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解讀《論語》:小不忍則亂大謀,人生「忍」的智慧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衛靈公》

南懷瑾先生解讀《論語》:小不忍則亂大謀,人生“忍”的智慧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幾乎所有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在小事情和小細節上如果不能忍耐,動不動就吹鬍子瞪眼,這樣的人多半性格急躁不能寬容,“大謀”就會因此而被破壞。中國人是最擅長“忍之術”的一個民族,更有人說為官之道就在於一個“忍”字。在這方面清朝的中興之臣曾國藩曾文正公就是一個典型,他一生奉行“忍”的為官處世之道,也因此他才能官居高位,一生都較為平順,在宦海中幾經沉浮卻沒有被淹沒,最終得享天年。

如果我們稍微留心一下歷史就會發現,笑到最後的人幾乎都是有“忍”之海量的人,如:韓信忍胯下之辱、康熙忍權臣鰲拜、“臥薪嚐膽”之忍到極致,所以“忍”是度量寬容,更是人生處世智慧。

識時務者為俊傑,君子藏器於身待機而動。當自己力量還比較薄弱時,切莫意氣用事,為逞一時之快而犯下以卵擊石的錯誤,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看了歷史故事再觀察我們自身的得失,不得不暗自佩服孔子的智慧,這也正是為什麼《論語》得以成為我們中國人的《聖經》之故。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聖人之所以能被稱為聖人,不是因為他的理論有多麼高深莫測,讓普通人參不透它的玄機,而是由於它貼近大眾的生活和心理,才得到眾人的認可和景仰。

南懷瑾先生解讀《論語》:小不忍則亂大謀,人生“忍”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