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檢測樂「檢」不疲小心跑偏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已被原國家衛計委叫停5年的微量元素檢測項目,很多家長仍在樂“檢”不疲,但與此同時也生出不少困惑。一位媽媽日前反映:“之前孩子出現不愛吃飯、好動等症狀,到醫院進行微量元素檢測後,結果說是缺鋅;吃了一段時間的補鋅口服液後再到醫院檢測,又說缺鈣。微量元素檢測結果準確嗎?到底該不該定期帶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

所謂微量元素檢測,是指通過儀器檢查微量元素的多少,由此來判斷健康狀況。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驗並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標準,其檢測結果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人體微量元素的含量,僅是臨床診斷的參考,不能作為家長們判斷孩子營養狀況的依據。因此,早在2013年,原國家衛計委已經叫停了這項檢測,強調“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目前,常見的微量元素檢查方法有兩種:一是以頭髮為標本進行檢查。不過,由於頭髮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頭髮中檢測到的微量元素只能反映人體幾周前的情況。此外,頭髮長期與外界接觸,容易受環境汙染,比如是否沾了灰塵,頭髮是否乾淨等,都會影響檢測結果,所以臨床參考價值有限。二是血液檢測。臨床採用較多的指尖血檢測,由於採集時在擠壓過程中會混入一些破碎的細胞和組織液,即使是從第二滴血開始採集,結果也會存在誤差。同時,血液中測出的微量元素值並不等於身體內的微量元素含量,因為微量元素不只存在於血液中,更多對人體有用的微量元素多在細胞、組織中,這些元素的組織含量是沒辦法檢測的。比如鈣質主要沉著於骨骼,血液中鈣含量只佔全身的1%,因此血液中的鈣含量,不代表相應組織內的含量。

微量元素檢測不僅無法準確檢測兒童身體營養狀況,還會帶來負面影響。父母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查,原本是想發現問題,以儘快補救;但由於檢測結果不準確,家長們又對所謂微量元素“缺乏”過度關注,讓那些營養補充劑的商家們鑽了空子,致使各種營養補充劑盛行。一味相信營養補充劑,家長們反而忽略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從而真正影響孩子身體健康。

資深兒科醫生提醒家長,6個月以下的寶寶,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微量元素是足夠的;6個月以後,及時添加了營養豐富的輔食,也不會缺乏;再大一點的孩子,不偏食,飲食有葷有素,營養均衡,都不會缺乏微量元素。也就是說,家長們應放下焦慮,從飲食均衡入手,即可給寶寶帶來健康,一味依賴微量元素檢測並按檢測結果補充營養劑,倒有可能偏離了養育孩子的正確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