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有風險,跳票需謹慎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預購有風險

最近德國慕尼黑最高法院發佈了禁令,禁止預售沒有確定發售日期的遊戲,並且現在適用於所有電子產品的預售,這就意味著很多畫餅充飢的事情做不了了,相當於官方禁止畫餅充飢的預售。

這肯定會導致很多遊戲的預售數量出現問題,因為能夠確定發售日期的預售並不多,何況還有很多跳票,就算公佈了所謂的“準確發售日期”也可以一直跳票,也許什麼時候就黃了,這種情況也不少。

甚至每年的E3都會有很多遊戲是連續三年出現,但是就是沒正式發售的,或者說好了發售結果跳票一年兩年的,所以這個法案實際上對於遊戲到底有沒有實質性作用還不得而知,而且對於畫餅預售這個行為到底怎麼算也沒有個明確的說法。

1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一般來說,玩家都習慣了預售,《孤島驚魂5》僅憑預售就擠下了《絕地求生》的銷售榜頂點位置,很多時候遊戲一公佈發售日期就開始預售,比如說今年的《COD15》和《戰地5》,預售期十分長。

像是育碧一般發售前一個月到一週左右開始預售,而且預售一般會有普通發售沒有的限定內容,當然真的要說預售和正式發售有什麼區別,可能也就是提前買了而已。

當然不是所有遊戲都能提前預售的,如果不是有足夠影響力的遊戲預售成績會很不理想,或者預售過後正式發售的業績不好,基本上預售的遊戲都是那些我們熟知的大作。

預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為了提升或者長期保持話題度和熱度,還有包括先期回本、先期宣傳的原因在裡面,總的來說應該算是一種營銷手段。

而且很多時候購入預售的還會伴隨著參加測試的權利,提前體驗,當然能預購的也多半是系列作的忠實粉絲,並且對遊戲放心而且有信任度,才能大膽的購買。

當然也有其他情況,比如說鑑於宣傳PV和試玩片段的驚豔表現而入手的,或者衝著製作人或者公司積累的信譽而去的,比如說某小島秀夫的名字一打,《死亡擱淺》的畫面一出,真的開始預售那個銷量要有多可觀呢。

2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為什麼德國會開始有這個法令呢?

其實起源於一次預購手機時的投訴,簡單的說來這類情況就是預售了,發售日期未知,然後一直拖著拖了好久最後消費者不滿意了。

其實就算說了沒用明確的發售日期不能預售,其實對於遊戲來說發售日期只是個參考,就算給了一個發售日期然後開始預售,最後突然跳票延期,然後往後拖,和沒有公佈發售日期其實也有,因為延期時間未知。

其實比起遊戲,可能針對電子產品的成分更多,即預售完了延期最後不了了之的圈錢手法,遊戲一般還是很安全,只是等的很煩人。

3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其實嚴格來說,預售是要有保障的,提前付款然的時候是沒有貨的,要有能夠按時交付的保障。

但是遊戲往往沒有保障,因為遊戲公佈的時候雖然已經幾乎完工,進入收尾、測試階段,只需要打磨細節並且測試找出錯誤和問題,然而遊戲並不是能夠按時完成的東西。

假如在測試階段出現了致命的問題,開始進行各種的修復,就有可能導致延期;或者遊戲機製出現問題,需要回爐重做;再或者因為遊戲的質量很高,導致製作的過程異常的緩慢,細細的打磨,導致比計劃中的製作速度要慢很多很多,但是公佈的是按照原計劃的,那就鴿唄。

預售這個東西本身就是有風險的,一開始就應該考慮好這個風險然後去預購,尤其是發售期離預購期比較遠的預購,因為這個時候遊戲的完成度並不高,所以就很有可能因為製作延誤導致跳票。

未定發售日期不得預售,最大的作用是遏制遊戲製作商的惡意拖延和電子產品的惡意拖延,因為這就和非法集資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就算有發售日期,也需要做好跳票導致長期等待的準備,當然像育碧這種預售的時候離發售已經不久了的風險最小,因為遊戲已經幾乎完工並且經過了封閉測試,開始了對外的測試。

不過如果是大廠的遊戲就算拖一般來說也不會過久,反而是實力不足的小開發商可能因為實力問題長期拖延。

最後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所以涉及到預售,就做好準備吧,天知道會不會跳票,有時候遊戲開發商挖坑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