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封到商丘:古城文旅的未來在哪裡?

從開封到商丘:古城文旅的未來在哪裡?

文丨葉然(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1、正在到來的開封文旅產業

“任何文化的生命力都在於創新,而不是懷古。”

餘秋雨先生可謂一語道破“破舊”的各類文化,如何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突出重圍,構建一道接地氣的、優雅的高端文化風景線。如果一定要用兩個詞來形容開封於這些年所發生的變化,那一定是“時尚”與“古典”,這也應和了餘秋雨先生提出的創新與擺脫懷古的窠臼的語言。

舊出新的文化概念,一定是古城未來發展的方向,否則,古城很難有新的突破,而這也同樣適應於任何領域。守著一座古城,不是古城應該有的未來,古城的未來在於開發出適應現代社會的一套話語體系和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體驗感的文化風景線。

而何為“現代”?以互聯網的視角來解釋,便是古城的“古”。所以需要用現代技術手段和現代思維讓古的東西呈現出來,以達到傳達古文化和文化得以傳承的目的,讓遙遠的古文化不再只是生長於人的想象當中,成為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開封的現在以及未來便在這一背景下,成為中國諸多古城當中,一道讓遊客不捨移步的古典與時尚並存的風景線。如果開封還存在遺憾,那便是與商丘古城同樣存在的一個問題:這道有著以古文化聞名的風景線,卻遲到於今天,才慢慢呈現出來——從雛形到全面爆發。這條“舊出新概念”的路走的太漫長。

遊開封這座古城,如果選擇於夜間,並且再遇上“菊花文化節”,便是對行走的一次錦上添花。夜幕來臨,行於開封御河,悠悠畫舫於其上,牌坊高聳的書店街遊人無數,“無遠弗屆”的鼓樓聲震中天,“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屬於開封的文化產業便在這面積不到15平方公里的宋都古城內繁榮開來。

從開封到商丘:古城文旅的未來在哪裡?

如果對於一種產業,對於一個地區,它既不沿海,也能提供最優化的經濟交流,那麼此時,有沒有海便也無所謂,開封只有一座古城,便足以帶來開封的經濟增長。

一直以來,文化產業都是新興產業之一,其附加值甚高,對於城市的發展尤其是在其他產業發展比較滯後的城市中,文化產業便成了帶動經濟增長的最大保障。之於開封這座文化資源豐富的老城來說,在發展文化產業這條路上,似乎走的越來越穩。

2013年,在文化產業正走向蓬勃發展時,開封旅遊接待總量為5112萬人次,文化旅遊綜合經濟收入達到210億元,文化旅遊產業收入額度佔到當年開封GDP的7%,於當時而言,遠遠高於文化產業在全國GDP中3%的比重,幾乎達到了日本的水平。數年過去,2017年的開封,全市累計旅遊接待總量為5862.6萬人次,同比增長15.4%,旅遊綜合收入累計483.2億元,同比增長21.2%。

宋朝之後,汴京開封的繁華不再。沉寂無數個年歲之後,屬於開封的文旅春天才逐漸走上昔日光景的征程。不論何時,人們都對這座曾經繁華的古城充滿期待。或許期待的,沒有任何雜質,是對古文化的一種嚮往、曾經你來我往的市井生活的期待,亦是對“汴京富麗天下無”的回首——“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

2、文化產業復興背後的古城開發和管理

而開封宋都文化產業的復興,大部分來自以面積為13平方公里的宋都古城區域。2008年是開封走向文旅產業最為關鍵的一年,開封市正式將宋都古城設立為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

古城最大的幸運來自於它的變與不變,變得是一種開發思維,不變的則是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在該次規劃的園區中,其範圍包括於14.4公里長的古城牆以內全部的區域、古城外的清明上河城影視產業基地、區域生態休閒度假區、與商丘古城有著相似性的城摞城大宋文化博物館體驗展示區、開封縣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

幾乎所有的歷史文化遺產都聚集在整個開封市區內,這對於產業開發和聚集則有著最大的便利。

從開封到商丘:古城文旅的未來在哪裡?

如果說還有其他的,那便是好的規劃讓開封宋都古城的發展推向了更高的臺階——在保持古城原貌的同時,又最大程度地開發運用了它的文化資源,以一種新的,更適用於當下大部分遊客的生活方式的現代文化姿態。將散落於園內的北宋東京城遺址、鐵塔和繁塔,古州橋遺址、午門石獅等文化資源重新整合為新的文化產業,是開封古城得以成功開發和運營的關鍵。

最好的城市發展來自規劃,最好的產業發展來自策劃。

根據規劃,園區的產業空間可概括為“一城兩環八區”。將13平方公里的古城區域建設成為宋文化主題公園,是為一城,以一座城的體積為園區,發展文化產業,可謂是很少有的決策,但是從目前開封的文旅發展現狀來說,證實了決策的正確性;以城牆為主體的休閒開放式環城風光帶以及以“六河連五湖串十景”的旅遊商業文化景觀帶。以當地文化特色而發展出的商品經濟正在不斷打破所到遊客對這座古城的想象,古文化不再遙遠是發展商品經濟最大的理由;驚豔的“八區”規劃,將文化遺址、民俗文化、影視產業基地和城摞城的罕見景觀等文化遺產包羅在內。

在整個文化產業園區內,以宋文化為特色,融合了“宮廷文化、府衙文化、商業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園林文化、飲食文化、名人文化、工藝文化”六大類,總投資為316億元,建設了20餘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鼓樓復建、城牆保護、水系二期竣工、書店街綜合提升、劉青霞故居修葺、東京極地海洋館等項目,以達到開封古城宋韻盡出的效果,同時對新宋風街景改造,以提升經營業態。

從開封到商丘:古城文旅的未來在哪裡?

在全域旅遊盛行的文旅行業,最大化的滿足人的出行需求和體驗是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實現文化復興的必走之路。當時,園區的建設,吸引了大批投資文化商業旅遊的企業家。

而對於當地政府來說,投資巨大資金修繕和規劃古城,可以說是有巨大風險的。所以,此時便需要考慮復建與招商引資,哪個先行的問題。早前,萬科建設屬於萬科的夢想小鎮時,一切建設工程完畢後,卻造成了投資商缺席的結果,最後則形成了以本地村民為主的商品產業鏈。

投資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一味地依靠吸引外來企業和商家,並不是萬全之策,發展地方經濟,還需要藉助地方的人員力量來孵化。如此不僅可以保障“人去樓空”的“古城人的空心化”問題,亦可成全去“產業空心化”的問題。

2011年,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宋都古城搖身一變,成為國家古城發展的典範。而在眾多對開封古城的評論當中,提及最多的便是實現對北宋商業和市井生活繁榮的復興。

3、宋都古城的新想象和對商丘古城的啟示

在吳鉤先生所著的《宋現代的拂曉時辰》一書中,以各家之言,將宋朝視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根據書中所寫就的內容來看,宋朝的興盛衰亡雖然在後來人的眼裡過大於功,但是,依然不可置汴梁的繁榮於不顧。

書中持一種積極的態度認為,當時的宋朝正在最大化地實現有著現代化特點的社會。商業化、市場化、貨幣化,以及城市化、契約化、流動化和文官化、法治化等,皆是宋朝表現出的近代化社會的特點。瓦舍勾欄、酒樓、茶坊、飯店以及夜生活,是宋朝繁榮所繞不開的興盛景象,小商販穿行,運河交通忙碌,元宵花燈、旅遊消費等行為的頻繁出現,皆成就了汴梁的空曠繁榮。時空穿梭至今,屬於開封古城的繁榮景象依然在這裡以一種更現代的技術和思維方式逐漸發生。

從開封到商丘:古城文旅的未來在哪裡?

舊城實現新繁榮,於今天的開封來說,以一種更現代的方式,更開放的格局和文化多樣化發展理念,實現汴梁昔日繁華並非是一種空想。在互聯網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盛行,讓開封宋都古城充滿了新想象。

“文化+”理念的持續推進,基於本地資源稟賦,發展差異化文化產業,亦成了開封走向旅遊轉型的關鍵。解決景區品牌老化、內容單一、主題重複的問題,應用創新景區發展理念,創新旅遊產品,擴大區域市場競爭力,完善景區網絡平臺和信息化建設,最為關鍵的是加大利用網絡新媒體宣傳營銷。

如果宋都古城得以持續復活,以上幾個方面,一個也不能缺失。在宋文化背景下,近些年,開封古城持續發力,打造了“城牆文化夜市”、“大宋上元燈會”等文化品牌,以特色節會活動帶動古城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開封旅遊經濟和全市經濟增長的關鍵一環。

以開封古城近些年旅遊市場回暖的情況來看,打造文化品牌,實現產業集聚和網絡平臺的構建,不僅是當下文化旅遊的熱點,亦將成為未來小城市古城開發和發展的趨向。文化資源一盤散沙、沒有文化品牌的古城,對於古城來說,將直接影響後續的營銷推廣和遊客的體驗感,對城市形象亦將是致命的。

從開封到商丘:古城文旅的未來在哪裡?

2018年是開封旅遊產業轉型升級關鍵的一年。在我看來,開封昔日繁榮景象值得期待的很大原因是,在宋文化背景下,旅遊產業以一種平衡的速度在推進,既沒有存在嚴重的“粘貼複製”現象,亦在曾經為世界最繁華的集商業、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淪為今天的全國四線城市的現實情況下,最大化地實現舊文化的創新。

在文化旅遊背景下,全國城市發展異常激烈,開封這座歷史文化古城如何在這兩個因素下,繼續推進開封於全國旅遊市場上的有效競爭力資源,將是開封文旅產業發展的關鍵。

新年伊始,開封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開封市旅遊產業轉型發展行動方案(2017—2020年)》。而在這一與開封未來旅遊業發展有著緊密關係的文件中,提出了與以往產業業態有著巨大區別的創新點。其中,智能驅動與小鎮建設不可說是開封未來旅遊業得以實現更大化產業轉型的兩個方面。

基於宋都古城產業園發展起來的朱仙鎮,和以特色活動菊花為引領的而開發建造的中國菊園,在未來,則將朱仙鎮打造成為旅遊風情小鎮和高品質菊花特色小鎮。

而對於旅遊產業轉型中的開封來說,如何最大化地向國內尤其國際市場推出多元化的宋文化,將是開封這座古城能不能走向國際旅遊市場的關鍵。另外,在中原城市群的總體規劃中,提出將開封作為鄭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使開封成為鄭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以實現鄭汴一體化發展。這時,對於開封來說,是一次大好機會,但是也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未來如何解決有可能存在的小古城大擁堵,城市承載能力的問題,將成為開封市政府所關注問題之一。

從開封到商丘:古城文旅的未來在哪裡?

而若說開封古城之於商丘古城的啟示。商丘古城與開封毗鄰,卻有著巨大差別。文化復興與落寞在這兩座古城之間相繼上演,而商丘古城的未來是否能夠成為今天甚至未來的開封古城,依然是個難解的謎。它們在文化上存在相似性,開封又先於商丘古城走向古城的開發、規劃,開封的古城於今天來說,修護的已經相當不錯......

在種種差異下,還在沉默的商丘古城如何一如昨日落寞的開封,重新走向古城文化復興和文旅產業的構建,可以說是一個不算小的難題。而在古城復活的這條路上,商丘古城則需要最大程度地走向創新這條路,基於自己的文化特色,借鑑開封甚至今天文旅產業發展較好的其他古城的思維。

費孝通老先生曾在定西調研時,依然對定西的未來充滿自信和想象。在《費孝通與甘肅》一書中,記錄了費孝通先生的甘肅之行。他認為,一個地方如果想要在貧窮和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得到更好的發展,便需要拾起信心,多借鑑,藉助本地資源和現下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的創新開發,而這一切,都將取決於這個地方是否能夠留住人才,引入人才,培養出人才。商丘古城的未來,莫過於此。

當下的商丘古城已經在搞得如火如荼的文旅市場上落後了很多。改變這一現狀,首先需要最大程度和以最有效的執行力,參與到這一文化旅遊的行列當中。

從開封到商丘:古城文旅的未來在哪裡?

在營銷推廣上,目前翻看與商丘有關的信息,可以看到,營銷推廣並沒有達到最大化,亦沒有實現推廣的高端化。所以,利用網絡各大媒體板塊,將古城文化和區別於開封古城的特色文化推出去,以實現資源整合營銷,場景營銷的目的,是建設商丘古城印象和打造商丘古城名片非常重要的營銷手段,這也是商丘能否走向國內和國際旅遊市場的關鍵。

另外,個人認為,宋州有著能夠區別於他城,又有本地歷史文化符號的特點,若以宋州為出發點,打造出一個甚至多個文化品牌、特色活動,或許將是商丘古城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更細化地說,黃河故道以及其他景區同樣如此。

對於商丘古城的想象,一如今天的開封對於未來的想象。個人認為,商丘古城的未來在於細緻:古城修繕細緻,文化產業細緻、服務細緻,以及行為細緻,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