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的外援难题

中国男篮红队已经起身参加亚运会了。再过几个月,我们的CBA联赛又将拉开帷幕。这两年,中国篮球在姚主席的指引下,还是有着明显的进步的。但是,有关于外援的问题,依旧是老大难问题。

众说纷纭的改革方式。在网上可以看到各种改革方案,几人次,几节。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表面的。真正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外援与国内球员的融入问题。

这个问题的表象矛盾在于:按照现状的选择外援方式,外援在球队所扮演的角色是尖兵。他们往往是进攻的发起者并终结者,这并不是等于球队领袖。所以导致了一个很奇葩的CBA比赛现象,那就是大多数球队在比赛时,相当于两个明星球员带三个蓝领(我指的是双外援在场的时候)。国内球员有依赖性,既然老板选了这样的球员,那么交给他。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对立面的情况就是如果一味缩减外援人数或上场时间,就会导致比赛观赏性严重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性方法,有几个方面。

一,需要一个潮流,一个王朝的诞生。就像勇士在NBA那样,他们出现了一个跨时代的打法,强到一个程度,然后让其他球队去研究这种先进的理念。当然,不能是以现在这种模式。而是一个有融入感的外援来带领。

其实,马布里能成为CBA最成功的外援这件事,应该让一些CBA球队的老板看出些出路。一个真正的带领者,带领国内球员参与到比赛中,发挥作用。只可惜,一方面马布里的年龄,没能在CBA打太久;另一方面,北京队的国内球员实力确实不是最顶尖的。

二,CBA各球队老板,总经理的理念更新。在一个王朝的触动下,老板与经理们是不是会意识到选择外援的类型上需要更新。当然,这取决于老板对篮球有多热爱,对中国篮球有多支持。

举个例子来说(大家不要上纲上线),如果要让国内球员提升,对比赛热爱,有更多参与感。其实,詹姆斯,追梦格林,隆多这种类型的外援反而更适合。我说的是这种类型,当然,以上这三位不会来CBA打球。我们不能再去找那种“打工型”的外援了。我拿钱干活,输赢无所谓,一场球外援拿多少分多少篮板然后球队输球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不是一个良性的建队思路,当然也会影响国内球员的情绪。

三,应该引用“工资帽”模式。就像NBA那样,根据球员的定位,能力,荣誉。有一个科学的工资分配方案。甚至可以,把外援工资帽和国内球员工资帽暂时分开统计。你一个球队,外援赚什么档次的工资,国内球员什么档次的工资,有一个限制,使球队老板的投入更科学化。

NBA的球员,有工会,在NBA联赛内有注册,然后新加入的外籍球员或者非选秀球员该拿多少钱,都有个标准。这是非常科学并可以借鉴的。

最后,这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一股力量能改变的事情。因为有一个不变的基础,那就是“我们的联赛是为国家队服务的”。加之我们老百姓的爱国情结,这联赛也不可能像NBA一样,变成一个完全商业化的联赛,老百姓如果只想看精彩,那NBA就够了。这种精彩要建立在爱国情结上,有我们自己人在场上做主角。所以,这是一个从篮协,到俱乐部老板,再到球队经理,以及球探,教练需要共同努力的问题。如何定位与发掘CBA的市场价值。

NBA,欧洲联赛的路不适合我们,过去那种老体制纯为国家队服务的方式也不适合如今的我们。CBA,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