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這世界上的絕大部分人都一樣,打小就標籤化了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刻板印象反覆扼殺著美好事物的每一種可能性。

“刻板印象”更像是一門生活玄學,只會憑空出現,但絕不會憑空消失。要想了解事物原本的樣子,總需要些東西先將它打破。都江堰作為成都人的後花園,卻沒人知道,這座城市“好不好吃”?

本著社會主義接班人所應有的實事求是態度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去了一次都江堰,親測坊間流傳已久的美食。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我們真正吃到的包含但不限於圖中內容”

所以這篇近四千字推文背後要表達的就是,都江堰還真挺好吃的!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作為成都的後花園,每天都有很多趟動車組往返青城山與犀浦,票價低廉,耗時較短。但像我和小阿飛這樣,不登青城山不進都江堰,純粹把品味美食作為首要目的的行程,自駕才是最佳的選擇。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按出發前就定好的路線,我們在崇義出口下高速,在青城山下的王肥腸開啟了我們的尋味之旅。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地址:中興鎮

人均:35元

推薦:各種肥腸

王肥腸開在青城山腳的中興老街上,店鋪的位置並不好。這是一家教科書式的蒼蠅館子,具備了一家合格蒼蠅館子所應有的全部特徵。偏僻的位置,不講究的環境,火爆的人氣,濃郁的人情味以及良好的口味。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儘管時間已經過了用餐高峰時段,不大的店鋪裡依舊人聲鼎沸。多虧了店裡有專用停車場,我們絲毫不用為停車費心。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和大多數蒼蠅館子一樣,不修邊幅但是味道很好的炒菜涼菜燒菜這裡都有。除此之外,肥腸作為店裡的特色,在烹飪方式上得到了極大的挖掘。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燒肥腸、火爆肥腸、豆湯肥腸、香酥肥腸、水煮肥腸、粉蒸肥腸、滷肥腸,可能除了肥腸刺身外,你所能想到的吃法這裡都有。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味道最好,銷量最大的,還是要數店裡口感軟糯、口味回甘的滷肥腸了。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挑好肥腸讓老闆稱重後切片擺盤,再澆上一勺香氣四溢的滷汁,作為肥腸愛好者的我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動。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店裡的肥腸都是摳了油的,蘸著海椒面,空口吃也不會覺得膩。配一碟泡菜一碗米飯,吃起來很是過癮。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除此之外,我們還點了火爆肥腸。區別於大多數店裡火爆肥腸口感的“綿”,這裡沾滿白芝麻的火爆肥腸又香又脆,略帶點酸辣的口感,非常值得嘗試。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再是清淡的滷味吃完了也會口渴,駕車前往青城山鎮的途中我們竟都有點想來一碗甜品。所以這時候請出青城山下張醪糟就再合適不過了。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地址:青城山鎮

人均:8元

推薦:紅糖醪糟

事先做功課的時候就對張醪糟的環境有所準備,但車停在店門口的時候還是吃了一驚。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簡易的棚子下橫七豎八擺滿了遍佈油光的塑料椅子,蜂窩煤爐不時散發出屬於小時候的味道。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衣著光鮮的現代人,在這家復古得略顯破舊的小店門口排起長隊。我想除了好味道,沒有別的事情能讓四川人如此虔誠了。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店裡的招牌是紅糖醪糟和紅糖餈粑。醪糟是一鍋一鍋現煮的,不得不說百年老店的醪糟,排隊的時候聞味道就覺得香氣逼人,酒氣特別足。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紅糖醪糟看起來很濃稠,但是口味不會齁甜,加一隻飽滿的溏心蛋,中式甜品在我心中又一次踩在了港式甜品的臉上。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說完醪糟,就不得不提一下店裡的紅糖餈粑。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拉絲的紅糖糖漿與黃豆粉一起蓋在手工餈粑上,豆香、油香混合大米的芬芳,加上拉絲但是不粘牙的口感,即便是高度自律的健身愛好者也會吞下這顆熱量炸彈。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要提醒的一點是,這是一家有腔調的小店,不接受支付寶微信付款,務必準備好現金。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吃過餐後甜點,天空已經完全放晴。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繼續往都江堰市區出發,我們都很慶幸接下來的安排是飯後消食。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位於市區的南橋橫跨在蒲陽河上,連接南岸的都江堰景區大門與北岸的西街。作為都江堰景區的組成部分之一,現如今南橋本身的意義已經從交通設施變成了市民的休閒納涼聖地與遊客們的必打卡景點。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跟隨遊客腳步一起走進南橋,古樸的外觀從宏觀造型一直延伸到了廊橋內部,字畫浮雕都很精緻。橋下的激流帶著西部山區的涼意一路傾洩下來,廊橋內部的溫度比外面低了不止五度,橋上的步道兩邊坐滿了乘涼的本地居民。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穿過南橋,就到了古城的西街。這是昔日的茶馬古道第一街,成都進入阿壩地區的必經之路。天色陰了下來,時間已經接近五點。到停車場取車後導航到“文革蔥蔥卷”,這是我們晚餐前的開胃菜。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地址:五桂橋街

人均:7元

推薦:蔥蔥卷

就像和文青談戀愛的少女看中的只是情懷一樣,從沒人在文革蔥蔥卷這家瀰漫著年代氣息的坊間老店的環境上有過追求。略偏的位置,簡陋的環境,長久以來能保持著人氣,一定是因為情懷和味道了。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拌蔥蔥卷是店裡多年以來的特色,薄薄的麵皮裡包著蘿蔔絲,蘸著酸辣味的蘸料吃,爽口、清香的同時非常解膩。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點了老闆推薦的本地人私藏菜單,拌蔥蔥卷、狼牙土豆外加一杯酸梅湯的組合。套餐口味以酸為主,酸辣味的蔥蔥卷,糖醋味的狼牙土豆。值得圈點的是狼牙土豆裡的寬粉,受到閱粉無數的小阿飛反覆的誇獎。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不得不承認酸味的食物太開胃了,從文革蔥蔥卷出來,食慾開始膨脹。做功課的時候就聽說唐嬢油炸的生意很好,我們趕忙往蒲陽河邊開去。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地址:觀景路

人均:35元

推薦:五花肉、坨坨土豆

都江堰人愛吃油炸食物,從肉食到麵食都可以通過油鍋做成美食。而位於蒲陽河邊的唐孃油炸,長久以來都是都江堰人心中油炸界的標杆。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這家從傳統走到現代的小店,既是一代都江堰人的兒時記憶,又是當下抖音裡爆火的網紅店。時間還沒到六點,不小的院子裡已經坐滿了食客,濃郁的市井氣息深得我心。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唐嬢店裡的油炸和其他店裡炸好端上來的形式有所區別,這裡每個桌子上都有一口油鍋,點好的菜按份端上桌,自己動手炸。鍋裡盛的是特製的滷油,滷料的香氣走進院子就能聞到。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參考了隔壁桌本地食客的菜單,我們點了五花肉、小郡肝、天味香腸、寬粉、土豆等菜品,十元左右的葷菜,三五元錢的素菜,價格十分親民。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儘管油炸過的食物,往往很難吃出食材好壞,但菜上桌的時候,鮮豔的色澤,在蒼蠅館子中相對精緻的擺盤,還是讓我們對店家的用心充滿了好感。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等待油鍋沸騰,就可以往鍋裡下菜了。早已按捺不住飢餓的我們將五花肉、小郡肝、小香腸一起倒入鍋中,各類食材在油鍋中翻騰,場面堪稱熱鬧。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店裡的蘸碟分兩種,甜辣味的水碟以及香辣味的幹碟。等待食物炸至色澤金黃,就可以起鍋蘸著佐料吃了。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作為麵食愛好者,我每到一座城市都要嘗試一下當地麵食。都江堰市區的市井之中就有這麼一家小麵館,在當地人口中出現的頻率還真挺高的。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地址:楊柳河街

人均:10元

推薦:甜水麵、渣渣面

開在小巷深處的老店趙賣面,近幾年成為了都江堰必打卡的小店。很多人來到都江堰,特意要來這家開在小巷深處的小麵館點一碗甜水麵加一碗小餃子。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店裡麵食的品種十分豐富,還有粉蒸牛肉肥腸等硬菜。價格基本與成都接軌,我們點了碎紹面、甜水麵、小餃子。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甜水麵的麵條相比成都的甜水麵更粗,更有嚼勁。在此基礎上,甜水麵的調料味道恰到好處,甜辣口味拿捏得很到位。開口小餃子是這家的特色,和一般的餃子還真不一樣。外形上看就是餃子皮裹著肉餡,並沒封口,個頭也來得更小,調料與鍾水餃相仿,甜辣口味。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除麵食以外,當地人的早餐食譜裡另一家出鏡率頗高的小店,叫新繁牛肉豆花。從趙賣面出來,走路五分鐘就能到。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地址:楊柳河街

人均:10元

推薦:牛肉豆花、醉豆花

在都江堰人的記憶裡,最早的新繁牛肉豆花開在老南門大橋,在城市發展中經歷拆遷,帶著一代人的記憶淡出視野。之後的很多年裡都江堰再沒牛肉豆花,直到我們今天去的這家新繁牛肉豆花開起來。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在老城市民心中,牛肉豆花店不僅有良好的味道,更多的是重溫兒時回憶的那份情懷。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這家店的老闆是老店老闆的親戚,傳承了老店的口味。招牌牛肉豆花、豆瓣抄手、火鍋粉,樣樣都是以前的味道。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牛肉豆花是店裡的招牌,豆花細嫩,湯汁入味,澆一勺燉得很耙的牛肉塊塊,五塊錢的價格物超所值。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除此以外,我們還點了醉豆花和豆瓣抄手。醉豆花芡勾得比較重,雖然醪糟味道很香,但是感覺都被芡粉味道蓋住了。豆瓣抄手很香,和成都的豆瓣抄手比燒的是辣味,多的是豆瓣的香。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都江堰老城區並不大,當地人常去的美食互相之間距離都不遠。吃完牛肉豆花,在老城區漫無目的地跺步,時間很快到了中午。午飯時間將打卡我們本次美食之旅的最後一站,一家不同於唐孃油炸的油炸店。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地址:永康巷

人均:25元

推薦:炸蔥蔥卷、炸土豆

陳記爆炸土豆店,光是名字裡的爆炸兩個字就讓人感覺很厲害的樣子。這家開在小巷深處的油炸店環境十分簡陋,靠著多年不變的好味道圈粉無數都江堰人。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用餐高峰期,店裡火爆的生意讓不大的店面顯得十分擁擠,店裡的餐桌更是遍佈周邊的兩條巷子。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和唐孃油炸客人自己動手的形式不同,這家店客人選好菜後由老闆統一將菜下鍋炸好後端上桌。雖然少了些參與感,但是好在老闆發揮穩定,菜品的口味不會因個人的發揮而出現差異。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店裡的食材都存放在冷櫃裡保鮮,點好菜交給老闆,幾分鐘之內就能下鍋油炸。站在遠處看著老闆嫻熟的操作,菜很快就能端上桌子來。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剛炸好的食物冒著熱氣,色澤金黃,散發著滷料的香氣。我們點了折耳根、土豆、寬粉、牛肉、掌中寶、米涼粉等老闆推薦的菜品。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米涼粉經過油炸,表皮酥脆而裡面還是很軟很嫩,裡外口感的差異是一種充滿新鮮感的口感。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蔥蔥卷、折耳根是我想特別推薦的。炸蔥蔥卷很有特色,薄薄的春捲皮包裹土豆絲,油炸以後口感酥脆,蘸著甜辣味的蘸碟,味道很棒。折耳根讓我感覺很新鮮,雖然經過了油炸,滷料的香氣之餘還是能明顯得嚐出折耳根的清香。

1%的成都人只知青城山,卻從未見識過“舌尖上的都江堰”!

在陳記爆炸土豆店油鍋的翻滾聲中,我們也就結束了都江堰尋味之旅。一天時間內,我們打卡了都江堰八家市井之中的小店。

短短一天時間,並不足以讓我潛入這座城市的靈魂,本土人心中都江堰美食的樣子我大抵還是不懂。但當再有人問我都江堰好吃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via:成都周邊遊,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