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的外援難題

中國男籃紅隊已經起身參加亞運會了。再過幾個月,我們的CBA聯賽又將拉開帷幕。這兩年,中國籃球在姚主席的指引下,還是有著明顯的進步的。但是,有關於外援的問題,依舊是老大難問題。

眾說紛紜的改革方式。在網上可以看到各種改革方案,幾人次,幾節。其實這些東西都是表面的。真正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如何解決外援與國內球員的融入問題。

這個問題的表象矛盾在於:按照現狀的選擇外援方式,外援在球隊所扮演的角色是尖兵。他們往往是進攻的發起者並終結者,這並不是等於球隊領袖。所以導致了一個很奇葩的CBA比賽現象,那就是大多數球隊在比賽時,相當於兩個明星球員帶三個藍領(我指的是雙外援在場的時候)。國內球員有依賴性,既然老闆選了這樣的球員,那麼交給他。那麼在這種大環境下,對立面的情況就是如果一味縮減外援人數或上場時間,就會導致比賽觀賞性嚴重下降。

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性方法,有幾個方面。

一,需要一個潮流,一個王朝的誕生。就像勇士在NBA那樣,他們出現了一個跨時代的打法,強到一個程度,然後讓其他球隊去研究這種先進的理念。當然,不能是以現在這種模式。而是一個有融入感的外援來帶領。

其實,馬布裡能成為CBA最成功的外援這件事,應該讓一些CBA球隊的老闆看出些出路。一個真正的帶領者,帶領國內球員參與到比賽中,發揮作用。只可惜,一方面馬布裡的年齡,沒能在CBA打太久;另一方面,北京隊的國內球員實力確實不是最頂尖的。

二,CBA各球隊老闆,總經理的理念更新。在一個王朝的觸動下,老闆與經理們是不是會意識到選擇外援的類型上需要更新。當然,這取決於老闆對籃球有多熱愛,對中國籃球有多支持。

舉個例子來說(大家不要上綱上線),如果要讓國內球員提升,對比賽熱愛,有更多參與感。其實,詹姆斯,追夢格林,隆多這種類型的外援反而更適合。我說的是這種類型,當然,以上這三位不會來CBA打球。我們不能再去找那種“打工型”的外援了。我拿錢幹活,輸贏無所謂,一場球外援拿多少分多少籃板然後球隊輸球的情況比比皆是。這不是一個良性的建隊思路,當然也會影響國內球員的情緒。

三,應該引用“工資帽”模式。就像NBA那樣,根據球員的定位,能力,榮譽。有一個科學的工資分配方案。甚至可以,把外援工資帽和國內球員工資帽暫時分開統計。你一個球隊,外援賺什麼檔次的工資,國內球員什麼檔次的工資,有一個限制,使球隊老闆的投入更科學化。

NBA的球員,有工會,在NBA聯賽內有註冊,然後新加入的外籍球員或者非選秀球員該拿多少錢,都有個標準。這是非常科學並可以借鑑的。

最後,這不是一個人,或者某一股力量能改變的事情。因為有一個不變的基礎,那就是“我們的聯賽是為國家隊服務的”。加之我們老百姓的愛國情結,這聯賽也不可能像NBA一樣,變成一個完全商業化的聯賽,老百姓如果只想看精彩,那NBA就夠了。這種精彩要建立在愛國情結上,有我們自己人在場上做主角。所以,這是一個從籃協,到俱樂部老闆,再到球隊經理,以及球探,教練需要共同努力的問題。如何定位與發掘CBA的市場價值。

NBA,歐洲聯賽的路不適合我們,過去那種老體制純為國家隊服務的方式也不適合如今的我們。CBA,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