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航母甲板有多厚,爲什麼較難擊沉,魚雷打不動嗎?

英特邇瀾


眾所周知,航母是現代海上的霸主,它不僅僅是一項武器,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因為航母的建造和維護,同時需要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二者缺一不可。作為現代海軍的艦隊核心,其不僅僅需要戰鬥能力,

更需要防護能力來避免被擊沉。美國就曾有一項實驗,用多種武器對一艘退役航母進行了狂轟濫炸,而這艘航母竟然堅持了25天才被擊沉,這聽起來令人難以相信。那麼,現代航母的甲板到底有多厚,它為什麼那麼難擊沉呢?

其實航母的甲板厚度並不是很厚,這主要是為了降低其中心位置,而其厚度大概在80毫米左右。雖然航母的甲板並不是很厚,但卻都是由特殊的鋼材製成的,這種鋼材硬度很大,比一般的鋼材大的多,因此其防護能力也會大的多。而航母難以被擊沉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甲板,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要說的是航母的水密倉,水密倉一般位於航母的底部以及外側,它是許多個彼此不相通的密閉空間。每個水密倉都有一定的承受壓力的能力,所以當航母受到魚雷攻擊的時候,即使幾個水密倉受到了破壞,其餘的水密倉也不會受到影響,能把水擋在外面,同時水密倉中也有氣體,它可以防止火勢蔓延,和海水發生反應產生的填充物也能阻止海水進入。

而另一點要說的是航母參與行動時,一般都是以航母戰鬥群的形勢出現,同時現代航母擁有強大的數據共享功能,它能夠把航母、預警機、護衛艦、巡洋艦、核潛艇的數據共享,從而實現如臂使指般的控制。不論是導彈、戰鬥機還是核潛艇,要想突破重圍去攻擊航母,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認為,航母這麼難擊沉,那麼不是無敵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航母的強大就在於它能形成以航母為核心的戰鬥群,能夠遠離國土進行作戰,所以它的補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航母的後勤能力通常較差,同時航母雖然不容易被擊沉,但是如果甲板被擊中的話,會短暫的失去作戰功能,失去核心的戰鬥群也容易陷入尷尬的局面。由此可見,縱使航母難以被擊沉,也不是完全無解。


利刃巨透社


現代航母不是因為裝甲厚才能如此的抗擊沉,而是現代航母多采用了更多的防沉技術和設計,而且排水量更大,預留的浮力也更多,擊沉航母也就變得更難,但擊沉航母並不是不可能的!



美國曾林用退役的航空母艦供自己的海軍進行打靶測試,美國海軍東用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常規攻擊手段進行輪番攻擊,也不能將這艘航母擊沉,據說長達二十五天,最終是在定向爆破的手段下才勉強將這艘航母“擊沉”!

這從一個方面說明航母的確難以被擊沉,但另一方面也說明美國海軍配置的常規攻擊手段無法擊沉現有的航母!



航母從二戰前誕生,逐步取代戰列艦成為海戰的主宰,其從最初的商船或軍艦改裝,到獨立的成為一種單獨的艦艇種類,一直是繼承了軍用艦船的抗沉和自己獨特的設計,也是經過戰爭的檢驗而不斷完善的,

獨立的水密倉設計,確保一個或者多個被擊中漏水,也不至於沉沒。



較厚的多層裝甲,雖然沒有戰列艦的厚,但是多層設計和現代技術的和特殊的複合裝甲也可以抵抗一般的穿甲彈的攻擊。

以及安全的彈藥倉,甚至彈藥都是都是高度的惰性彈藥以防止被擊中殉爆,因此現代航母都比較有完善的抗沉性!



不過戰時敵方航母是不可能是不可能放到哪裡讓敵國攻擊的,他的艦載機、護衛艦以及水下的潛艇都是他的防護措施,例如我們的帶刀護衛一樣的艦艇,就是主要擔負這樣的職責!基本上航母的艦載機攻擊半徑以內就進入了航母戰鬥群的防禦範圍!

而美國的航母一般都配備3-5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1-2艘導彈巡洋艦,一艘大型補給艦,水下有2-3艘核動力潛艇,而航母自身也會有80架左右的作戰飛機,自己本身也配備近程防空導彈和火炮,具備非常強悍的防禦能力,一個航母戰鬥群的防空導彈數量基數就在300枚以上以兩枚攔截一枚來襲導彈的方式,要達到飽和攻擊也需要150枚以上的反艦導彈!這還是不計算其飛機對反艦導彈的攔截能力!



蘇聯和現在俄羅斯是冷戰時期與美國各大洋對峙的海上強國,對應的也在攻擊航空母艦的技術和方式上有最強的能力,例如蘇聯和俄羅斯的反艦導彈都相對西方的反艦導彈裝藥量更多,確保一枚擊中就能夠達到足夠的損傷效果,並且導彈更強點射程,同時代的美蘇反艦導彈,蘇聯的一般的都比美國等西方的射程更遠!強調速度、低彈道和末端的機動規避能力,這些設計無疑都是為打擊航母戰鬥群量身定做的!



而進入新世紀,在超高速武器和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方面,技術的進步是明顯的,彈道導彈可以打擊移動目標和超高速武器末端速度超過八倍因素,這些已經超出了現有的防空導彈的攔截能力,因此打擊航母戰鬥群這兩個方向是未來各國研究的重點!


嘟嘟超


現代航母確實很難擊沉,但絕不像有些人想象中的那樣需要“狂轟濫炸持續25天,才能擊沉”,這是嚴重的誤解。更不可能像有些人說的那樣,“美國的航母根本無法擊沉”,之所以會有這兩種說法,都是源於美軍的一次試驗:驗證航母的抗沉性等。



航母的抗沉性就是指它在遭受到打擊、破壞,使得船艙進水後還能夠保持不沉沒、不翻船的性能。也就是說,航母的抗沉性越高,越不容易沉。現在的航母追求的不是憑藉裝甲防護來擋住導彈、炸彈、魚雷等的打擊,追求的是在遭到導彈、炸彈、魚雷等的打擊之後,航母還能夠保持不沉的性能。

題中的說法存在著一個誤區:“航母的抗打擊能力、抗沉性能高,是因為航母的裝甲防護能力強,導彈、炸彈、魚雷等對其無法造成大的破壞或者是說根本就打不動”。這種想法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航母實際上並不是“全身裝甲”,並且即便是全身裝甲也無法使航母具有“金鋼不壞之軀”,航母的裝甲防護主要集中在飛行甲板、艦島、彈藥庫等這些容易遭到攻擊的區域,採用的是在重點部位加強防禦的措施。



先來回答題主的第三個問題:魚雷打不動航母嗎?

答案只有一個:魚雷當然能打得動航母,航母根本無法抗得住魚雷的打擊,但是卻不會輕易沉沒。即便是美國最新的福特號航母,如果遭到一枚重型魚雷的攻擊,照樣給它炸個大窟窿出來。

就拿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來說,它是目前世界上裝備最多的大型核動力航母,排水量達到了十萬噸級,美軍現役共有10艘。它的抗沉性指標相當高,在設計上就要求其:需要承受5枚重型魚雷的打擊,或者是15枚戰斧巡航導彈的攻擊,而不致於沉沒。從它的指標上來看,美軍的航母一樣會被擊沉:5枚重型魚雷無法擊沉,那麼10枚呢?答案只有一個:去見龍王。



再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現代航母甲板有多厚?

現代航母的甲板實際上並沒有多厚,至少沒有想象中的厚。現代反航母作戰追求的也不是擊沉航母,而是“使航母喪失戰鬥力”,比如說攻擊其飛行甲板、艦島、彈藥庫等。而航母在這些重點部位都採用了防護裝甲,這些防護裝甲大大的提高了航母的抗打擊能力。航母甲板各部位的厚度、使用的材料根據實際需要,並不一樣:比如前甲板要求的強度就要比後甲板的強度要低,使得甲板厚度不一。



就拿尼米茲級航母來說,其飛行甲板採用的是航母專用的特種鋼,平均厚度在500毫米左右,外加一層凱芙拉複合裝甲,厚度為50毫米左右。在其它易受攻擊的部位,除了憑藉特種鋼自身的防禦能力外,也都有凱芙拉複合裝甲。

實際上題中說的“甲板”,應該指的是“裝甲”,攻擊航母的飛行甲板只是打擊航母的一種手段而已。通過這些數據來看,航母甲板等部位的防護裝甲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厚。


航母為什麼這麼難擊沉?

航母不容易被擊沉,主要依靠三個方面:甲板和船體裝甲、隔艙化的水密艙設計和強大的損管能力來保證。前面已經說過裝甲了,再來說說航母為了提高抗沉性所採取的措施。提高抗沉性,主要還是體現在設計上:比如說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在水線以下兩舷各設有4道隔壁的防魚雷結構,沿艦長方向又設有23道水密隔壁,外加10道防火隔壁,整個船體又被分成了2000多個水密隔艙。



在遭到幾枚導彈,或者是兩、三枚魚雷的打擊後,使得部分船艙受損、毀壞、進水,這時候水密隔艙設計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關掉各水密隔艙間的閥門,對其它艙室就沒什麼影響了,能夠確保航母不至於沉沒。至於航母是否還有戰鬥力,那就得看受損的具體情況了。如果是遭到了飽和攻擊,那就只能祈禱了!

在2005年4月19日,美軍拿退役的小鷹級中的“美國號”航母做了一次試驗,轟動全球:抗沉性試驗。總共花了25天的時間,到5月14日才被炸沉。根據美國軍方的說法:這次試驗從空中、水面、水下對該航母進行了實彈攻擊。關於試驗的其它關鍵的信息,比如導彈、魚雷的使用數量等,美軍並未公佈。



媒體的報道就變成了“狂轟濫炸持續25天,美國號才被擊沉”,這真是讓人無語了:人家是為了驗證航母的抗沉性,要的是試驗數據,不是為了直接擊沉它。讓美軍發射10枚重型魚雷試試,美國號直接就去龍宮了,還用得著25天?狂轟濫炸,某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可真是一點底線都沒了。換句不好聽的話就是:沒長腦子。

在戰爭中,航母是否容易被擊沉,主要得看航母是單兵作戰,還是編隊作戰。如果是編隊作戰,首先應該考慮的不是擊沉的問題,而是如何找到航母、如何能突破層層防禦打到航母的問題。


美國號沉沒


儒道之主


航母的甲板自從換成全鋼板了之後都不算厚了,稍微厚一點就太重了,一般就幾釐米。為什麼航母難擊沉,不是說它甲板厚,而是第一,你幾乎很難找到出手攻擊航母的機會。現代航母的遠程防空圈基本半徑都是400公里,這是按照當初老美f14的戰鬥區域設定的,進了這個就可以被重點監控然後等著捱揍了。而在這個之外,還有艦載預警機提供的更遠的距離探測。一般沒點實力的國家是無法突破這個防護網的。第二,就算你擊中了航母,也不容易擊沉了。現在的船艇內部都有水密隔艙,基本上都是劃分的很密很小的一個個蜂巢。你打破幾個蜂巢透進去的水還沒人家排的多,很難擊沉。二戰的航母被擊沉的絕大部分是上面被炸穿甲板,或者下面吃了魚雷。這就是你問的問題。第一種情況被遠程防空系統給極大抵消了。第二種情況在有護航核潛艇和驅逐艦的情況下,航母自身還有反潛機,敵方潛艇要能佔據發射位置也越來越難了。所以航母難以擊沉不是它多抗打,而是你幾乎沒機會對它動手。


Bowen26482961


航母作為海上霸主,在很多大型戰役中都有它的身影。雖然有很多護航艦艇保衛,但二戰時還是有很多航母被潛艇、戰機等擊沉!二戰結束後,雖然美國航母參與過很多局部戰爭,但其進攻的很多目標多無還擊之力。所以美國航母從未受過損傷!但航母的體積太大,非常容易暴露,所以航母編隊有驅逐艦和核潛艇護航。而為了能有效的打擊航母編隊,反航母武器也在不斷更新!

(中國遼寧號航母編隊)

二戰時反航母的武器主要為魚雷和航空炸彈!後來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使得反航母的手段進行了很大升級!以美國AGM-84H (魚叉改進型)反艦導彈為例,速度0.7馬赫,射程超過250千米,戰鬥部400公斤。該導彈採用慣性+GPS+末端紅外製導+指揮鏈制導的複合制導模式。可對軍艦乃至陸地目標發起精確打擊!甚至還具備中途修改攻擊目標的能力!

(魚叉反艦導彈)

前蘇聯發展了體積很大的重型遠程反艦導彈。其中典型的就是SS-N-19(綽號花崗岩)反艦導彈,射程550公里,末端速度2.5馬赫。其採用慣性制導+中段指令+末端雷達的複合制導模式,裝備750公斤半穿甲高爆戰鬥部,只需一枚即可使一艘上萬噸級巡洋艦喪失作戰能力!



(蘇聯花崗岩重型遠程反艦導彈)

以美國航母編隊為例,需發射300枚以上的反艦導彈才能擊沉航母及其護衛艦艇!而且飽和打擊的難度也不小,需要精確的作戰指揮和控制系統才能完成!但美國航母編隊的作戰半徑超過700公里,如果攜帶反艦導彈的平臺進行突防的話,代價很可能也是空前的!


(美國航母編隊作戰半徑示意圖)

有人會說,中國擁有遠程反艦彈道導彈,還懼怕航母編隊嗎?當然不怕!但反艦彈道導彈作為戰略武器,是不能隨便使用的,否則很可能引發大規模衝突!所以反艦彈道導彈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用!二戰期間共有42艘航母被擊沉,其中被魚雷擊沉的有23例,超過20艘是命中2枚魚雷後沉沒。其餘被擊沉的航母,8艘被航空炸彈擊沉,9艘被魚雷加航空炸彈擊沉,所以擊沉航母的手段非常多樣!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

搭載魚雷的潛艇是對航母編隊威脅最大的武器!潛艇具有優秀的隱蔽性能,特別是現代化潛艇的噪聲已經和海洋背景噪聲相差無幾!如果提前通過衛星偵查到航母編隊的航線,然後設伏偷襲,效果應該不錯!

(中國海軍核潛艇)

2006年中國“宋”級潛艇在美軍航母小鷹號的行進路線上設伏!並在魚雷射程範圍之內上浮,使美國軍方頗為震驚!目前並沒有什麼武器能夠有效對魚雷進行攔截,所以潛艇裝載魚雷才是打擊航母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反航母的發展趨勢是全方位、立體化的攻擊!中國目前擁有完善的反航母武器系統和平臺,完全有能力形成類似的作戰能力,對航母編隊實行有效打擊!

歡迎關注〈兵器解析〉!兵器解析致力於用客觀的視角為您闡釋最新兵器發展動態!


兵器解析


甲板都是鋼板拼接的,航空母艦對甲板要求很高。如何加工,需要先放樣,製作樣板樣箱,然後按照樣板樣箱的曲度來玩去鋼板,之後由裝配人員裝配成分段、總段,最後合隴。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起飛跑道甲板平均厚度是500毫米,其他部位不足300毫米,彈藥艙和核動力機組艙為重點加強保護鋼板厚度為500-800毫米,其他部位均為150-300毫米,要知道鋼的比重為每立方米7.8噸,所以艦船的鋼板厚度不可能太厚,尼米茲級航母的甲板長332.85米,寬76.8米,高40.84米,尼米茲級航母自身重量為78280噸,滿載為101196噸,如果首層甲板平均厚度為300毫米那麼就重332.85×76.8×0.3×7.8=59817.1392噸。

二戰時期擊沉航母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魚雷,如今的現代航母用單純的魚雷可不行了。

航母出行護航艦隊肯定跟著一堆,沒等你接近航母戰鬥群就已經被人家發現並且幹掉了。

打航母的最好辦法還是用彈道導彈,這是蘇聯人想出來的,付諸實踐是咱們。

建議你去參考DF21D彈道導彈,攜帶核彈頭打航母。 一顆就能幹掉一個航母戰鬥群!

本人就介紹一下航母是怎樣防衛和有哪些武器吧。

  1、 魚雷防護網

  航母體積龐大,真的要是被潛艇伏擊了,既使反潛導彈、幹攏彈及誘炮能攔截一部分,但誰也不敢保證沒有漏網之魚,怎麼辦?只有魚雷防衛網,魚雷防衛網裝在彈頭中,跟反潛導彈一樣發射到水中,由於漏網之魚不可能控測不到,那麼在主導系統導引之下,魚雷防護網會直奔攻擊的魚雷而來,在靠近時其網在徑向爆炸力牽引下會象天女散花一樣散開,直徑可達幾十米,攻擊魚雷在如此高速下既使想拐彎恐怕都沒時間,會被網捕獲並引爆。當然,由於魚雷防護網造價高,遠距離不可能會用的。

  2、 航母水密倉

  有人認為只有魚雷擊中了航母,那麼它就死定了,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航母靠近外側及底部均有水密倉。航母的水密倉如蜂格狀,相互並不連通,而且每個單體密封倉均可承受一定壓力,所以既使有幾個水密倉被擊破了,水也不會灌進去。而且由於其水密倉內有一定壓力的氣體,其氣體可以滅火,而且其密封倉內壁上的東西在密封倉破裂後跟海水反應會生成跟泡沫似的填充物,阻止海水進來。當然早期的水密倉內部本身就有填充物,而且航母上有非常精通修補的水手,那些認為只要有幾枚魚雷擊中就可擊沉航母的想法實在是一廂情願。

  3、 抗衝擊船身及結實的主架

  航母最容易遭攻擊的地方是甲板,但其甲板決不是普通鋼材,其抗衝擊及破壞能力我想勿需我多說了,而且其厚度也有幾十釐米,想破壞也不是易事。航母的主體構架非常堅固,想要把航母解體,必須擊中要害部分,而且必須擊穿並在核心位置爆炸,最重要的是其彈藥量必須有相當的摧毀能力才能辦到。為此實驗美國佬甚至不惜炸沉自己的航母,以提供經驗數據,為下一代航母抗爆能力提供寶貴的數據。而完成上述任務幾乎不可能,首先彈藥量大的導彈靈活性不強,精確制導能力再強,也難在近防及幹攏下準確擊中要害部位。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馬島戰爭時阿根廷的飛魚實際上擊中了英國的航母,但可惜擊中的是艦首的滑躍甲板,此處甲板非常厚,而且其結構非常堅固,所以雖然擊中,但只是傷及了一點甲板而已。而英國為了怕打擊士氣,對此事進行了否認而封鎖了消息,既使阿根廷的飛行員一直堅稱其擊中了英國的航母,但大多人都對此持否定態度。還有大家都知道的中日甲午戰爭中雖定遠艦身中數強,但艦身及甲板無一處貫穿,可見結構及艦身之堅固也。

  4、 宙斯盾的防衛能力

  在戰爭時,航母周圍的護衛艦及巡洋艦上都有宙斯盾系統,其發現目標到反擊只需8秒,而且可以同時攔截多個導彈,系統還可以自動分析並根據情況優先攔截哪個目標。當然關於宙斯盾我想我沒必要在這裡班門弄斧了,大家都知道的。其實既使有個別漏網之魚,由於航母的近防系統十分強大,想突破幾乎不可能。

  5、 核潛艇的反潛及攻擊能力強

  每個航母至少有2艘或3艘核攻擊潛艇,這些核潛艇不僅防衛反潛能力強,還可對遠程目標進行攻擊。既使遇到數量眾多的潛艇,也可以通過數據鏈對護衛艦或航母上的飛機進行攻擊。

  6、 功能強大的數據鏈

  航母上最利害的武器不是艦載機,而是數據鏈,其作用是把航母、預警機、護衛艦、巡洋艦、核潛艇的所有信息實現共享。還可以交叉作業,實現相互控制。說的明白一點就是,當戰爭時,巡洋艦、護衛艦、核潛艇、航母、衛星及預警機形成一個天空、水面、水下及太空的四位搜索方陣。想想任何武器一旦被發現,如果被預警機發現,那麼在極短時間內所有武器(如巡洋艦、核潛艇等)均能知道。預警機不僅能指揮艦載機,還能指揮巡洋艦或潛艇上的導彈去攻擊目標。如潛艇發現目標,可通過施放電纜或浮筒把目標告訴所有其它武器,其它反潛武器立即會發動攻擊,而潛艇任可不暴露自己。關於航母數據鏈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它包括武器功能分區,戰鬥攻擊授權、信息共享、搜索功能逢變必報、優先級通道等等,它是信息化部隊的標誌,這裡就不多說了,有空跟大家講講吧。試想如此功能的數據鏈還有什麼武器能不被發現而實現偷襲呢?

  7、 隱身能力

  航母可以在遭受洲際導彈攻擊時放煙幕彈、水幕及干擾彈從面實現隱身,機動靈活的航母在廣闊的大洋上很難具體攻擊到要害位置。況且還有遠程攔截導彈可以在衛星定位下攔截遠程洲際導彈。

  其實航母上的艦載機具有極強的攻擊能力和作戰效率,尤其是在數據鏈指揮下。最好的防衛就是進攻,在對方沒有還手的情況下怎麼能攻擊呢?而且航母決不會笨到把航母開到敵人武器射程攻擊範圍之內的。


小賤人2


航母難以擊沉的原因與甲板厚不厚不是直接的關係。

在浩瀚的海洋上,航母是一個整體。但深入到航母內部結構,一艘航母實際是由數千個結構獨立的構件組成的,換個形象的說法,一艘航母是由數千艘並不太小的小船綁在一起組成的。一旦受到攻擊,數千艘船隻都能獨立封閉起來,即便其中的上百艘船注滿了水,其餘大部分獨立船體的浮力,依然能夠確保整艘航母的安全!

今年6月17日,在日本海域與菲律賓商船相撞的美“

菲茲傑拉德”號導彈驅逐艦,也有與航母類似的獨立結構的船體。估計為了防止船體下沉,慌亂中,美軍竟在人員未及撤離時,匆忙封閉了撞裂進水的相關獨立船體,至使七名美軍士兵死亡!

這是一艘排水量僅8000多噸的導彈驅逐艦,其船體結構相互之間尚如此獨立。數萬噸甚至十萬噸級的航母,要擊穿相當比例的獨立船體並進水並最後將航母擊沉,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當然,航母的甲板是相當厚的,而且鋼材的要求也是特殊的,而且,甲板的清潔程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Zhlf88888888


這個問題並沒問到航母內部抗沉結構設計,而僅僅是對航母的外裝甲提問,小編收集的資料顯示各國航母的甲板厚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驚人,為了降低航母中心位置,現代化航母都儘可能的降低甲板厚度,尼米茲級航母的甲板主要是一層幾十釐米毫米厚的特種鋼,再加上一層鋁製合金裝甲焊接而成,其目的是為了增加防火性課抗腐蝕性。還沒有資料顯示哪一種航母甲板使用了“複合裝甲”,甲板不同部位的厚度和鋼材質量也是不一樣的,航母前甲板主要是進行常規的艦載機起飛作業對甲板強度要求不高,而後部是艦載機降落的作業區甲板需要較高的強度,因此不同部位的甲板厚度和材質也是不一樣的。

意大利再設計加富爾號新概念航母時充分考慮到經濟性,甲板不同部位使用不一樣的鋼材,在鷂式垂直起降戰機降落的部位使用貴重的耐高溫鋼材,為了承受撞擊甲板得的厚度也更厚,同樣的設計在西班牙巴贊造船廠為泰國建造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上也有體現,這艘滑躍起飛的航母甲板重點在於中後段的降落區,這裡的甲板鋼厚達80毫米,也有鋁合金材質的隔熱層保護甲板不被鷂式戰機降落時的高溫灼傷。而所有的航母甲板的升降機都是非常薄的,一方面是為了減小升降作業中電機的負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節省機庫中的空間,方便戰機拖拽到升降機上。

航母甲板其實施航母最脆弱的部位,出事故的飛機拍到甲板上或許不能損傷甲板鋼,但是高空襲來的航空炸彈甚至是彈道導彈絕對可以穿透任何航母的甲板,而航母之所以很難被擊沉和他多層次的裝甲防禦有關,現代化航母從側面到船底都是用雙層鋼板保護的,側面襲來或者船底爆炸的水雷都很難造成毀滅性破壞。而上部甲板在洞穿之後機庫上的甲板也可以承擔二次防禦,機庫以下還有多層甲板防護,像二戰日本航母那樣甲板中彈燒到船底動力艙的事情基本不會發生。小編還了解到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后期型號在船體上還加裝了幾萬噸的凱夫拉裝甲,對魚雷和水雷爆炸的防禦力進一步提高,航母排水量也進一步增加到10萬多噸。


利刃軍事


首先,從航母的建造上來看,對各種剛才要求很高。由於甲板上幾十噸重的飛機頻繁起降,發動機噴口溫度很高,所以對甲板鋼的強度和韌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航母甲板厚度通常在50毫米左右,屈服強度在800兆帕左右。飛行甲板是航母上使用屈服強度要求最高的鋼材。

至於航母為什麼難擊沉,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水密艙的設計。現代軍艦在設計時十分重視水密艙的設計,尤其是航母水密艙每個之間都相互隔離,這樣即便水下部分受到攻擊進水,只要關閉相應的水密艙即可。

二是船體結構設計。航母設計時就在水下關鍵位置採用雙層甚至多層船體,當某一層船體受到攻擊破損時,內層船仍可以發揮作用。很多航母設計時就對多層船體抵禦魚雷攻擊有專門的要求。而且,在近代海戰中,除非魚雷命中關鍵位置,否則很難將航母擊沉,通常能使航母癱瘓已經很好了。

最後,航母難擊沉也源於其作戰平臺的防禦能力強大。航母自身攜帶有預警機、戰鬥機、反潛直升機等各種作戰飛機,同時還有眾多護航艦艇。可以從海上、空中、水下多方位提供各種保護。

在茫茫的大海上尋找、追蹤航母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要對航母發起攻擊,必需要躲開海上、空中、水下的層層防護網。如果想使用魚雷攻擊航母,就必須讓潛艇提前進入航母的航線,在發射陣位預先潛伏,而這對潛艇來說太難了。


霹靂火軍事


航母的甲板並不厚,按著美俄等具備生產航母甲板的特種鋼大致厚度在五釐米左右,這是為了減輕甲板重量,降低航母的重心,防止航母在受到打擊後側翻。這也是印度無法生產國產航母的主因,以印度的冶煉工業,他的鋼板必須達到四十釐米才能獲得與歐美國家的五釐米鋼材強度。而這個厚度的航母甲板將導致航母甲板重量過大側翻。

航母的飛行甲板並不是單純的一片鋼板,而是由許多可密閉空間支撐起來的。這是為了增加航母甲板的剛性。以美國航母為例,在航母甲板之下還有鋼樑,鋼柱以及各種密閉車間。這使得炸彈打穿了航母甲板並沒有用,只不過打了只窟窿出來而已。而破壞的也只是裡面的局部艙室。這就是航母的特徵,之所以難以擊沉並不是因為其甲板難以擊穿,而是打穿後難以形成實質性傷害,很容易修復。

其次,航母難擊沉還因為航母太大,個把導彈打了也就是個洞。同樣以美國航母為例,美國航母實際上是分成九個相對獨立的艙室的,而只要有五個艙室正常,航母就不會沉沒!即便使用彈道導彈這種武器,可以從飛行甲板貫穿到船底並射穿船底,那麼這種破壞也只是其中一個艙室而已,也就是說,在沒有被命中彈藥庫的前提下,美國航母可以經受得起四枚彈道導彈同時擊中而不沉。至於第五枚能否炸翻航母還得看這些導彈分別命中的艙室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