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昨天刷微博時,偶然看到了“成年人崩潰守則20條”,扎心到你捂著嘴巴,卻哭不出聲來:

成年人的崩潰,是講究性價比的。你要用理智牽制摔手機的衝動,接著把紙巾揉成一團,狠狠扔出去。

成年人的崩潰,要分時間場合。如果你在末班地鐵裡哭泣,小心被人掛在網上營銷集贊,就像去年的“網易雲評論專列”。

成年人的崩潰,是要思考平臺如何選擇的。你可以用小號連發十幾條微博抱怨,卻不敢在朋友圈轉發一首傷心的歌。

成年人的崩潰,是需要防水的。如果你當時化了精緻的妝,還是忍忍別哭了,不然一滴淚水就沖掉好幾十人民幣,多心疼。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還沒讀完,就驚覺成年人的崩潰成本竟如此之高,難道非要把自己武裝得刀槍不入一般,才算個大人嗎?

呵呵,那當然。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上學那會兒,愛看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14歲的瑪蒂爾達問大叔里昂:“人生總是這麼痛苦嗎,還是隻有小孩兒才這樣?” 里昂答:“一直都是。”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我倒覺得不是這樣。

小時候的不開心大多是有形的,哪個小朋友搶了你的玩具,哪天你被老師批評了,可以暢快言說,實在不行還有大人替你排憂解難。

長大後的痛苦就很猥瑣了,它複雜難懂,又羞於向他人啟齒,最後只好化成漫漫長夜裡一段憋屈的心事。

比如,你愛的姑娘結婚了,新郎不是你。你又能怎麼樣呢,真像電視劇橋段一樣去搶婚、挽回、抱得美人歸?你做不到的,你要臉。

當別人問起時,你也只會假裝雲淡風輕地說:“是嗎,她結婚了啊?哈哈,還是沒緣分。” 但其實心裡的海嘯,還沒褪去。

再比如,工作上的事兒,根本不給你崩潰的機會。

當它把你逼到崩潰邊緣時,記得趕緊找個廁所鑽進隔間發洩一下,一會兒還有會議要參加。即便被折磨100次也最好合併成一次,因為如果你不小心多崩潰一次,就會被扣上戲精的帽子。你要是沒忍住當眾哭了,哼哼,恭喜你,一躍成為同事們茶餘飯後的八卦對象。

我有個朋友,失戀了不想去上班,說愛情使她失去力氣,被人看見眼鏡哭腫了不好巴拉巴拉的,結果請一天假竟然扣500塊錢。

我說你傻不傻,要是我,就算一邊上班一邊哭我也得去啊!

愛情跟我過不去,我可不能跟錢過不去。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Samantha 說:當人太慘了,開心很難,不開心還要拼命剋制

有人說,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裡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就積累到極致,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成年人不敢讓自己崩潰,是真的不敢啊。

因為情緒崩了之後會讓人做出一些後悔莫及的事,還會陷入很長時間的循環痛苦,而不能自拔。以至於有時候,你甚至分不清該充電的到底是手機,還是自己。

慢慢我們學會了用表情包代替真實的表情,然後發現,表達最頂級崩潰的表情包,竟然是微笑臉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久而久之,練就了成年人崩潰守則最終章:再大的事兒,都能以一句“沒事”結尾。

擁有再多出於禮貌的關心和慰問,殘局都要自己來收拾。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還記得前段時間,朴樹在《大事發聲》上翻唱李叔同的經典曲目《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唱到一半時,他突然崩潰,泣不成聲。最後,他幾乎是帶著哽咽唱完的這首歌。

而就在開唱前,他曾說:“生活有時就像煉獄,特別煎熬。

事後,人們紛紛感慨當初瀟灑的音樂才子,是經歷了怎樣的生活打擊,才會突然痛哭不已。

也許是對這首歌的情結,也許是其他的原因,剎時心酸,讓朴樹在鏡頭前如孩子般淚如雨下。

不敢崩潰的成年人,活得越發謹慎又隱忍

每個人都會有這麼一瞬間,突然被觸到了心裡某一個柔軟的地方,然後失控,潰不成軍。

看到這裡,讀者們可能要吐槽了,說小主今天怎麼那麼喪,說好的正能量呢?

我想說,認清生活的殘酷後,還能去熱愛它,才是最大的勇敢吧。畢竟我們腳下踩著的,是實實在在的土地,不是詩中所謂的遠方。

而這種熱愛,並非順從或自我壓抑。生活殘忍,但不要強忍。

如果你總說“我沒事的”很久了,建議你和信任的人聊一聊。你今天能從容講自己的事故,有一天才能雲淡風輕地說出故事來。

生活向來都只讓人喘一口氣,不多,讓你很絕望;不少,讓你還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