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牛犢不怕虎!兩個惠城初中生捧回兩項全國大獎

8月19日,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重慶落下帷幕。惠城區在此次大賽上中取得優異成績,代表廣東省參賽的惠城區選手取得一項一等獎和一項三等獎。

初生牛犢不怕虎!兩個惠城初中生捧回兩項全國大獎

李建稑(左)和朱炫吏(右)合作發明的“無炫車燈”

記者從惠城區科協獲悉,近年來惠城區大力推動青少年科技創新行動,通過組織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競賽及觀摩學習,開展青少年科技宣講、老科學家進校園,與惠州學院化工、生命學院科普共建,重心下沉學校、科技教育機構指導科普等,推動了青少年科普擴面提質,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的科技創新活動項目連續多年在全國大賽中獲獎。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前身是1979年由中國科協牽頭舉辦的首屆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2002年,定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由中國科協牽頭,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會等單位參與,每年舉辦一屆。

今年的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重慶舉行,來自全國各省、直轄市,港、澳、臺500多名青少年科技愛好者和200多名科技輔導員,以及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青少年和科技教育工作者代表參加了本屆大賽。大賽收到各類參賽作品3356項,選出了358項青少年科技項目和201項科技輔導員科技項目參加入圍終評。

其中,惠州市東江中學的朱炫吏同學的“智能餐桌”繪畫榮獲了大賽科幻畫一等獎;惠州市惠臺學校李建稑和朱炫吏同學的“無炫車燈”榮獲大賽科技創新項目三等獎,這也是惠城區歷年來首個參加全國大賽的青少年科技創新發明項目。

東時記者瞭解到,在今年年初舉行的第33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惠城區選送的9件作品都獲得了獎項,其中“無炫車燈”榮獲大賽科技創新項目一等獎和華南理工大學華園卓越獎,“智能餐桌”獲得大賽科幻畫一等獎,這兩件作品在一批獲獎作品中脫穎而出,被選送參加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東時記者從惠城區科協獲悉,朱炫吏的科幻畫“智能餐桌”的主題內容是通過智能餐桌調配適合個人的飲食搭配,倡導科學健康的飲食理念,目前原作已由廣東省科協選贈朝鮮科學技術總盟了。

初生牛犢不怕虎!兩個惠城初中生捧回兩項全國大獎

朱炫吏創作的《智能餐桌》。 記者香金群 通訊員李彥青 攝

延伸閱讀

去年進入“省賽” 今年衝進“國賽”

李建稑和朱炫吏都是初一的學生(9月上初二),他們雖然一直在不同的學校就讀,但三四年前就因為參加各級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而認識了。李建稑的父親李彥青說,此次的“無炫車燈”是他們合作的第二個項目,去年,兩人合作發明的“中華好字畫摹學裝置”就獲得了第32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一等獎。“可惜去年沒有被選上參加‘國賽’。”李彥青說,為此,今年兩個孩子卯足了勁,決心要衝進“國賽”。

李彥青說,此次兩個孩子合作的“無炫車燈”項目,是源於生活經歷。夜晚,坐在車裡看到對向開過來的小汽車的燈光炫白刺眼,甚至有的車日行燈也非常刺眼,而這些炫目的燈光,給開車司機造成很大的安全駕駛隱患。為此,兩個孩子就開始琢磨,如何設計一種能適合在各種不同環境下都能保證行車安全的車燈,解決了現有車燈的炫目問題,降低駕駛員及車輛的安全隱患。

在李彥青和學校老師的指導下,李建稑和朱炫吏從去年9月就開始醞釀。他們從從彩色電視機、彩色LED屏可中得到啟發。彩色電視機有紅綠藍三種顏色,LED屏三種LED發光體可以組織成不同顏色。根據光線疊加產生混合光原理,經過實物發光對比試驗,他們最後選擇了黃光作為主光,通過添加一定的藍光,共同射到路面、物體上,形成不炫眼的暖白光反射回來,效果十分明顯。

李建稑和朱炫吏發明的這種“無炫車燈”還有多種顏色可調,可應用於不同的場合。如只開黃光,可用於雨天、霧天照路面、物體,視覺效果好;開黃光+適量藍光則適合晴天照路面,不僅駕駛員看路面清晰,對向司機也不會覺得炫眼;開藍(綠)光適用於白天用做裝飾燈,提醒對向車輛,又不炫眼睛;在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時,還可把車燈調成紅光,提醒來往車輛注意減速慢行,避免二次交通事故的發生。

去年底和今年初,兩人便帶著這個發明,參加惠州市和廣東省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最終衝進“國賽”。

李彥青說,在參加各級比賽的過程中,兩個孩子還不斷進行測試和改進,期間他還帶著兩個孩子到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測量燈光色溫,檢驗該發明的效果。

“科技創新是個漫長的過程,兩個孩子在這期間克服了許多困難,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李彥青說,他為兩個孩子的創新精神而驕傲,也希望兩個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再接再厲。

恵報全媒體記者香金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