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峯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歷史悠久

鎮東廟位於橫峰街道後洋鄭村,列入溫嶺市第二批民間信仰活動場所,登記編號為浙民場證字(臺)乙050177號。

該廟在解放前是後洋鄭本村保界廟,原來屋不高,規模也不大,是村級廟,在解放初,神像被毀殆盡。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太學生鄭光治於乾隆年間組合本村抬豬羊大年三十夜,到大神廟搶頭祭,祖石粘當地人阻止。後洋鄭人從此獨立建廟,稱為鎮東廟,內塑楊府“七徵”大神。有句順口溜:“後洋鄭人勿生氣,豬羊扛到石粘祭,度人老爺一記氣,獨造關聖帝”,後來又獨建關帝廟於後洋鄭,是全太平縣十大關廟之一。解放後拆關廟石料建廿二洞閘,由於沒有恢復關廟,後來將關老爺神像塑在鎮東廟內,每年五月十三日壽誕為關老爺慶壽。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典故傳說

咸豐十一年(1861)四月,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從江西進入浙江,台州民眾紛起響應。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十月李世賢親自指揮,進軍台州,台州的蓮蓬教會員,紛紛組織義軍,宣傳迎降,使清政權陷入無法行動的局面。十一月九日,太平天團檢點朱子珊進入太平(溫嶺)十一日進入玉環。台州全境解放,好景不長,由於黃岩反動派勢力進入反攻,溫嶺的反動勢力開始行動。太平軍進駐溫嶺玉環兵本來很少,都是新兵,故為敵所陷,朱子珊等均為犧牲。其部將歐邑(據說廣西百色人)領三百太平軍退至黃泥橋,與清兵進行生死搏鬥,最終寡不敵眾,部下基本喪盡,歐邑手下只有五人帶傷,敗退至後洋鄭橋,藏身與橋下梅花樁內。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清兵追到後洋鄭失去目標,遍尋血跡尚在,不見長毛疑是後洋鄭有人通敵,在搜尋無果下,當場捉拿本村鄉紳戶長(即村幹部)吊在大樟樹毆打,揚言通敵帶回縣衙要處死,歐邑等人在橋下聽得清楚,為了保護老百姓的安危,竟大義凜然地從橋下出來。被惱羞成怒的協鎮“奎成”當場將五人殺死於大樹下。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當地人為了紀念歐邑將軍的英雄義舉,建鎮東廟紀念,從此香火旺盛,保一方平安。

規範管理

後洋鄭東廟不斷加強場所建設和組織管理,自覺接受溫嶺市統戰部、民宗局及橫峰街道統戰辦的依法管理,積極推動場所規範化、制度化,建立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治安管理保衛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落實安全管理責任。此外,為了便與對鎮東廟的管理,樹立廟區的良好服務形象,成立了鎮東廟理事會,實行民主集體管理,理事們愛國愛教,認真學習《浙江省宗教事務條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宗教正能量,大力營造和諧社會氛圍。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民俗活動

有廟就有民俗活動,鎮東廟也如此。正月十六是歐邑大神的壽誕,從正月十二開始,禪師們誦經,直至十五夜,善男信女整夜和壽,十六日正式慶壽,每年都要做戲慶壽,屆時熱鬧非凡。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四月初六是娘娘壽辰,四月十二日呂洞賓壽辰,五月十三是關公壽辰,都得慶壽活動。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一廟一故事」溫嶺市橫峰街道後洋鄭鎮東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