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科學種植——通遼市特色經濟作物適用技術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主動適應農業發展新形勢,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種植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業工作的首要任務,按照穩糧增效的原則,因地制宜,堅持“糧、經、飼”統籌發展,科學調整種植結構。

蔬菜栽培技術

溫室黃瓜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性強、高產、優質、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品種。如津研系列,中農21、香濃cz-20等。

生產日期

定植期3月1—10日,苗齡40天,育苗時間1月20—30日,依據自己溫室防寒特性適度調整栽培時間。

培育壯苗

(一)種子滅菌

55~50 ℃溫水浸種10~15分鐘,再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洗淨,浸種催芽。

(二)營養土的配製

6份熟田土、3份過篩優質農家肥、1份灰粉或腐植酸,充分拌勻,用05%的福爾馬林或多菌靈燜燻殺菌。

(三)溫度低時棚內添置增溫設備

苗床鋪設電熱線,加扣小拱棚。

(四)播種及苗期管理

裝缽後澆透水,播種覆細土05~10釐米,增溫保溼,子葉展開後,控制水分,增加光照,白天溫度25~28 ℃,夜間12~17 ℃,拉大晝夜溫差,促進苗勢整齊。

整地施肥

(一)施肥

畝施優質農肥5 000千克、磷酸二銨12千克、硫酸鉀2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農肥翻入土層,化肥溝施。

(二)整地

畦面寬60釐米,畦埂40釐米。

因地制宜,科學種植——通遼市特色經濟作物適用技術

定植

定植的種苗要預先煉苗,出床前進行病蟲害防治處理,選苗,去掉殘、弱苗,按大小長勢分畦定植。定植株行距:株距21釐米,行距100釐米,每畦23~24株,栽苗不宜太深,以坨面與畦面相平為宜,定植後增溫保溼。

蹲苗期

澆緩苗水後至下瓜前,此期間主要措施是中耕鬆土,深松10釐米為佳,提高地溫,增加土壤含氧量,誘發根系發育。溫度管理:白天25~28 ℃,夜間13~17 ℃,控制水分,降低棚內溼度。植株管理:及時綁蔓,五葉以下幼瓜打掉。

生長期的管理

(一)肥水管理

第一次施肥,增施磷鉀肥,以後以氮肥為主,多次少施。

(二)溫度管理

白天28~32 ℃,夜間13~17 ℃。

(三)病蟲害防治

通風、降溼、增加光照,病害高發期,針對性地噴施預防性農藥,發現病害準確診斷,準確用藥。

及時採收

在農藥安全間隔期後採收,適時早採摘根瓜,防止墜秧。及時分批採收,減輕植株負擔,以確保商品品質,促進後期果實膨大。

溫室番茄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優質、高產、商品性好、耐儲運、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紅果如918,長勢強,高產,試驗畝產達到9 300千克,抗病性強,平均單果重350克,果皮厚,耐儲運。生長期長,果實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75天左右。粉果如粉齊,中早熟一代雜種,生長勢中等,無限生長類型,葉片稀,耐弱光,坐果集中,果實發育快。果實高圓型,粉紅色,單果重 250克左右,果肉堅實,耐貯運,中前期產量高。

茬口安排

冬春茬9月下旬育苗,10月中下旬定植,1月下旬採收。越夏茬4月下旬到5月初定植,7月下旬到8月初採收。秋冬茬7月上旬育苗,8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到11月初採收。

因地制宜,科學種植——通遼市特色經濟作物適用技術

培育壯苗

(一)種子滅菌

50~55 ℃溫水浸種10~15分鐘,再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洗淨,浸種催芽。

(二)營養土的配製

6份熟田土、3份過篩優質農家肥、1份灰粉或腐植酸,充分拌勻,用05%的福爾馬林或多菌靈燜燻殺菌。

(三)加溫設備

春季氣溫較低的時候,育苗棚內應添置增溫設備。苗床鋪設電熱線,加扣小拱棚。

(四)播種及苗期管理

把配製好的營養土裝入育苗缽後澆透水,播種後上覆一層細土05~10釐米,然後覆蓋地膜保溫保溼。播種後10天左右可出苗,出苗達到30%時撤掉地膜。出苗前溫度稍高些,白天30 ℃,晚上20 ℃。出苗後,溫度白天25 ℃,晚上15 ℃左右。苗期以控水控肥為主,定植前7天左右煉苗,白天15~20 ℃,夜間10 ℃左右。

生長期的管理

(一)肥水管理

一般澆過緩苗水到結果前不再澆水施肥,當第一穗果長到蛋黃大小時可進行第一次澆水施肥,選用多元素複合型鉀寶進行衝施,施肥量要根據進水量多少來掌握。

(二 )溫度管理

白天適宜在28~30 ℃,晚上16 ℃左右。

(三)植株調整

無限生長型番茄一般採用單蔓整枝,即只留一個主枝,其餘側枝全部打掉,一般留4~5穗果,摘心時在最後一穗果上留些葉片;有限生長型的番茄一般採用雙蔓整枝,即保留第一花絮下的一個側枝,其餘的側枝全部打掉。

採收

採收所用工具要保持清潔、衛生、無汙染。要及時分批採收,減輕植株負擔,確保商品果品質,促進後期果實膨大。

特色經濟作物栽培技術

溫室小西瓜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小蘭:黃肉小西瓜,早生,結果力強,果圓型到微圓型,皮色淡綠底青色狹條斑,果重1~2千克,瓤肉黃色晶亮,種子小而少。

播種期、育苗期、花期及採收期

播種期為6月20—30日,定植期為7月5—20日,開花期為8月5—10日,採收期為9月20日。

播種期不能晚於6月30日。7月8月正是雨季,需注意田間排水。防止瘋長(由於雨水偏多,易瘋長,用整枝打杈的方法控制)防落花落果:①對花;②如正逢開花期降雨,可採瓜葉蓋花擋雨或用紙袋套花擋雨。③開花前一週葉面噴施開花精促進花芽形成,花落後小果形成前再噴一次,防止落果。收穫期不遲於是9月20日,以防霜凍;最好也不早於9月10日,因價格不好。

病蟲害防治

應本著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強棚內各項管理,合理澆水,合理放風,創造一個甜瓜生長的良好環境,儘量不讓甜瓜葉片夜間結露或少結露,而且必須做到整個生長期間7~10天用百菌清煙劑、殺黴礬煙劑或阿米西達、乙磷猛鋅粉劑交替使用,一旦發現病株,要對症下藥,打藥一定要均勻周到,整株噴灑,噴藥方法是以葉背為主,葉面為輔的原則,打藥的時間一定要在上午九點以前,下午四點以後,避開高溫。

食用菌栽培技術

杏鮑菇工廠化袋式栽培技術

杏鮑菇(Pleurotus eryngii),又稱剌芹側耳,菌蓋及菌柄組織緻密結實,菌柄雪白粗長,質地脆滑爽口,口感極佳,因其子實體具有杏仁的香味和鮑魚的口感,被稱之為“平菇王”“乾貝菇”,深受消費者喜愛。由於杏鮑菇菌絲體適宜生長溫度為21~26 ℃,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0~20 ℃,最適生長溫度為14~16 ℃,屬於中低溫型的恆溫結實型菇類。傳統的農家栽培只能根據自然氣候條件選擇在秋末冬初進行栽培,無法滿足市民的消費需求。

而工廠化栽培中,利用製冷機組等設備創造適宜的溫度、光照、溼度、空氣等環境條件,可以週年生產杏鮑菇,供應不同季節需求。

栽培前的準備

(一)選擇優良菌種

杏鮑菇菌種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栽培的成功與否。栽培者要根據市場需求選擇抗病性強、管理方便、商品性狀好的優良菌株進行栽培,菌種的生產和使用嚴格遵循NY/T 862—2004《杏鮑菇和白靈菇菌種》、NY/T 528—2002《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

(二)栽培原料的準備與栽培場所的設置

杏鮑菇屬於木腐生菌類,栽培原料主要有雜木屑、棉籽殼、玉米芯、蔗渣等農副產品下角料,並適當添加一些輔料,如麥麩、細米糠、玉米粉等。栽培者可因地制宜,根據當地資源,就地取材,制定出適合杏鮑菇生長需要的合理且經濟的培養料配方。生產所用的原輔材料應新鮮、潔淨、乾燥、無蟲蛀、無黴爛、無異味,生產用水應符合城市生活飲用水標準。

栽培工藝與培養料配方

(一)栽培工藝

杏鮑菇栽培工藝與金針菇等大多數木腐菌相似,栽培工藝流程如下:培養料配製→攪拌→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養→出菇管理→採收。

(二)配方

常用配方:棉籽殼25%,雜木屑30%,玉米芯18%,麩皮20%,玉米粉5%,石膏1%,過磷酸鈣1%,裝袋前含水量控制在64%~68%,pH自然。

因地制宜,科學種植——通遼市特色經濟作物適用技術

《通遼市特色經濟作物適用技術》

因地制宜,科學種植——通遼市特色經濟作物適用技術

主編|葉建全 王 靜 王 鐸

封面設計|孫寶林 田 靜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該書在編寫過程中注重總結各旗縣蔬菜栽培經驗的基礎上,並吸收了近幾年蔬菜生產新技術、新成果,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適合我市種植的經濟作物生產的基本知識、設施蔬菜生產的設施及栽培技術。重點介紹了我市栽培特色經濟作物、蒙中藥材等主要經濟作物的實用栽培技術。

《通遼市特色經濟作物適用技術》具有簡短易懂,內容豐富,針對性、實用性、操作性強等特點,適合農村基層幹部和科技示範戶及廣大農民朋友閱讀參考。

更多通遼市特色經濟作物適用技術在本書中有詳細的解讀!

因地制宜,科學種植——通遼市特色經濟作物適用技術

因地制宜,科學種植——通遼市特色經濟作物適用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