田園文化建設。”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后土神位

在邱淑典老書記、邱祥峰書記、王磊主任的帶領下,大家先去嗣漢天師府參觀,中共沛縣政協委員、江蘇省道教協會代表、沛縣道教協會會長、‘三五都功經籙’法師、張天子道長在家接待。

據張道長介紹,其師從江西省龍虎山嗣漢天師六十五代張繼元,自幼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習好書畫詩詞。漢張天師府門前麒麟護院、牌坊屹立,有對聯雲:“天降真人開道統,師傳道法定乾坤。”橫批:漢張天師府。這幅對聯也是江西龍虎山天師府三省堂的抱柱聯。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在邱莊村村頭,另有半米高的土地廟,內供奉土地公、土地婆,上有一聯:“土中生白玉,地下出黃金。”勸導人們要勤奮、務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土地廟旁立著一塊落款為沛縣道協的石碑,上寫:“漢張天師府故址。”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朱氏祖塋原石牌坊

接著一行人在村內探尋古碑等文物,考察朱氏祖塋,朱氏祖塋原佔地十餘畝,民國以前尚有四十畝柏樹護林地,蒼松翠柏、庇廕遮天。

黃水淤過數次,水退後,朱氏後人又在原地重修祖塋。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老書記安排人清理泥土,使石牌坊重見天日

在林地原址,發現了十餘通明清時期的碑、石香爐、蠟燭臺、華表、石牌坊等殘件,更多的則被盜走或破壞。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朱氏後人指認祖塋原址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尤為重要的是,發現了民國六年(1917)由宗坤、敦素、廣業、本仁監修的楷書“朱氏墓道”橫碑,寬60公分,長130公分,厚20公分。周圍飾以“卍”字不到頭紋理,有字一面光滑,背面粗糙,書法遒勁有力。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還有一通清朝宣統二年二月立的“皇清恩賜粟帛朱大公諱敦祿母孺人邵太君墓碑”,記載了皇帝曾經賞賜朱家糧食和布匹的歷史。第二年清帝即遜位、各省紛紛獨立,可謂多事之秋,而在這個時候還能立得起碑,可見朱家財力的雄厚。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檻折螭坳薪傳鹿洞

原朱氏祖林前有一對清早期的華表,黃水淤下去後,近年又重新挖出。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封崇馬鬣垂協牛眠

上有一聯:“檻折螭坳薪傳鹿洞,封崇馬鬣垂協牛眠。”

拜謁邱氏祖塋,有一通民國早期立的始祖碑,還有一對華表,上邊的望獅吼在遠遠的眺望。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在邱莊村的西南隅,有一個牛王坑,相傳是太上老君分神化氣降於周時為老子,歸居隱於沛地(即沛縣),他的坐騎青牛洗澡的地方。坑的東側原有一座 “牛王廟”,內供青衣牛神爺,據說是保佑一方五穀豐登的農業神,在這裡還流傳著“一鞭趕十二頭牛犢子”的傳說。明朝萬曆年間天師後裔張敬慈過牛王坑有詩為證:

太上仙居道德庵,不見青牛水中嬉。

廟堂香火兩千年,三豐仙蹟何處尋。

探訪鹿樓鎮邱莊,感受歷史遺風

一個小小的村落,能夠承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蘊,以及有如此豐富的文物、古碑等實物證明。發掘傳統文化、留住鄉愁,為子孫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邱莊村委會的領導班子是明智的,更是對歷史負責,對時代負責。

人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